混凝土是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以我国水泥产量推测,估计我国混凝土年使用量可达五亿立方米以上,约占世界总用量的三分之一。长期以来,混凝土的生产都是以落后及低技术含量的现场搅拌为主,存在着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质量控制难,占用施工场地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由于原材料本身品质的波动,以及小型的,分散的生产与供应方式,使得大部分现场拌制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达到4-5N/mm2,属于劣级混凝土。简单而多变的生产环境中,水、水泥、骨料等无法称量只能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施工,这对于混凝土在工程中应用的效果有较大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当这种材料在重要的、大型工程中应用时受到很大制约。
随着工程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混凝土使用量越来越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防水等级、耐久性要求越来越高,分散落后的现场混凝土生产已难以满足现代工程建设技术进步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种新的混凝土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就是将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集中在工厂预拌形成混凝土拌合物泵送至施工作业面入模成型。这种生产方式以其技术含量大、生产效率高、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逐步得到发展并形成了专业化生产。混凝土拌合物的集中、专业化生产使混凝土拌合物的生产从施工现场分离出来,形成了预拌混凝土,也称商品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以集中的、较为现代化的生产与供应方式,专业化的人员操作和管理,代替了以往的混凝土现场搅拌,是改善混凝土质量稳定性的基础;砂、石、水泥等原材料供应渠道相对固定,质量较易控制;搅拌站采用机械上料、自动称量,计量精度高,混凝土拌和物质量好,集中拌制的混凝土质量保证率达到99.7%。尤其是使用了外加剂和活性掺和料生产的高强度混凝土,不但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灵活调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坍落度、确保生产高标号混凝土,从而避免建筑工程的“肥梁、胖柱、厚板”现象的出现,美化了建筑物的外观形象和扩大了建筑物的有效空间,从根本上解决了现场搅拌混凝土容易造成的质量隐患。
对于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来说,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质量监督主管部门没有能力对分散在各建筑工地的成百上千个混凝土搅拌点进行控制,但只要管好了几个预拌混凝土工厂,就可以使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工程的混凝土质量得到保证。混凝土的集中搅拌是建筑工程生产管理方面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改革。预拌混凝土应用量比重的大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混凝土生产工业化程度的高低。建设部《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中,把推广预拌混凝土和散装水泥应用技术列为重点推广项目。
随着工程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混凝土使用量越来越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防水等级、耐久性要求越来越高,分散落后的现场混凝土生产已难以满足现代工程建设技术进步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种新的混凝土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就是将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集中在工厂预拌形成混凝土拌合物泵送至施工作业面入模成型。这种生产方式以其技术含量大、生产效率高、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逐步得到发展并形成了专业化生产。混凝土拌合物的集中、专业化生产使混凝土拌合物的生产从施工现场分离出来,形成了预拌混凝土,也称商品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以集中的、较为现代化的生产与供应方式,专业化的人员操作和管理,代替了以往的混凝土现场搅拌,是改善混凝土质量稳定性的基础;砂、石、水泥等原材料供应渠道相对固定,质量较易控制;搅拌站采用机械上料、自动称量,计量精度高,混凝土拌和物质量好,集中拌制的混凝土质量保证率达到99.7%。尤其是使用了外加剂和活性掺和料生产的高强度混凝土,不但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灵活调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坍落度、确保生产高标号混凝土,从而避免建筑工程的“肥梁、胖柱、厚板”现象的出现,美化了建筑物的外观形象和扩大了建筑物的有效空间,从根本上解决了现场搅拌混凝土容易造成的质量隐患。
对于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来说,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质量监督主管部门没有能力对分散在各建筑工地的成百上千个混凝土搅拌点进行控制,但只要管好了几个预拌混凝土工厂,就可以使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工程的混凝土质量得到保证。混凝土的集中搅拌是建筑工程生产管理方面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改革。预拌混凝土应用量比重的大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混凝土生产工业化程度的高低。建设部《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中,把推广预拌混凝土和散装水泥应用技术列为重点推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