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详细内容

      郭孔辉是我国汽车行业著名专家,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在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相关领域,造诣精深。在轮胎力学、汽车动力学以及人—车闭环操纵 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我国最早把近代系统力学与随机 振动理论引入汽车科学研究的学者。在汽车振动与载荷方面系统的具有开创性的著 述在国内外都有重要的影响。也是我国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制动与驱动稳定 性以及轮胎力学等学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四十年来他一直不间断地 进行着汽车科学技术的系统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曾经主持了多种新型汽 车的开发与多项行业重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获国家及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两部专著,同时为我国汽车工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

      笔者有幸采访了中国汽车行业里唯一的工程院院士郭孔辉先生,就我国汽车工业中的一些问题和郭院士进行了一次对话。对话中,郭院士阐述的某些观点,也许能给汽车领域里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制造商有所启发。  

      记者:郭院士,据我了解,您对星马集团公司是很有感情的,早在2001年,星马还是一个规模不大的汽车改装厂的时候,您就欣然接受担任星马的独立董事,并且以后为星马的发展倾注了许多心血。作为您这样身份的人,当初何以钟情于这样一个还没有名气的企业?

      郭院士:2001年初,刘汉如董事长通过一个熟人找到我,要求我担任星马股份公司的独董。在这之前,我还不认识他,对他的企业也不了解,但是通过和他的交谈,我看出来他是一个有朝气、有志气,而且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当时我觉得一个企业能有这样的决策人,前景一定不错,所以我就答应了。后来我几次去星马,看到他们一年一个样,呼呼地上来了。事实证明,我当时的判断没错。

      记者:十年来,星马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为中国汽车改装行业的龙头企业,近三年来,又创建了华菱集团公司,步入了汽车制造领域,而且华菱的重卡从第一台车走下生产线到今天,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受到国内和国外客户的首肯。星马集团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可以说她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成功的企业都有其内部和外部的因素,以您的眼光,星马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最可以值得借鉴的?

      郭院士: 我觉得,在外部环境相同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能否成功最关键的是领头人,在于领头人的志气和驾驭企业发展的能力。星马的成功,正是因为有刘汉如这样的领头人。他懂技术,有眼光,有魄力,有一种把企业搞上去的强烈愿望。而最重要的是他的奉献精神,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决策人,没日没夜地扑在工作上,不谋私利,这是非常可贵的。还有一点是班子的团结和职工队伍的凝聚力,这也是很重要的。从我的观察看,星马的高速发展和这个因素是分不开的。分析外部因素,我觉得安徽几家汽车企业的发展和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譬如奇瑞,没有象詹夏来这样的市委领导的鼎力支持,要想发展是很困难的。从我和马鞍山几位市长的接触能看得出,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对星马的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帮助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就华菱重卡而言,时机和机遇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些年来,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很快,特别是零配件的品种已经齐全,这就为华菱制造重卡创造了条件,放在几年前想做这件事就困难了。说到机遇,华菱正赶上三菱公司遇到困难的时候,所以在谈判合作的时候,三菱公司没有向华菱提出什么苛刻的条件,合作的成本很低,而效果很好。当然,时机和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最终还是要看决策人能不能抓住。

      记者:那么,您怎样看待华菱重卡的发展前景,进一步引申,又怎样看待中国重卡的市场前景?

      郭院士:市场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随着物流业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的飞快发展,国内的市场前景是好的。而且,重型卡车的运输成本比中型卡车要低,经济收益高,在发达国家,很少有用中型卡车从事长途运输的。可以说国内市场的需求是大的。在过去的历史上,我国的重卡还是比较短缺的,这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前几年因为生产重卡的企业不是很多,象一汽、二汽狠赚了一笔。现在很多企业想搞重卡了,华菱已经搞起来了,还有春兰、福田、江淮,还有三一重工,都想搞,所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那么谁会取胜、谁能在市场上站住脚呢?就要看谁能拿得出价廉物美、性价比优越的产品供应市场,这就须要看谁内功练得好。练内功,首先是现有产品质量要把握好,不仅要自己做好,还要把供应商的质量抓上去,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嘛。然后就是要创新,技术要不断创新,产品要不断创新。只守摊子不创新,好日子能过一年、两年,顶多三、五年。同时,要完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努力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管理体系。练好内功,关键是人才,要大力吸引和培养有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比较欣慰的是,华菱的刘总思路一直很开阔,他一直在不断地想,不断地看,不断地开拓。在技术上,他始终谋求充分利用国内高校的技术力量,努力吸取国外的技术,让自己的产品在技术和品种上能更多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他一手抓国内市场,一手开拓国际市场,大大拓展了华菱产品的市场空间。有这样的领导人,华菱是有希望的。由于华菱发展得很快,历史也短,管理体系还来不及完善,不象江淮,历史长,管理就比较严谨。所以我觉得下一步是要在巩固现有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努力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管理体系,这是很重要的。

      记者:据我所知,在汽车行业您是最早呼吁开发自主品牌的专家之一,我知道,以前在这个问题上是有争论的,现在看来认识上基本统一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最近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都提出来要大力开发自主品牌。接下来的问题是,您觉得我国开发自主品牌,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有哪些制约因素,又有哪些可以利用的优势?

      郭院士:首先我觉得认识上还没有完全统一。有些人,特别是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口头上不反对了,内心里仍然觉得巴西模式好;高层的思想明确了,中层的官员还没有完全明确,因为开发自主品牌要投入,有风险,而引资、合资省事,能很快地增加税收。在企业内部,想真正下大力气搞自主品牌的也不是很多。这个问题是从今年两会开始有所转变的,哪有这么快就统一了呢?所以在认识上还须要进一步做工作。

  搞开发,在我国才刚刚开始,我们现在的技术底子非常地薄。人家发展了许多年,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技术,我们没有。无论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上和跨国公司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都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艰巨的。

  我们和日本、韩国不一样,他们是在自己发展到相当程度的时候,在自己长成“大小伙子”的时候,各种机制都比较完善、技术能力比较高的时候,才对外打开国门的。而我们搞开放的时候,各种体制和机制都不完善,经济力量弱,技术力量弱。而正是在力量对比非常悬殊的情况下,我们的有些政策还在束缚自己的手脚。就拿华菱来说,已经筹集到资金了,也和日本建立了技术合作的关系,由于没有“目录”,现在称之谓“公告”,不能生产,到处找“壳”、买“壳”,采取迂回的办法,最后才争取到生产自主品牌的权力。一些有实力、有能耐的公司因为买不到“壳”,只好望洋兴叹。另外,外资企业本来就强大,他们还能享受到税收、征用土地等等的优惠政策,内资企业本来就弱小,不但享受不到优惠,反而受到各种束缚,在这种情况下搞开发,你说难不难?我认为,当初改革开放的时候,为了吸引外资,采取优惠政策是很必要的,但是路走到今天,就不应该再捆绑自己的手脚了,应该让我们的企业处在和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位置。

  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国人对自己的国情、自己的市场比较了解,能够看得准,把握得准,善于寻求市场的缝隙和生存的空间;我们有丰富而又廉价的劳动力,这个资源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还有一大批立志报国、立志振兴民族工业的人才,既有管理人才,也有技术人才,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计个人的得失,体现着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样的人才,这样的精神,是非常难得的;还有,我们有相当的政府部门是支持自主开发的,象华菱,象奇瑞,没有省、市政府的支持,开发也是很困难的。

  现在,许多人的眼光都投向了安徽,因为安徽的华菱、奇瑞和江淮,已经成为开发自主品牌的样板。这个在我的印象里出乞丐的省份,如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能不让我佩服!华菱、奇瑞和江淮的成功,正是充分利用了我们自己的优势,他们的经验是很值得总结和学习的。

更多»推荐精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