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中国水泥工业既呈现出量价齐升的大好局面,也随着新增产能的集中释放对市场形成了巨大压力。2012年伊始,如何准确把握国家经济政策,如何看待区域整合、节能环保等市场机会?为此,数字水泥网专访了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兼副会长孔祥忠。
“十二五”的第一年,中国水泥工业取得了量价齐升的大好局面,但我们也看到在这一年好比过山车一样,前高后低,对未来有如何影响,您是怎样看的?
孔:2012年水泥行业的产销量和价格、利润的“量价齐升”反映出市场需求还是持续稳定;行业协会和地方市场主导企业在加强行业自律、稳定供需平衡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但“前高后低”的态势也反映出未来市场的风险很大,既是需求有增长,但产能过剩也成定局,而且是全局性的。面对整体产能过剩需要“组合拳”来解决,所谓“组合拳”就是从标准、政策、投资引导等方面下手,尤其是大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最为关键。
从标准方面来说,行业内有些人士提出取消32.5 标号水泥品种,我咨询过水泥标委会颜碧兰秘书长,我同意她的意见,暂不支持取消32.5 标号水泥品种。水泥消费的减量化不是单一水泥行业取消一个品种就能解决的,我们已经产能过剩,即使光生产熟料,水泥让下游生产,也还是产能过剩,更何况包括我们大企业在内每年从利用废渣上还有一笔可观的退税效益。当然,各省市情况不同,倒是可以考虑部分省市根据本地区水泥市场和商混能力,制定本省市的水泥标准,取消32.5 标号水泥品种。
自2009年38号文下发后不再批新线,新上产能受到了抑制,但新增产能几年连创新高,超过了实际需求的增长,产能的集中释放对市场形成巨大压力,对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挑战,您认为产业如何应对?
孔:“十五”和“十一五”初,水泥行业提出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用新增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取代淘汰落后的产能空间,是新型干法水泥与以立窑为代表的落后产能的市场竞争。而如今,淘汰落后空间也有限,更多的是大企业之间的直面竞争。
2009年的38号文件对当时无节制的水泥投资的确起到了抑制作用,但地方政府和部分企业把它当作了核准水泥项目的“最后晚餐”,突击核准的项目和后续地方政府批准的项目到2012年也做不完,而且09年、10年、11年,每年都以2亿吨的新增产能投放市场,产能集中释放造成市场巨大冲击,使得水泥产品流动性变弱。所以说,行业健康发展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产能过剩。应对这个挑战的唯一办法就是严控新线开工,引导资金向水泥生产的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向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投资。
去年水泥市场走势和2008年金融危机类似,而后国家出台加大投资政策,2012年国家采取稳中有进的经济政策,您认为应如何把握?
孔: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随后采取了加大投资、拉动经济的政策,中央政府的4万亿投资,加上地方政府近20万亿的投资,对稳定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确实起到了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从投资占GDP的70%,到2011年的50%,整个经济结构在向扩大内需消费为主过渡。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拉动了市场对水泥的需求,资本的利益追逐也引来了
投资涌动,加上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推动,水泥产能很快出现了过剩现象,整个行业为此担忧。
如何把握“稳中有进”?我认为,对于水泥行业仍需加大投资,但绝不是新增产能的投资!而是急需寻找新的投资方向,给水泥的盈利资金和市场融资寻找一个流动性的窗口是紧迫的。投资水泥行业的产业链延伸、兼并重组、节能减排将是今后长期任务。
节能环保是推动水泥产业进步的动力,具体来说您认为这能为水泥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机会?
孔:占世界总产能56%以上的中国水泥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环境负荷,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水泥行业的减排形势必然严峻。节能环保是一个永恒课题,使现在的水泥企业的环境排放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世界先进水平是基本任务。水泥行业与其它制造业不同,在消耗和排放的同时,水泥行业也消纳了大量其它的工业废渣,也改善了环境污染;利用水泥窑可以协调处置城市垃圾、污泥、危废,也是城镇化发展、基本建设中开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链环。这就是水泥企业在节能环保中有了投资新亮点、新机会。
“十二五”水泥行业进入市场整合年代,中国区域大、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此您怎样看待市场机会?
孔:产能过剩造成市场过度竞争,产品价格低迷,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并购重组时机都是在市场低迷时完成的,即危机是兼并重组的最佳时机,在经济(或金融)危机和产能过剩背景下,大企业通过资本、人才、战略优势,在“十二五”期间是最佳的兼并重组做大规模、占领更多市场份额的机会。
“十一五”水泥产业造就了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背景不同、实力不同,但在很多区域重叠,您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孔:“十一五”期间水泥行业出现了一批靠兼并重组做大规模的企业,如中国建材、中国中材、华润水泥、冀东水泥、山水集团、金隅水泥、亚泰水泥、海螺水泥等,在中国水泥市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市场份额迅速向前10强企业集中,同样行业利润也集中在前10强,正如“马太效应”所描述的“你不想在领域里被打败的话,你就要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头羊,并且不断地扩大。当你成为领头羊后,即便你的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
兼并重组初期的区域市场重叠是正常的、难免的,彼此要布局、要卡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谁心里都有着一本战略发展图册,甚至为收购一家企业出现争夺战,不小心还伤了和气。只有到后期,才能出现市场格局划分、甚至大比例相互参股,也只有这个时候市场的稳定才能真正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