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轻拎行李转身在T3这一世界最大的单体航站楼时,卢桂菊的骄傲就油然而起;每一次开车路过那独一无二、堪称经典的建筑巨作鸟巢时,卢桂菊的自豪就溢于言表;每一次驻足如天幕般横卧大地、将雄伟与奢华融为一体的国家大剧院时,卢桂菊的激动就难以抑制……T3航站楼、鸟巢、国家大剧院,这一个个地标性建筑,都刻有一个重要的名字—北京城建集团。
卢桂菊,这位在钢筋混凝土之上舞蹈的北京城建集团总会计师,用“特别骄傲”、“特别自豪”这类字眼来形容她上任这8年的总会生涯似乎并不为过。
机遇在瞬间敲门
或许很多人还记得2001年北京市面向全国招聘副局级领导干部和企业高管的那场全国海选。那一次,北京城建集团招聘总会计师。卢桂菊便是在那次海选中叩响了机遇的大门。
“既然大家都报名了,我也就凑个热闹吧。”卢桂菊淡淡地描述着当时报名的情形,她一直认为,是集团里无人胜任这一职位才面向全国招聘的,她的心态也就无比轻松。
这种轻松一直持续到她收到面试通知。当电话那端的工作人员详细地介绍面试时间和地点时,卢桂菊嘴里答应着,心里却早已将它放弃。
“多少人挤破头都得不到这样的机会,你却不知珍惜!”卢桂菊的“不作为”被同学的一顿痛骂惊醒了。
慌乱间,卢桂菊才发现,面试就在第二天!可此时的她既不知道面试具体时间、也不知道具体地点,而且没有准备任何材料,她匆忙打听信息,怀揣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捱到了天亮。
“真是长见识了!即便是当时没有被选中我也很受用。”8年后,当卢桂菊回忆起那次面试的经历依然难掩心中兴奋。面试时,整个大会议室里满当当全是评委,内容涵盖业务知识和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每人都有半个小时的面试时间,卢桂菊由于紧张,竟提前10分钟就出来了,一刹那,她就已经给自己判了死刑,“回家该干嘛干嘛”。
然而机遇再次垂青她。
2001年12月,时任北京城建集团四公司总会计师的卢桂菊受命上任集团总会计师。
钱,还是钱
临近年关,民工工资成为北京城建集团亟须解决的一件要事。
“小卢,你得帮我们筹集一笔10亿元的资金。”这是36岁的卢桂菊在上任集团总会计师时集团领导交办的第一个任务。而筹钱这两个字也成为她此后8年工作的一条主线。
上任伊始的卢桂菊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积极地与各大银行沟通,顺利地取得了后者的支持,并及时把钱发放到农民工的手中。她在集团一下子打开了局面。
北京城建集团是以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开发、咨询设计、经营生 产和资本运作相结合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集团,流动资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长久以来,集团多是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与其他银行并无太多接触。
“与一家银行合作,银行和企业的风险都太过集中,要分散风险,就需要多个合作伙伴。”卢桂菊开始尽一切努力改善集团的外部融资环境。经过反复洽商,集团迅速与工行、农行等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其他商业银行展开了全方位合作。到2008年,集团已经与18家银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信贷规模以年均15亿元的速度增长;截至2008年12月31日,集团获得商业银行授信总额212亿元,大大减轻了集团的资金压力,212亿元的授信规模在同行业中实属凤毛麟角。
功夫不负有心人。集团与银行的良好关系,为其在日后争取一系列大项目发挥了关键作用。凭借着优质的资信评级、庞大的银行授信规模,集团在与国内外多家顶尖级建筑企业的竞标中一次次脱颖而出,鸟巢、T3航站楼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均被收入囊中。
国家大剧院建筑中标造价需要17亿元、鸟巢29亿元、T3航站楼53亿元,这些肩负着国家荣誉的工程让卢桂菊深切体会到了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巨大的资金压力更让她丝毫不敢懈怠,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式为项目融资。
这一次,与银行良好的合作关系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工程均按时保质保量地完工。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在鸟巢完美开幕时,卢桂菊异常激动:“我也算为鸟巢贡献过一点力量吧!”
那场“清欠风暴”
建筑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欠款多。北京城建集团也不例外,不仅外部欠款多,内部拖欠问题也颇为严重。
集团当时面临着子公司改制和做强做大集团本部的战略调整。为了确保整体战略的稳步推进,集团必须要理顺内外部欠款,回收有效资金。一场“清欠风暴”即将在集团掀起。
“从集团到子公司,上上下下,都成立了清欠办公室,做一次彻底 的清欠。”在面对大量历史遗留下来的错综复杂的各类欠款时,卢桂菊格外坚决:“必须在限定时间偿还,不然就以物抵账!”2004年,在卢桂菊的主持下,集团与各下属单位签订清欠责任书,同时健全、落实清欠责任制,将清欠与年终考核挂钩,严格奖罚,确保清欠责任落实到位。
“有一次,有8个子公司没有完成清欠任务,我们就按规定对这些子公司的领导进行了处罚。有的公司拿不出钱来清账,最后只好用办公楼抵账。”卢桂菊很讲原则,在她铁面无私的“督战”下,集团外部清欠工作的进度加快了许多。2006年至2007年,集团收回外部工程拖欠款达427亿元,而集团年营业收入也不过343亿元。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外部欠款得到有效清理的同时,卢桂菊还着手解决内部拖欠问题,以保证集团所属各独立法人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由于剥离、分立、合并,集团与上市公司北京城建的资产置换以及内部总分包工程账款拖欠等原因,集团内部各单位相互之间欠款总额高达20多个亿元,而且不断形成新的拖欠。
为此,卢桂菊加大了集团总部对内部清欠的协调力度。“手心手背都是肉,集团只能不偏不倚。你不还钱,那就申请仲裁吧。”于是集团内部仲裁委员会应运而生。
内部仲裁委员会对相互之间纠缠不清问题的干预收到了明显成效。
仅2006年和2007年,利用货币资金清偿、以账抵账、以物抵账方式等方式分别清理5年以上内部债权债务总额1.6亿元和1.49亿元,一大批拖欠时间长、清理难度大的内部老大难项目得到了彻底的清理。
如今,在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的情况下,集团外部欠款呈逐年下降趋势,集团和各子公司资金紧张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所有的清欠都只有一个目的,让公司账务清晰,确保资金使用。”与当年身上扛着巨大压力相比,如今的卢桂菊早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风险控制很关键
卢桂菊一直认为作为总会计 师,要狠抓基础财务制度建设。她上任之后,着力建章立制,先后组织编写了数十个内部规范,从各个方面对财务管理进行规范。这其中,《集团公司担保管理暂行办法》不得不提。
“风险控制对建筑行业尤为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带来连锁反应。”卢桂菊一直在思索如何加强集团的内部控制,却苦于找不到切入点,直到集团和子公司的担保出现了问题。
2006年,一家子公司为某公司作担保,但由于后者无法清偿到期银行贷款,子公司不得不替其偿还全部700万元贷款。紧接着,集团也出现同样的问题,虽然集团最终并未承担担保责任,但由担保引发矛盾的苗头已经显现。卢桂菊敏锐地意识到,规范对外担保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令人困惑的是,集团近几年改制,控股变为参股的,参股的最后没有股份了,原有担保怎么办?集团内部借款如何处理,承接国际工程时需要开立国际保函,这些又该怎么办?针对这些新问题,卢桂菊组织有关部门和律师制定了《集团公司担保管理暂行办法》、《对外承包工程保函管理办法》、《企业改制内部管理规定》,规范了担保的程序,部门权责等。其中一个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强调了集团所有全资及控股单位不得擅自对外担保及借款。如果一定要对外担保,必须征得集团的同意,并出具有效的反担保措施,比如提供抵押房屋或车辆。对于正在改制的企业,集团分期分批地给予扶持期限,在3年的时间里,改制企业要积极寻找担保单位,如若不行,就拿企业资产到银行抵押。
《集团公司担保管理暂行办法》由于牵扯的范围广、情况复杂,从立项到最终成文历经了两年多的时间。
让卢桂菊高兴的是,这套办法从源头上降低了整个集团的担保风险,维护了集团的整体利益。
“现在,子公司要想为别的公司担保,就会好好琢磨一下,考虑到中间的程序和自身资金的安全,担保这事或许就撂下了。这就是刚性制度的魅力。”说到这儿,卢桂菊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笑了。
印象卢桂菊
和卢桂菊的采访约在了本周一下午的两点。采访之前我认定她是低调的。因为我从网上搜集到的有关她的资料是少之又少,甚至连照片也没有。
初见卢桂菊,与我想象中的她还是有些差距。她,中等身材,瘦瘦的,很像南方人。一袭白色套装优雅中不失大方。
我们的交谈从她竞聘北京城建集团的总会计师开始。那时的她从众多佼佼者中胜出,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这个准备就是卢桂菊在多年的工作中将专业知识与管理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这个一直让她引以为豪的完美结合,在机遇来临时,帮助她实现了从子公司总会到集团总会的华丽转身。
翻看卢桂菊的简历,你会发现,她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踏实。
从集团项目部到模版公司、从北京城建设计院到基础设施投资公司,随后从城建四公司来到集团总部。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
但卢桂菊却谦虚地说,从基层总会到集团总会,她的角色转变很慢,大概用了三年的时间。而后卢桂菊主持的每一项大的改革改制,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她在主持清理改组改制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时,不仅理顺了集团内部经济关系、深化企业改革、开展领导人员绩效考评和干部任免,为企业长期发展扫清了障碍,同时有力地保证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生产秩序和职工队伍的稳定。
她创造性地建立了城建集团内部备付金制度,让各成员企业按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交纳备付金,在贷款到期时可使用备付金全额偿还贷款,贷回后归还备付金。这一举措极大地减少了还贷对企业日常经营资金的冲击,保证了企业资金的平稳使用。
她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将集团所属17家子公司2003年6月30日以前形成的8亿元欠税,转变为国有权益,有效地减轻了集团的资金压力,降低了负债率,财务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一定要踏踏实实,在哪个阶段就干哪个阶段的事情。”卢桂菊如是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
采访中卢桂菊经常说,总会计师眼里不能只盯着钱,要算大账、要有社会责任感。
建筑行业工程投标,履约,保修都要银行出具保证保函,这貌似白白给银行送钱。
卢桂菊说:“我们不做违法违规的事情,该交的税一分也不能少”。2006和2007两年北京城建集团组织上缴税费16.7亿元。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样做或许有点太实在。但谁又能否认,北京城建集团能够拿下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大项目,不是凭借着优良的银行资信评级、庞大的授信规模以及连年被评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这些无形品牌?工商银行金融街支行行长马靖说,卢桂菊有股子男人的性格,在我看来,她更有着男人的远见、男人的胸怀和男人的魄力。
两个半小时的采访,我们像拉家常一样,一件件地聊。在聊天中,你会感觉到阅历的积累在卢桂菊身上已经沉淀为一种淡定。这种淡定,让她学会举重若轻,即使再忙,稍有闲暇,她也会去品味《二十四史》的厚重、欣赏人物传记中的睿智,略通养生保健的玄妙,但是她坦率地说没有太多时间细看,更多的只是从书中寻找到对生活的一种体会。
这就是我接触到的卢桂菊,一个对工作和生活都一样踏实、诚实的卢桂菊。
他们眼中的卢桂菊
从卢桂菊的办公室出来已是下午五点半,她送我去坐电梯。
“你好,闫部长。”卢总热情地和电梯里的一位同事打招呼。电梯顺势而下,两个人在我身后议论着。
“这就是卢总,我都退休了,还跟我这么打招呼。”这位曾经的闫部长如是感慨。
“是啊,卢总平常就是这样一点架子都没有,很随和。”另一个搭腔道。
作为记者,我很好奇:在别人的眼中,卢桂菊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第一眼直觉
“银行和企业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企业的领导人,和她打交道我们特别踏实放心。”工商银行金融街支行行长马靖口中这个让人踏实放心的人,就是卢桂菊。
采访马行长多少有些唐突,待我说明来意,她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稍稍理了一下思路,像沙漏一样细细地过滤她们之间的点点滴滴。
马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和卢桂菊的初次相识。“有点相见恨晚!”卢桂菊上任之初就确定了与四大银行开展全面合作的战略,工商银行是他们必须争取的合作伙伴。
如何让从未合作过的银行给予支持?卢桂菊决定亲自登门,而接待她的正是马靖。
“看见卢总的第一眼,我就感觉特别踏实。”那时的工行很少接触建筑行业的企业,对行业的不熟悉让她多少有点心里没底,但是在见到卢桂菊时这种顾虑逐渐地打消了。
聊天中,她得知卢桂菊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基建金融与信用专业,对卢的判断又确定了几分。因为中财素称“银行家的摇篮”,该校毕业生的严谨是有口皆碑的。接下来的业务接触中,卢桂菊的诚实着实感动了马靖。
“她会把这个行业的风险点没有丝毫遮掩地全部告诉你。她说银行和企业是双赢的,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一定会尽量避免这些风险。”在马靖的眼中,卢桂菊不“忽悠”,她会把前景和隐忧都摆在合作者面前,更重要的是,卢桂菊说,“违法违规的事情我们坚决不做。”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马靖的心中,她说,卢桂菊的个人魅力征服了她。
在两个惺惺相惜的女人的力促下,工商银行与北京城建集团闪电“联姻”。工商银行成为北京城建集团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在北京城建集团攻城略地拿下一系列的大项目下,充当着坚实的后盾。
之后的每一次大小合作,都让马靖对眼前这个貌 似柔弱的卢桂菊有着越来越深的信任。
“你看着卢总很瘦弱,但是她骨子里有种男人的性格,很坚毅很雷厉风行。”在马靖的印象中,但凡卢桂菊说过的事情就一定能实现。
说好哪个时间给银行送报表,北京城建集团的报表一定会准时送过来,而且保质保量;说什么时间还贷款,北京城建集团一定会按时甚至提前把贷款还清。
“特别有诚信。”是马靖对卢桂菊个人也是对北京城建集团的肯定。
银行喜欢和有诚信的企业合作,北京城建集团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在和众多的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马靖总结出了一条:一个企业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企业的领导,领导的风格也决定了企业将会以怎样的路径发展下去。从卢桂菊身上,马靖找到了对北京城建集团信任的理由。
业务无敌的好领导
记者找到北京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总会计师陈斌时,他正在开会,“业务过硬、讲原则、敬业”是陈兵对卢桂菊这位上司的评价。
扎实的专业技术及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卢桂菊在业务方面的权威很难动摇。
在陈斌的印象中,再复杂的事情、再多难理顺的财务关系到卢总那里总能很快得到解决。这让下属公司的总会们由衷的佩服。
他还清晰地记着卢桂菊主持清理改组改制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的事。在集团组建上市公司及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置换时,涉及部分企业剥离、子公司分立、实业公司改制等一系列程序,其过程和步骤非常复杂,工作量巨大,同时还需进行债权债务清理、审计、评估以及工商登记注册等多个环节,遗留下大量未解决的问题。在卢总的主持下,集团圆满完成了三个职工医院人员分流和财产分割的后续清理工作;完成了上市过程中22个子公司剥离和母公司接受小企业的后续债权债务清理工作;解决了各公司相互参股过程中股东权益分配与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与盈亏无关的矛盾问题。
“为了配合新准则的实施,卢总亲力亲为,只要有时间就一定参与各小组的讨论,经常和我们一起加班加点。”“卢总很讲原则。”陈斌说,这一点对于财务人员尤为重要,而卢总就是这样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因此在她手下干活,相对简单,只要把该干的干好了,不该办的不办就OK了。
采访结束时,陈斌不禁感慨,作为集团的总会计师,尤其是一个女性,“卢总实在是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