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就是水泥厂的,从小在水泥厂长大,这里是我的家,那时候我就喜欢上水泥厂了,我想要把它搞好,让水泥厂也能看见蓝天白云。”柯智兴告诉记者,当时他在水泥厂长大的,比较喜欢这个行业,想学习好了之后想把这个事情搞好。
“我家就是水泥厂的,我父母都是铁路职工,都在这个水泥厂,这个水泥厂是属于铁道部物资局下属的企业。”
1995年,柯智兴毕业于安徽建材工业学院硅酸盐工艺专业。毕业后,由于父母都是铁路部门的员工,所以他被分配到安徽巢湖铁道水泥厂。
巢湖水泥厂投产于1991年,是一个干法旋窑水泥企业,其设计产能为1500t/d。当时,不仅是在安徽省,就在全国来说旋窑水泥企业都是很少的,“那时候水泥工艺比较落后,立窑企业很多”。
在那个年代,水泥厂多为立窑企业,“脏乱差,没有人愿意去”。柯智兴说,他毕业毕业的时候,是直接分配到水泥厂的。毕业的时候,他所在的硅酸盐专业一个班有54个人,当时去水泥岗位上班的没几个人,因为水泥厂少,很多人又不愿意去水泥厂上班。
1995年,柯智兴从学校走进了工厂。在巢湖水泥厂,他被安排先在每个工段实习3个月,包括原料系统、粉磨、水泥磨、煤磨,各学习3个月。对基层的设备功能,各方面都非常熟悉的情况下,然后再分到中控。一年之后,也就是1996年开始,柯智兴被分配到了中控室,开始了中空操作的职业生涯。
在巢湖水泥厂,柯智兴接触中控操作这一块,从煤磨开始操作,然后操作生料磨,干窑操……在操作水泥一步一步提高之后,开始担任工艺技术员,随后,1998年,柯智兴就在巢湖水泥厂当上了中控室主任。
随后,柯智兴在巢湖水泥当中控室主任过去了三个年头,2001年,南京水泥设计院在浙江建了1条1000吨的生产线,这条生产线采用的离线分解炉。
恰巧的是,南京院在巢湖铁道水泥厂选操作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去帮助他们调试,而当时的柯智兴在巢湖水泥厂早已历练成能够独当一面的操作好手,于是,柯智兴作为窑操手与同事一起去给这条新建的生产线调试。
“这条生产线采用离线型的分解炉,就是分解炉的出口是附在三次风管上面的。调试的难点就是:窑比较小,设计日产1000吨的产能,这种窑的话,如果操作不当、窑不稳定就会造成三次风管堵,因为它的出口就在三次风管上。”柯智兴回忆。
“这一次调试很成功,很顺利,一个星期就调试成功了!南京院当时就高度的赞扬我们,然后想让我们留下来。”
在调试结束之后,这个水泥厂的操作员几乎是柯智兴一行人带出来的。该企业的负责人想以高薪聘请柯智兴留下,但是柯智兴因为多种原因,还是没有留下。
“当时,他们开出的条件是在桐乡市里面,给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我没有留在那个地方。感觉那里一个规模小,没有自己的矿山,而且当时感觉到没有发展。那里没有资源,企业就不好发展,而且规模只有1000吨。”
2002年,合肥水泥设计院在湖南长沙印山建了1条1000吨的生产线。在水泥生产线调试期间,由于种种原因,这条线经过了几批人的调试,始终无法正常投产,生产线运转不起来。
他们多方了解,得知当时浙江那条1000吨的生产线是柯智兴调试的,合肥院就从巢湖水泥厂,找到柯智兴,请他去湖南长沙调试这条新线。
“当时,那个分解炉都动不起来,请了几批人都弄不好,事情整的很被动。我去弄了一个月,然后就把他搞定了。”柯智兴颇为得意地讲道。
受合肥院之邀,巢湖水泥厂派了两个人去印山水泥调试新的生产线。与之前不同的是,印山这条生产线,已经经过几拨人的调试,却始终没能正常运转。在诊断过程中,柯智兴发现这条生产线的煤非常差,做煤生意的老板把下面放些好煤,中间夹着差煤,带煤矸石的。在调试中,发现这些煤的燃烧值很差,特别容易堵料。
面对这样的难题,柯智兴与同事采取两班倒的方式,全天候监控生产线的运转。
“我就倒夜班。因为夜班人少,出现问题人员不够,我在这方面有经验。然后白班的话就给另外一个同事负责,就12个小时,两班倒,我干了一个月,瘦了五六斤,就这么干。”柯智兴干劲十足的说道。
开始时候,印山水泥厂的操作员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了。因为几批调试的人去了,都没有什么效果。当时,在柯智兴开始调试的初期,“厂里的人都叫不动的,只有自己慢慢干”,后面看到调试效果之后,他们又有了希望,才又开始一起投入工作。
“每天,最起码要工作12个小时,有时候还要在白天去处理临时问题。”用了1个月时间,把生产线调试好了之后,水泥厂就经常请柯智兴到该公司讲课,为生产线培训中控操作员。
“我们的调试的作用就是先把生产线调试好,再把操作员带起来。”在调试过程中和培训操作员的时候,就把操作思路灌输给他们。
之后,2003年的时候,也是合肥院设计的1000吨的生产线,在贵州兴义市顶效投产。
这条线率先用上了无烟煤,“它掺一部分烟煤,一部分无烟煤”。这合肥院一开始及请了柯智兴前去调试,“从开始到达标很快,他们在上一次只有对我很信任,就直接找我去的”。
一直到了2004年,随着自己在外跑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的感觉到原先的水泥厂,没有什么发展,那时候还是1条1000吨的生产线,同时,考虑自身的职业生涯也没有什么发展。
这个时候,全国范围都已经开始建2500吨和5000吨的生产线了,柯智兴也开始进一步追寻自己梦想。进过接触,他和江苏金峰水泥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4年,江苏金峰水泥已经拥有1条2500 t/d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以及2条在建的5000 t/d新型干法生产线。当时恰好遇到这条2500 t/d的生产线运转不正常,所以借这个机会,柯智兴开始了他在金峰水泥的工作。
当时,这条2500 t/d的生产线,出料口结皮比较严重,开一个星期之后就需要停下来清理结皮。刚去的时候,他就开始担任工艺工程师的职务,主管中空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这条生产线也开始正常运转了。
那正是水泥价格比较好的时候,水泥供不应求,企业停产就会给水泥厂带来严重的损失。在担任工艺工程师后,柯智兴一边完成对生产线的调试、维护,一边培养能力突出的操作员。
随后,在金峰水2条5000 t/d的生产线建成之后,柯智兴就开始负责调试工作,从立磨到原料磨,也就是在此时,他当上了金峰水泥生产副厂长。2007年到现在,担任金峰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柯智兴认为,在私企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私企对文凭不重视,但是就是要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解决问题。
在培养技术骨干方面,柯智兴在金峰水泥主要是注重技术的实力。“吴新丰,当时我来的时候,他是在窑操的岗位,干的很不错,经过观察我们就把它提拔为中控主任,现在已经在管理两条线的分厂厂长。”
柯智兴向记者介绍,金峰集团在江苏省常州溧阳市,2002年金峰水泥建了第一条2500 t/d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现在规模已经发展到1条2500t/d的生产线,8条5000 t/d的生产线,年产熟料及水泥2000多万吨,是江苏省最大的水泥企业。另外,作为孰料生产基地,金峰水泥集团的熟料产能,也是全国第一。目前。该公司每1条2500t/d的生产线可以日产3000吨熟料,每条5000t/d的生产线日产熟料平均可以达到6000吨。
据介绍,江苏金峰水泥集团下面分为3个水泥子公司,金峰水泥有限公司、宏峰水泥有限公司和新金锋水泥有限公司。金峰集团把9条线分成各个公司之后,进行竞争管理。金峰水泥有限公司下属一条2500t/d的生产线和3条5000t/d的生产线;宏峰水泥有限公司下属2条5000t/d生产线;新金峰水泥有限公司下属2条5000t/d生产线。
“我现在在管的就是金峰水泥有限公司,有一条2500t/d的生产线和3条5000t/d的生产线。”柯智兴告诉记者,“金峰水泥的主要销售市场是苏州、无锡、常州和上海,现在在往安徽芜湖、宣城方向辐射。现在在江阴、宜兴建有两个年产200万吨的水泥粉磨站。周围有南方水泥、天山水泥、海螺水泥等水泥企业布局。”
2010年,节能减排之后,金峰水泥当年赚了30多个亿;2011年也赚了二三十个亿;2012年整个的水泥市场不太好,到目前为止,基本上算是盈利微薄。据了解,现在,金峰水泥的孰料价格为245元/吨,去年的时候在350元/吨,低了100块钱。
“南方水泥一直想收购我们,当时想出100个亿收购,但是金峰水泥没有同意,那时金峰水泥的产能是一条2500 t/d的生产线和6条5000 t/d的生产线。”
柯智兴说,南方水泥当时想收购金峰水泥,看重的是金峰水泥生料的生产能力。当时金峰水泥有限公司有一条2500t/d的生产线和3条5000t/d的生产线。这3条5000t/d的生产线,设计的时候是两个生料磨供应3条线的水泥孰料窑。
据介绍,当时金峰水泥的原料立磨,其生产能力可以达到650-670t/h,而同等产能情况下的周边水泥厂的立磨平均水平是410t/h。
“这就是一个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生产管理要求。”柯智兴认为,理论知识的指导意义很大。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就去查书,先用理论去解释它,让后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样,也在一直在理论的指导之下,金峰水泥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生产、管理与销售。
人物简介
柯智兴:1995年毕业于安徽省建材工业学校,硅酸盐工艺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巢湖铁道水泥厂,先后担任过工艺技术员,中控值班主任,并且有丰富的操作经验。2004年始就职于江苏金峰水泥集团,2008年起任金峰水泥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