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目前,中国正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既定目标是在2050年把我国城市化水平由目前的44%提高至80%,这就给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基础设施提供了空前的高速发展机遇。近年来,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已建成并初步投入使用,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杭州湾大桥、青岛海湾大桥等巨型工程正在进行,影响深远的的京沪高速铁路等也将于年内开工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将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而建造这些设施的最大宗材料——混凝土材料已全面进入高性能混凝土时代。
高性能混凝土区别与常规混凝土的特点在于其以“耐久性”为核心理念,需要结合结构服役环境的影响进行耐久性设计,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对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进行评估。所以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检测评价日益成为重大的实际问题,目前在试验室的检测评价已出现了多种方法,如以渗透性为检测对象的电通量法、氯离子扩散系数法等,但在现场如何对混凝土结构实体的耐久性进行检测评价一直成为工程届关心的问题。
众所周知,实验室的试件与建成的结构实体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仅凭试验室试验结果就对结构实体进行评定可能带来严重问题。以国内某两个著名的工程为例,实验室的试件均可通过300次以上的冻融循环,而现场钻芯取样的试件仅冻融50次就破坏了,有的连25次都不到!这种差异使我国工程建设届和高层管理部门认识到:仅凭实验室混凝土试验是无法预测实际结构实体耐久性的。过去仅在强度检测方面有回弹、超声等无损检测方法,下一步急需建立现场无损检测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方法和标准。
为交流近期我国在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技术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联合有关单位,拟于2007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技术研讨会”,希望通过国内外各专家、学者的交流与探讨,推动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关键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健康发展。具体事宜见附件:1、2
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7.8.3
附件:1
一、会议内容
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报批稿)相关内容简介
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中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相关要求
3、高性能混凝土试验室检测评价技术
4、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与寿命预测
5、高性能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6、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实体现场无损检测技术
7、 结构混凝土的渗透性现场检测技术
二、会议拟邀请专家:
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岳清瑞(常务副主任,教授) 惠云玲(副主任,教授)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高性能混凝土研究院 苏波 (院长) 郝挺宇 (博士)
清华大学:阎培渝 (教授)李克非(博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巴恒静(教授)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谢永江(研究员)
浙江大学:金伟良(教授)
深圳大学:邢锋(教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张仁瑜(所长)
此外,还将邀请建设部、交通部、相关部委有关领导和专家。
三、会议时间和地点
会议时间:2007年10月17日19日
会议地点:北京(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四、参会费用
参会代表每人收取会务费980元(含资料费、讲课费、场地费、餐费等)。住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五、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高性能混凝土研究院
六、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如下:
秘书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院
邮 编:100088
收 件 人:吴志刚 张迪
联系电话:010-85343668 、13810887350(张 迪)
010-82227033(吴志刚)
传 真:010-51713592, 010-82227033
电子邮件: zhangdi2005a@163.com wzg1980@126.com
附件:2
“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技术研讨会”
回执单(复印有效)
单位名称 |
| ||||||||
通讯地址 |
|
邮政编码 |
| ||||||
联 系 人 |
|
联系电话 |
| ||||||
邮箱 |
|
传 真 |
| ||||||
参会代表名单 | |||||||||
姓 名 |
性 别 |
职务/职称 |
电话/手机 |
电子邮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拟到北京时间 |
|
航班或车次 |
| ||||||
住宿预定 |
| ||||||||
是否需要订返程 票 |
是 否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