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详细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国际化经营之路,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

  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中材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旗舰企业,已连续四年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首位。在其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腾飞的目标同时,业界不禁好奇,中材国际成功“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哪里?对于其他“走出去”的央企,又有哪些可以借鉴效仿的经验?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材国际董事长王伟。《中国企业报》:随着中国经济外向度的不断提高,“走出去”早已成为中央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战略方向,中材国际作为“中国制造”的一个代表,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了哪些成绩?标杆的价值体现来自于哪些方面?

  王伟:中材国际自主研发完成的1000TPD-10000TP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司在国内市场具有绝对优势,国际市场份额2011年达到40%,连续四年保持全球首位。

  目前,全球日产万吨的18条水泥生产线,其中14条由中材国际设计并施工完成,其中,沙特70%水泥生产线由中材国际设计和建设。中材国际已完成和正在建设的海外生产线达128条,业务遍及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的67个国家,成为国际水泥技术装备、工程市场最重要的服务商和集成运营商。

  通过中材国际这么多年的努力,带动了我国水泥装备业的整体发展,一举将我国从全球水泥技术装备最大进口国转变为最大出口国。以技术研发和自有装备制造为驱动的“走出去”,是中材国际“走出去”的重要特征,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是以技术装备带动工程总承包的,我们不是卖苦力的。

  在2009年和2010年这两年,公司实现了历史上最高的盈利,我们得到的是“机”,失去的是“危”,公司早做了准备,实施了结构调整,经济危机对我们,不过就是车开得太猛,让我们歇歇,喘口气。《中国企业报》:开拓国际市场,需要提高自身产品份额,通过投资活动提高品牌价值,这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竞争力。您认为中材国际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伟:在中国做外包,需要有一定的外部环境,如社会成型、法制健全、企业有社会责任感、企业把自己做的承诺和信用看得如生命一样重要,但是中国环境未到,很多都是签了合同不执行,所以公司反其道而行之,用集成业务来加强管控,使公司的产品在客户中和市场上成为长板而非短板。

  公司之所以能在“走出去”战略上取得成功,这得益于五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体系和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和全世界最好的公司比肩,创新这一条达不到的话,对于“走出去”的企业来说是没有魂的,是没有根的。

  二是业务模式优势。做的同样是技术、装备和工程服务,但是,中材国际在过程中控制,实施目标考核。

  三是总成本领先的优势。规模要迅速增大,成本控制能力才能提高,如果东西做得精致,但是在全球没有规模,只有精致是没有用的。我们这么多年在迅速增大,所以全球份额做到第一,这样抗风险能力很大,出了问题、出了事故很好解决,进入国际市场后经验越来越多,也会碰到很多问题,但是安全性大大提高。

  四是品牌优势。品牌对企业的贡献率上升了,因此企业价值在增长,时至今日,公司依然还在做价值创造,每一个时期都在作调整,我们要做新的家庭作业,持续地练好内功。

  最后一个是具有全球配置资源的优势。

  《中国企业报》:随着海外扩张不断加剧,中国企业遍布世界各地,中国企业应如何有效地迎接挑战,从根本上避免风险?在新兴国家这一蓝海中拓展市场,中国企业应该通过国际化经营开拓国际市场,寻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王伟:我认为在“走出去”这个大命题下,企业要均衡发展、理性发展。这样走出去,中国企业将来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

  虽然,有些中国企业也有周期性下滑的时候,但一定要向西方国家企业一样,完整走完了这个过程,至少我们眼前是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或者说一个年轻人,中国企业应该表现出这样的存在感。我们也许不像有的企业表面那么有光环,规模做得很大,但是我希望中国企业应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一定要练好内功。

  “走出去”说来说去还是我们企业自己的问题,“走出去”完全不是外部的,不是外部市场,不是投资者,可以说百分之百是我们自己。中材国际是以技术装备服务供应商“走出去”的,还不是一个资本输出的概念“走出去”,在这块领域里,我依然觉得“走出去”是企业自身的需要,而不是为“走出去”而“走出去”。你的企业资源配置上有弱点,“走出去”的目的就很明确。竞争性行业里所有的动力、所有的需求都是来自于企业自身,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我认为中国资本的输出,需要明确说清楚,出去以后会产生哪些能够平衡得了的好处。

  第三个观点,我觉得“走出去”的过程是一个法律、财务的一个综合体,海外的并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法律体系。在国外,太多的法律环境是中国企业不了解的,需要一项项去核实清楚。

  每一个国家都不一样,所以中国公司想要“走出去”,我认为学习和存在是最重要的。

  《中国企业报》:如今,国际经济格局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未来,在进军新兴市场“走出去”的过程中,中材国际会怎么做?有什么规划?

  王伟:我们始终把做好“家庭作业”作为“走出去”最核心的内容,业务结构调整是“走出去”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基本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也是必备的条件。

  中材集团虽然没有直接“走出去”,但是在战略发展和业务模式定位上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在管理上,整个业务团队就像放出了一辆辆重型坦克般开到全球市场上,这些坦克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在管理国有资本和国有资产上,公司做得很规范,这是中材集团战略的胜利,这是一个整体,缺一个因素就是失败。

  公司未来的战略很清晰,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对未来发展可能会不适应,思想结构和认识结构可能不适应,比如未来10年并购的幅度,比如买欧洲百年老店的装备制造企业,该买谁?如何买?买了以后协同效应在哪里?增加的收益在哪里?如何管控?风险在哪里?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越走出去就越有新问题,所以我们压力很大。

  目前,公司占到全球40%的市场(不包括中国市场),将来可能达到50%,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因为中材国际已经开始从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公司、一个用产品盈利的公司向自身是一个利润机器转型了,当然这种转型要一步一步,要脚踏实地,要科学发展。

更多»推荐精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