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基本信息 ] | |
会议名称(中文): |
全国水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学术交流会 |
所属学校: |
河海大学 |
所属学科: |
材料科学 水利工程 力学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能源科学技术 |
会议类型: |
国内会议 |
会议论文集是否检索: |
无 |
开始日期: |
|
结束日期: |
|
所在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所在城市: |
江苏省 南京市 |
具体地点: |
|
主办单位: |
中国水利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河海大学 |
协办单位: |
|
承办单位: |
河海大学 |
议题: |
|
[ 组织结构 ] | |
会议主席: |
张耀明院士 |
组织委员会主席: |
|
程序委员会主席: |
|
会议嘉宾: |
|
[ 重要日期 ] | |
摘要截稿日期: |
|
全文截稿日期: |
|
论文录用通知日期 |
|
交修订版截止日期: |
|
[ 会务组联系方式 ] | |
联系人: |
刘小艳,邹宁宇 |
联系电话: |
025-83787232 |
传真: |
025-83786046 |
E-mail: |
liuxiaoyan@hhu.edu.cn |
通讯地址: |
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邮政编码: |
210098 |
会议新闻(共0条新闻): |
|
会议注册费: |
|
会议网站: |
|
会议背景介绍: |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是多数发明创造的先导。新材料是现代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发展的先导和基石。世界各国历来重视水利工程、海洋工程中应用新材料、推广新技术。为了更好交流我国和国际上水利工程、海洋工程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的动向和发展趋势,中国水利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河海大学决定在2006年11月份举办全国水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学术交流暨推广应用会,以把握水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新技术的动态,追踪研究前沿,推动新材料、新技术的产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
组织委员会 | |
主 任:严以新(河海大学副校长) | |
副主任:李赞堂(中国水利学会) | |
黎 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
蒋林华(河海大学) | |
赵 坚(河海大学) | |
委 员:林宝玉(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
陈改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
杨华全(长江科学院) | |
黄绪通(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 |
王德库(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 |
李文伟(中国三峡总公司试验中心) | |
吴继敏(河海大学) | |
王泽华(河海大学) | |
秘书长:蒋林华(兼) | |
秘书处:邹宁宇、刘小艳、蒋志清、范志林、储洪强 | |
学术委员会 | |
主任:张耀明院士 (河海大学材料系) | |
委员:蒋林华 (河海大学材料系) | |
吴科如 (同济大学材料学院) | |
李万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
Qiao Pizhong(The University of Akron, USA) | |
吴伟良 (日本早稻田大学) | |
Wang Linbing(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USA) | |
束一鸣 (河海大学水电学院) | |
会议内容: | |
1.邀请著名的水工材料专家就本学科的研究与发展作特邀报告 | |
征文范围及要求: |
2.会议就以下专题进行交流和研讨: |
⑴水工、海工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 |
①水工高性能混凝土 | |
②水工金属材料 | |
③地基强化材料 | |
④水环境材料 | |
⑤智能化材料 | |
⑥其他特殊水工、海工新材料 | |
⑵水工、海工材料的测试技术与性能评价 | |
①水工、海工材料的实验新技术新方法 | |
②水工工程、海洋工程的检测新技术新方法 | |
③其他 | |
⑶新材料、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 |
①土工合成材料在水利、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 |
②GRFP、CRFP材料在水利、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 |
③老化病害结构物修补加固新技术 | |
④水利机械的表面处理技术 | |
⑤外加剂在水利、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 |
⑥其他新材料在水利、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 |
3.新材料、新技术展示 | |
| |
现向各高校、院所、企业征集相关论文。 | |
优秀论文可推荐到、《河海大学学报》予以发表;会议论文将汇集成册,或以《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增刊形式正式出版; | |
论文内容:水利工程、海洋工程中新材料、新技术的理论探讨、研究进展、应用实践、国际动态、发展综述、管理经贸等。 | |
论文要求: | |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简练,一般要求论文全文(包括图、表、照片)在5000字内。 | |
2.全文页面设置为A4,文字打印范围为 | |
3.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标题下为作者及单位(无需头衔,如教授、博士等)。附本工作资助来源及资助项目号、本文作者的相关信息(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位、职称、职务及通讯地址、电话、邮编、电子信箱等)。 | |
4.摘要字数控制在150字以内,应包括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关键词控制在5个以内,列于摘要下方。 | |
5.正文单倍行距,五号宋体,无需标注页码;文中标题用五号黑体表示,并左对齐。 | |
6.文中参考文献用右上标数字表示。参考文献目录在全文结论后按先后次序列出。期刊文章必须注明作者(前三名)、论文题目、期刊名、卷、期号、年份、起止页等。书籍必须列出著者、书名、出版商、地点、年份。 | |
7.表格统一采用三线表,题目位于表格上方,居中对齐,以小五号黑体表示。表格中文字和数字以小五号字体表示。 | |
8.为扩大对外交流,请另附英文表述的本文标题、作者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及关键词。 | |
来稿请寄计算机打印稿及软盘,或直接投稿至电子信箱:liuxiaoyan@hhu.edu.cn | |
截稿日期 | |
会议视频: |
|
相关资料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