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北黄土高原南沿的黄陵县,有一座古柏参天、溪水环抱的大山,因山形似桥得名桥山。相传,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定居桥山后,便将这一片黄土地取名为桥国。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从此,这里便成了亿万华夏子孙朝拜的圣地。
“桥国”,这是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浮想联翩的名字,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岸边蓦然回首,但见中华文化的源头,高高地矗立着一个“桥”字。桥,是人类文明的脚步,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如今,随着纵贯陕北的铁路、高速公路的相继兴建和开通,在那险峻的千沟万壑之上,一个个拔地而起的桥墩,一孔孔凌空飞架的桥梁,正承前启后,连接着历史、现实和未来。
笔者今天在这里记下的,是关于一座高桥与一群人的故事。透过这些平凡的故事,你可以看到黄帝的优秀子孙,是怎样将古老的“桥国”变成一个真正的桥的“国度”,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像雄伟的桥墩一样巍然挺立的民族脊梁。
新来的少帅二十七
2004年7月,陕北高原在烈日的炙烤下散发着阵阵袭人的热浪。
在黄陵县一个叫西龚家塬的山坡上,时任中铁十六局集团一公司董事长的李新权指着葫芦河谷中那片萧条的大桥工地,对站在他身旁的一位面容清秀的小伙子说:“小陈啊,这个摊子就交给你了。”
这位年轻人叫陈宏铭,时年27岁,原来是三公司路桥一分公司经理,几天前刚刚被擢升为一公司副总经理,成为当时全集团最年轻的副处级领导干部。陈宏铭从浙江到北京上任的第五天,李新权就带着他启程前往陕北,全面接管当时集团头号“告急冒烟”项目——葫芦河特大桥工程。
落在陈宏铭肩膀上的将是一副怎样的担子呢?
葫芦河特大桥是黄(陵)延(安)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它的难度不仅在中铁十六局集团的施工史上前所未有,而且在中国桥梁发展史上也堪称里程碑。要想知道这座桥何以如此“牛气”,请听笔者一一道来:
首先是高墩大跨。全桥长1468米,共有22个墩台,最大跨度为160米,最高墩为138米,为亚洲第二高墩。
其次是科技含量高。大桥位于S形曲线及变坡上,桥墩为双薄壁空心墩,其造型多达6种,墩身外侧采用翻模施工,内侧采用滑模施工,5孔主梁为预应力连续刚构梁,采用悬灌法施工。
再次是施工条件恶劣。桥址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峁塬沟壑区,地势险峻,除两个桥墩位于平地外,其余20个墩台全部位于山坡之上,所需工程材料需多次倒运,安全风险大。
施工的艰巨性还在其次。该工程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工期严重滞后。由于管理不善、资金紧张及其他种种复杂原因,陈宏铭接手时,合同工期已经过去了一半,但完成的工程量还不到三分之一。本来所有墩台都应该封顶,然而此时除1个桥墩和1个桥台浇注完毕外,其余20个墩台进展缓慢,其中有14个桥墩才刚刚打好承台。工程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引起了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影响到全线通车,企业不仅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多年树立起来的信誉也将毁于一旦。他们责成一公司迅速采取措施,彻底扭转工程被动局面。该公司领导断然作出决定,立即调整项目部领导班子,让陈宏铭出任项目经理。
“他这么年轻,能行吗?”许多职工都以怀疑的目光打量着这位新来的“少帅”。别看陈宏铭年纪轻轻,他可是一位“老资格”的项目长。他1997年从石家庄铁道学院桥梁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施工一线“摸爬滚打”,先后参加过9座大桥的施工,担任过技术员、工程师、工程队长、分公司经理,三次出任项目经理,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他指挥施工的武康立交桥,被浙江省交通厅评为优质工程;横跨京杭大运河的望亭大桥被评为苏州市优质工程。由于好学上进,吃苦耐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使陈宏铭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脱颖而出,成长为企业科技和管理队伍中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没有金刚钻,岂敢揽瓷器活儿?
危难之处显身手
常言道: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受命于危难之时的陈宏铭,在上任后的第一次施工动员会上,可谓出口不凡,让士气低落的职工们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在我们中铁十六局集团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失败’这两个字。”职工们牢牢地记住了他说的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听起来特别有劲、特别提神、特别长志气。从这铿锵有力的“出师表”中,职工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在项目部党工委书记张剑华,副经理姚国富、殷桂荣,总工程师杨立财,工委主任农朝思等人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陈宏铭大刀阔斧地改革项目积弊,整顿施工队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他先是顶着重重压力,将三支一无设备、二无技术、三无资金的劳务队清理出施工现场。接着,他又在项目部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建立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对工程总体质量、进度、安全负责制,并在此基础上,将工期、质量、安全及成本目标层层分解到班组和个人,并与工资收入紧紧挂钩。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参建职工的施工热情,使工地很快就恢复了活力和生机。
管理刚刚理顺,陈宏铭随即又在技术创新上展现了自己卓越的才华。
连续梁施工,是采用挂篮悬灌的方式从桥墩顶部向两侧平衡对称进行的。葫芦河特大桥的情况比较特殊,在它采用悬灌法施工的5孔主梁中,中间的3孔长度为160米,两个边跨长度为90米,这样,在两个边跨直线上就各“多”出了8.9米长的梁段,被称为“直线现浇段”。
根据原设计,这两个现浇段采用支架法施工。现浇段自重达200多吨,距地面58米,考虑到桥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先在地面上搭设两个50多米高的落地钢支架,再在支架上立模板浇注混凝土。陈宏铭和项目部总工程师杨立财、副总工程师段一龙经过仔细研究,觉得采用这种方法施工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由于桥梁地处湿陷性黄土地区,支架基础需采用挖孔桩处理,深度最少得18米,两个支架需要400多吨万能杆件,投入达200多万元;二是钢支架加上现浇段混凝土的重量达300多吨,容易造成地基下沉,导致模板变形,影响现浇段的质量;三是支架太高,拆除时无法使用吊车,只能靠人工攀爬拆卸,这无异于骑在树枝上砍树枝,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四是搭支架至少要花3个月时间,这样长的施工周期,对于本来已经严重滞后的工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陈宏铭决心找出一个简便易行的替代方案。白天,他常常独自面对着桥墩久久“发呆”;深夜,职工们早已进入梦乡,他却在灯光下翻阅着厚厚的资料。经过苦苦的探索,他终于想出了三种替代方案:一是采用悬灌法施工,将直线现浇段变为连续梁非平衡段;二是在桥墩上预埋托架,在托架上立模现浇;三是将直线现浇段一分为二,一部分采用悬灌法施工,一部分在托架上施工。前两种方案,侧拉力太大,容易造成分隔墩挠曲或倾覆,安全风险较大。后一种方案,侧拉力相对较小,如果在相反方向配置平衡重,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创造的灵感,仿佛一道奇异的电光,将一个陌生而又模糊的领域照耀得通明。陈宏铭决定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案。他兴奋得睡不着觉,将总工程师杨立财和副总工程师段一龙从梦中叫醒,和他们一道连夜细化施工方案,并对其进行严密的计算论证。为了抵抗现浇部分载荷对分隔墩造成的倾覆力矩,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相反一侧预设托架和张拉索,施工中逐步预加荷载。对于非平衡段对连续梁造成的弯矩及挠度影响,他们采取在相反一侧配置平衡重的方法加以解决。陕西省公路勘察设计院的专家对他们这个方案进行了严格的审查论证,证明它切实可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建设单位很快批准了这个方案。后来的施工实践表明,这项创新,大大缩短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成本,确保了施工安全,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金屋藏娇”的故事
在葫芦河特大桥工地,张剑华给笔者讲述了一个“金屋藏娇”的故事。不过,这个当代筑路版“金屋藏娇”与西汉宫廷版“金屋藏娇”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这里的“金屋”不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而是一间简陋的工棚;这“金屋”里藏的不是娇滴滴的美女,而是一个五大三粗的黑脸壮汉,他的名字叫姚国富,是项目部主管生产的副经理。
职工们都说,在葫芦河特大桥项目部,要是比工作辛苦,
谁也比不过姚国富。他之所以比一般人要累,是因为他管的事太多、太宽、太杂,大到每道工序的人员安排、各种机械车辆的使用调配、拌和站的管理、每一道工序之间的衔接协调,小到打灰的水是否备妥、混凝土输送泵发生堵管,他都要亲自过问。遇到桩基灌注、桥墩翻模、连续梁浇注等关键工序,无论白天黑夜他都要盯在现场,及时处理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紧张的是灌桩的时候,22个墩台同时开工,每个桥墩桩基最多的达24根,最少的也有8根,桩基最深的达44米,最浅的也有30米,常常是几百根桩同时施工。全项目部就一个拌和站,而参加桥墩施工的工程队却有4个,为了争时间、抢进度,大家都生怕落在别人后面,于是都抢着用混凝土。混凝土输送车、装载机、吊车、水车等,哪一台设备到哪个点,常常都是互不相让。这样,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闹出乱子,小则影响团结,大则造成窝工,影响工程进度。这些问题,都需要姚国富在现场进行协调,作出精心的安排。施工最繁忙的时候,他曾经两天两夜没回到宿舍睡觉,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在驾驶室或野地里打个盹。
混凝土输送泵的堵管问题,是一件让姚国富十分头疼的事。一台输送泵,输送距离长达200多米,很容易出现堵塞现象,有时一堵就是几个小时,而且往往搞不清堵在哪儿。如果不及时处理,一旦混凝土凝固,管子就会报废,不仅增加工程成本,造成经济损失,还要影响到施工的正常进行。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将3米长一节的管子一节节拆下逐一检查,找出堵塞的部位,疏通清洗干净后再装上去。有时为了查找堵塞部位,姚国富需要在100多米高的塔吊上爬上爬下。一次,姚国富正在80多米的高处安装管子,突然刮起大风,暴雨倾盆而下,姚国富感到大脑一阵晕眩,一脚踩空,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幸亏保险绳拴得牢,否则他就没命了。
姚国富每逢阴雨天就头疼的毛病,是十几年前落下的。1991年,在位于山西省河曲县境内的神河铁路舍科隧道施工中,时任工程队党支部书记的姚国富在指挥作业时,不慎从7米多高的衬砌台车上重重掉下,七窍出血,脑浆都摔了出来,当即不省人事,当时参与抢救的医生都认为他生存的希望渺茫,没想到,在整整昏迷了14天之后,他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命是拣回了一条,但他却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每逢阴雨天就会发作,脑袋像要开裂似的疼痛难忍。
一天,姚国富感觉有些支持不住了。工人们刚刚将他扶到宿舍,手机铃声就响了起来。张剑华将他的手机抢过来关了,但不一会儿就有人“砰砰”敲门。姚国富知道,工地上24小时运转,随时都有许多问题等着他去解决。“老张,我能挺住,还是让我跟他们走吧。”张剑华说:“绝对不行,要知道,你的生命不仅仅是属于你个人。”他转过身冲着门外大声吼道:“你们这些家伙是想要老姚的命吗?你们自己是干什么吃的?”为了让姚国富能安稳地休息几个小时,张剑华干脆找了一间空屋,把他藏在那里。第二天清晨,张剑华去给姚国富送早饭,只见人去屋空,哪里还有他的影子?原来,当晚姚国富一直都在琢磨着怎样解决堵管这个难题,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凌晨3时左右,他就上了桥墩。
经过不断摸索,姚国富终于摸清了堵管的原因:混凝土出站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就变稠,输送泵开机时间过长导致温度升高、液压油变稀、压力降低,都会造成堵管。针对这两种情况,他找到了相应的改进方法:一是什么时间需要混凝土,就什么时间拌和,待其一出站,马上用输送车送至输送泵;二是合理调整工序,缩短输送泵连续工作时间,避免油温升高。
工友们都这样评价姚国富: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为了大桥早日建成,他把许多本来不该忘记的事情都忘记了。他的女儿考上北京工业大学都两年了,但女儿的学校具体在什么位置,女儿学的什么专业,他至今都说不上来。姚国富这种忘我工作的“老黄牛”精神,成为项目部全体职工心目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惊心动魄的300米冲刺
2006年3月27日上午,陈宏铭和项目部工委主任农朝思一道指挥架梁。当架桥机前支腿运行到距13号墩50厘米左右时,原本风和日丽的老天爷突然变了脸,眨眼间,狂风大作,发出凄厉的怪叫,遮天蔽日的沙尘,将白天变成了夜晚。“弟兄们,快趴下。”陈宏铭一面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一面使劲睁开眼睛瞧,只见架桥机正在狂风中剧烈地摆动,压在架桥机后端作平衡重的便梁,随时都会滑落,架桥机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司机试图将架桥机往前送,但由于晃动太厉害,根本无法将其定位。下面是幽深的峡谷,桥身加上架桥机重达310多吨,架桥机一旦翻车,桥墩将会被撞坏,司机将会在山谷中粉身碎骨,桥底的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的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后果不堪设想。职工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一个个面面相觑,束手无策。
“必须马上找来倒链将架桥机固定。”正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陈宏铭一把拉着施工技术部部长巴怀强就往距架梁现场300多米远的制梁厂狂奔。当他们各扛着一个40多公斤重的倒链返回到桥头时,风刮得更猛烈了,少说也有十级左右,在它恐怖的咆哮声中,桥头两侧的工棚被掀飞了,一块块帆布、油毡、纤维板像断线的风筝在空中飘舞。陈宏铭和巴怀强险些被暴戾的狂风扔下大桥。他们的身子无法站立,只能抱着倒链猫着腰一步步往前走。巴怀强被风刮倒了,胳膊被钢筋扎破,鲜血直流。为了安全起见,他俩干脆匍匐前进。陈宏铭的衣服被钢筋头划破了,膝盖上、手上留下了道道血痕。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伤痛,顽强地向前挪动着身躯。这短短的300多米距离,对于他们来说是那么漫长。陈宏铭和巴怀强清楚地知道,这是他们同大自然的一次决死的竞赛,是考验他们的意志和忠诚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冲刺。200米,150米,100米……他们终于看见了在狂风中吱吱作响的架桥机。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农朝思和工人梁永涛从陈宏铭和巴怀强手中接过倒链,将其一头固定在架桥机后端,另一头连接钢丝绳,再将钢丝绳穿过已架梁片上预埋的钢筋,牢牢地将架桥机锁定。为了保险起见,陈宏铭又指挥大家用木头将便梁紧紧卡死。经过两个多小时惊心动魄的拼搏,险情终于被排除了。大家又饿又累,一个个瘫倒在桥上,露出了疲惫的微笑。
他们的心中
都有一尊质量之神
陈宏铭上任之初,发现部分职工对项目部创优目标信心不足,工作标准不高,曾经有人这样对他说:“这项工程资金高度紧张,工期欠账太多,困难重重,质量要求就不要太高了,最后能够按时完工、顺利交出去就是胜利。”
“不!”陈宏铭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不仅要在业主规定的时间内建成大桥,而且还要确保省优、部优,最终目标是争创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
作为一名企业领导,陈宏铭深深地懂得工程质量的意义,它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不仅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同时也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形象。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人民的幸福。质量恶劣的豆腐渣工程,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是灾难和痛苦;而高品质的工程,给祖国和人民带来的是安宁和微笑。在他的心目中,鲁班大师的那尊闪闪发光的金像,就是时时让他顶礼膜拜的质量之神。
为了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陈宏铭主持制定和完善了项目部质量管理规定和措施,其核心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以人为本,强化质量伦理意识,用人的质量保证工程质量;二是通过严密、严格的过程控制消灭质量隐患;三是强化质量责任,每一道工序的责任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施工时间都要一一记录在案,以便进行质量责任追踪。
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要创造一项高品质的工程,第一管理者的素质往往起着决
定性作用。作为一名复合型人才,陈宏铭的优势在于,他不仅会管理,而且懂技术。心明才能眼亮。工程质量必须以科学技术为后盾。正因为他了解工程、熟悉工程,因而他在抓质量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清楚哪些环节最容易出质量问题,能够早研究、早预防,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悬灌梁施工在葫芦河特大桥工程中科技含量最高,也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是决定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更是陈宏铭关注的重点。为此,他着重抓了以下三个难点:
一是挂篮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挂篮系统分桁架系统、走行系统和锚固系统。挂篮设计的成功是悬灌梁成功的关键和前提条件。陈宏铭发现原设计挂篮太高,稳定性不好,便对其进行了改进,将高度降低。在进行挂篮受力情况分析时,每一个数据他都要让结构工程师反复计算,精益求精。在挂篮加工制作中,他和杨立财要求每一个焊接点都要用红外线探伤仪进行探伤测试,哪怕有一点疑点都不放过,做到万无一失。
二是悬灌梁的线形控制。这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之间误差是否在允许值范围之内,关系到连续梁是否能够顺利合龙。为此,他要求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注完毕后,模板产生的变形必须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预应力张拉前后混凝土的变形量必须小于或等于允许值;挂篮移动前后的高程变化量必须符合规范。
三是确保钢铰线张拉管道(即波纹管)的通畅。在施工中,既要保证混凝土的完整性,又要保证波纹管的通畅,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混凝土不完整,就会影响连续梁的质量;如果波纹管不通畅,就会影响张拉效果,造成应力损失。万一出现后一种情况,就要将连续梁“开膛破肚”,疏通波纹管,这样就会降低连续梁的质量。他要求振捣工必须清楚掌握波纹管在什么位置,准确把握振捣的角度和位置,以避免对波纹管造成损坏。
为了心中的那一尊质量之神,从项目部领导到普通职工,都在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岗位职责。试验室主任王洪生,是确保原材料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按规定,每300立方米沙子、400立方米石子作一次试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无论沙子和石子,他坚持每50立方米就作一次试验,有时甚至细到每10立方米就作一次试验。他还利用试验数据,及时指导施工,如果沙子含水量偏多,他就及时提醒施工人员减少拌和用水,并适度增加沙子重量。
200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巴怀强,一到工地就挑起了大梁,负责4个主桥墩的技术工作。在桩基浇注中,混凝土导管必须保持3至6米的埋深,才能保证桩基的强度。冬季,陕北高原最低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巴怀强冒着严寒,随时用垂球测量导管的埋深,他的手、脚和耳朵都被冻肿了,但他从不叫苦叫累。他负责的200根桩基质量优良,受到了业主的表扬。由于表现优异,走出校门才一年半的他被破格提拔为施工技术部部长,成为项目部最年轻的部门负责人。
“决不让一粒不合格的沙子从我眼皮底下溜过”
在葫芦河特大桥工地,有一个被职工们称作“黑脸包公”、被个别怀有不良目的的人称作“死心眼”的人,他的名字叫杨守先,一个有着30多年工龄的老工人,在项目部担任材料员,主要负责地材的验收保管。
“这个老师傅,是个特别有性格的人。”一提到杨守先,工友们都这样评价他。他特别爱较真,爱认死理,尤其是在工作上,一旦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
他常常这样说:“材料员是确保原材料质量的第一道关口,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第一道关口,我愿用自己的人格和生命作担保,决不让一粒不合格的沙石从我眼皮底下溜过。”
在长期的工作中,杨守先练就了一套“真功夫”:沙石料的级配、含泥量、含水量是否符合要求,他只要爬上车瞅上一眼,准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为了保证原材料质量,按照业主的要求,项目部与地材供应商签订的供货合同中明文规定,沙子必须是灞河中游的,石子必须是铜川的。有的供货商为了省钱,把其他地方的劣质材料拉来冒充,但这很难逃过杨守先的“火眼金睛”。“你怎么断定我这车沙子不是正牌货?有何根据?”“告诉你吧,灞河上游的沙子偏粗,下游的沙子偏细,只有中游的符合标准,这些我早就调查清楚了,你就不要白费心思了。”一席话,说得送料的司机无言以对。有的司机把不合格的石子放在中间,但这也瞒不过他,每次倒出来后他都要仔细检查。先后有30多车共600多立方米沙石料因质量不合格被他退货。
有的人为了蒙混过关,想了很多办法对付杨守先:一是好话说尽,求得同情;二是小恩小惠拉拢收买,让你睁只眼闭只眼;三是威胁恐吓,警告他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如果太不识相,就收拾他。不过,这些人很快就会发现,杨守先软硬不吃,这些小伎俩对他一点用都没有。
一次,一位送货的司机听说自己的沙子含泥量超标,便对杨守先说:“杨师傅,你们这么大一个工程,偶尔有一点不合格的沙子算不了啥,但对我个人来说,损失就大了,你就行行好收了吧。”杨守先对他说:“你个人的利益重要,还是国家的利益重要?如果我同情你,让你蒙混过关,给大桥造成质量隐患,我的罪过就大了。”一天晚上,一位司机拉来一车沙子,车刚停稳,就匆忙说道:“老杨,我有急事要赶快返回,先倒啦。”杨守先一看神色就知道他心里有鬼,说道:“不行,我还没验货呢。”说着便要爬上车检查。那人一看急了,往杨守先兜里塞了100元钱,说道:“就这一次,下不为例还不行吗?”杨守先一听就火了,一挥手将钱扔了过去,厉声斥责道:“收起你这一套,请你立即将沙子拉走,否则将取消你的送货资格。”还有一次,工地运来了3车碎石,杨守先一查,发现没有一车合格的,坚决拒收。这几个人见状便耍起了无赖,用车把料场的门死死堵住,阻止其他送货车进场,其中一人还野蛮地抓住杨守先的衣领威胁道:“死老头,死心眼,小心我撞死你!”杨守先毫无惧色,一边叫来装载机准备推车,一边打电话报警。这几个人一看情况不妙,只得灰溜溜将车开走。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葫芦河特大桥的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在业主进行的质量大检查中一直名列前茅。
经过建设者们的顽强拼搏,葫芦河特大桥已于最近顺利建成。它气势磅礴,宛若九天落虹,为陕北大地增添了一座壮丽的人文景观。
在苍凉的黄土地上,在轩辕黄帝的故里,一群黄帝的优秀子孙,用自己的智慧和忠诚,续写了桥的神话,为古老的桥国作了最美妙的注脚,在中国的桥梁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祖国和人民树起了一座宏伟的时代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