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详细内容
  朱建民坚持认为:奥克取得今天的成绩不仅仅是因为赶上了光伏产业或者高性能混凝土产业爆发期,也不仅因为他们技术有多强,甚至也不是战略布局正确,而是他们在很早就学会了分享两个字。这产生的重要结果就是:聚人。一个没有人的企业,什么都不用谈。有了人,一切才有可能。朱建民用两句话总结了奥克:“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文化聚集了人,人创造了一切,也就是奥克的综合竞争力。”  

  在中国,已经无人可与朱建民的奥克股份在环氧乙烷行业抗衡。这是不争的事实。  

  遭遇变故办企业  

  朱建民1985年读研究生接手的课题就是环氧乙烷。  

  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朱建民继续研究环氧乙烷相关课题。1992年,朱建民和他的搭档们搞起了校办企业。教师办企业,对企业经营很多都不太了解,都3个月了,还没搞明白销售是怎么回事。大伙儿就在一起琢磨经营计划、费用计划。一开始挺好,赢利了几个月,很奇怪第5个月怎么亏损了,一看原来是没记账。  

  就这样磕磕绊绊,到2000年,他们离开学校自己创办了奥克公司,主打产品就是做油田助剂、洗涤助剂、纺织助剂和农药助剂。这时候,公司产品已经有300多种了,但客户非常分散。“销售2000吨产品就有200个客户。更大的困惑在于,“这么多高智商的人,就创造这么点利润?2000年是负2.49万,到2003年才14万,完全没有体现出附加值。”朱建民说。  

  于是他开始想办法。  

  做有独特优势的产品  

  他组织全公司的人学习比尔·盖茨的材料。通过这次学习,朱建民他们总结出做产品要眼光超前,要符合市场趋势。而奥克的优势在环氧乙烷领域,这是他们喜欢的事业,不会离开。  

  他们开始研究国内外跟环氧乙烷产品相关的大公司资料。“发现德国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发展非常好,速度飞快。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显然是大趋势。太阳能原材料是多晶硅,而多晶硅生产所用切割液则必须要用到环氧乙烷。按照九个字原则,我们选到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切割液。然后我们去查中国海关信息,在2003年就有这种产品进口过来,可是需求量微乎其微,全年只有100-200吨,都没有我们当时一个农药的客户大。但是我们还是投入非常大的精力去研究,搞开发。”朱建民说。  

  2003年的一天,无锡尚德施正荣的两位朋友出现在了奥克的门前。其实,从施正荣回国创业开始,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开始发展,但光伏的上游设备企业,比如多晶硅切割机以及切割液都是国外进口,价格高、周期长,完全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于是,日后全球最大的切割液生产企业迎来了它的第一笔业务。接下去的故事,顺理成章发生了。此时,朱建民已经在环氧乙烷行业“潜伏”了十多年。  

  找到公司新增长点  

  早在1998年,奥克股份曾经帮助过意大利一家公司加工减水剂聚醚单体,因为这个产品是环氧乙烷的衍生品。通过广泛查询资料,他们才知道该产品是用于高性能的混凝土,比如高铁。  

  “我们2003年研究的时候,中国虽然在开发高铁、磁悬浮,可什么都没有定论。但混凝土,就从建筑市场看,它的市场就不得了。另外,在新型建筑材料里,添加剂也是一个趋势。”朱建民说。  

  奥克几个人分析后,认为经济成本高用不起只是暂时的,在未来,这种产品一定会出现大市场。如今,发达国家减水剂的使用率是70%左右,而国内也接近30%。  

  时间并没有让他们等待太久,2005年起,国家开始在高铁发力,而这些工程是一定要用到高性能混凝土的。2007年,国家铁道部出台了一个技术标准,强制使用这个东西。在这轮增长中,奥克抓住了机会,去年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全国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减水剂聚醚单体占有率已提升至33%。如今,依靠这块市场的拓展,奥克股份即可在未来数年保持不错的增长。这也正是奥克股份当初的战略意图所在。  
  
  朱建民说,之所以能找到减水剂聚醚单体,是因为奥克股份的九个字战略方针: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这也是朱建民从创业伊始就坚持的。  

  产品需求异常爆发  

  朱建民说:“我们历来都有3-4年的提前量,实际上我们现在很多工作都是3-4年以后的事情,特别是新工厂的建设。我们都是5年规划,我们‘十一五’规划是15万吨,实际上今年会达到18万吨,所以‘十一五’目标已经实现了,‘十二五’的目标,应该是‘十一五’的3倍。如果产能和产量一样的话,说明你没有容纳的能力了。”  

  这一思路尤其适合那些产品需求异常爆发的市场,多晶硅切割液和减水剂聚醚单体正符合这一特性。即便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为规避风险,朱建民把办公楼、技术中心等非生产设施都停建了,却一直保持生产线的建设。随后的2009年,奥克抓住了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高铁市场机会。由于有新增产能,公司减水剂聚醚单体销售额从7600万元提升至接近3亿元,去年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成为全国第一,而之前只有几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已经上升至33%。  

  懂得分享才能聚人  

  朱建民坚持认为,奥克取得今天的成绩不仅仅是因为赶上了光伏产业或者高性能混凝土产业爆发期,也不仅因为他们技术有多强,甚至也不是战略布局正确,而是他们在很早就学会了分享两个字。这产生的重要结果就是:聚人。   

   一个没有人的企业,什么都不用谈。有了人,一切才有可能。朱建民用两句话总结了奥克:“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文化聚集了人,人创造了一切,也就是奥克的综合竞争力。”  

  奥克从校办企业开始就养成了分享习惯。所以很少发生因利益不均而产生的矛盾。“最初在校办企业时,我们签的第一个成果转让合同,得到了3万元。当时首期人家付了2万元,科研费提30%,就是6000元。最后到我们实验室手里一人只有1000元。剩下的都分给了学校各个部门,因为考虑到做实验要用仪器、药品等。”公司另一位创始人刘兆滨说。  

  这种类似“见者有份”的分享传统,一直跟随奥克到今天。2000年设置有限公司的时候,全公司50来个人有一半都成了公司股东。他们把奥克的核心价值观总结为:共同创造,共同分享。这几个字在奥克的公司里随处可见:门上,墙上,画册上。 
更多»推荐精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