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2日,春节即将来临,四处都散发着年的味道。而在安徽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华菱汽车集团的厂区里,仍然一派繁忙景象,工厂还在加足马力地生产,工人们还在忘我地工作着。“进入重卡行业一年多了,安徽华菱还好吗?面对2006年新的竞争形势,华菱有什么打算?”带着这两个疑问,记者来到华菱集团采访。
风尘仆仆、刚从外地赶回来的华菱汽车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刘汉如接待了记者。在他那宽大明亮的办公室里,这位在中国汽车界享有盛名、领导企业一次又一次传奇般地走向成功的老总与记者侃侃而谈。他儒雅而充满激情的讲述,为世人披露了一个真实的华菱。
“好企业要为社会创造财富”
“一个好的企业,不仅仅是卖产品。好的企业要为社会创造财富,让社会财富增值!”刘汉如说,“安徽华菱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快,能够迅速走向市场,为市场所接受,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想着要为社会作贡献!”
正如刘汉如所言,华菱是一家有责任感的企业。在华菱,“以人为本、科技为先、创新为魂、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和“幸、福、财、缘”十六字箴言,深入人心,成为全员的共识。优秀的企业家倡导并奉行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孕育出优秀的员工队伍,优秀的员工创造出优质的产品,优质的产品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刘汉如领导企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营小厂发展为国内专用车市场的第一品牌,又成功进入高端重卡制造业,开发出自主品牌“华菱重卡”,并很快成为用自主品牌替代进口的明星。“我们为什么要做华菱重卡?”刘汉如自问自答,“就是要以华菱的努力来弥补中国高端重卡市场的空缺,为中国重卡装备中国、走向世界,做出我们的贡献。”
他告诉记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重型汽车生产已经颇具规模,二十多个生产厂家,年生产能力50万辆以上。然而,国内重卡市场中,高端重卡仍然缺位,高端市场上仍是以奔驰、沃尔沃、曼、雷诺、三菱、五十铃等为代表的外国品牌的天下。国内主流重卡产品,技术上大多比较落后。而重型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高端重卡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重要的战略战备资源,重型汽车工业的发展、产品技术的提升同军队装备现代化建设发展密不可分。早在两年前中国重卡市场最为火爆之际,就有业内专家清醒地指出:中国现在缺少的不是卡车,中国缺少的是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高端重卡。
“欧洲重卡产品价格是国内产品的三倍,日本产品是国内的两倍。这么贵,我们还是要买。为什么?因为需要呀!”刘汉如说,“我们安徽星马就是日本三菱、五十菱、日产柴在中国最大的用户 ,白花花的银子不断地送到日本。有时候感到很痛心!这促使我们下决心要开发出中国自己的中高档重型汽车。就这样,我们毅然决定进入重卡制造业,这就有了今天的华菱重卡。”
市场检验了华菱汽车
“华菱重卡进入市场,也有一年多了。市场表现如何呢?”记者终于问出了早就要问的问题。
“一般!在我看来,是强差人意!全年生产3188辆,卖了3145辆。”刘汉如脱口而出。
“第一年3000多辆还算一般?”刘汉如的话让记者惊讶。作为一名对重卡市场有所了解的业内人士,记者明白这个数字的含金量,以及在这个数字背后所蕴涵着的沉甸甸的意义。
2005年,国内重卡行业陷入低迷,下滑幅度达40%。宏观调控、全国小煤矿的整顿、融资困难、燃油价格上涨等因素抑制了商用汽车的需求;政府加大对超载超限的处罚力度,各地的执行情况不尽相同,致使很多消费者产生了观望心理。在高端市场,进口卡车的销售也日益滞后。沃尔沃卡车公司原定年产2000辆卡车的计划缩减到了200辆。雷诺卡车在中国的保有量也仅1000多辆。
在这样恶劣的市场形势下,华菱重卡面市第一年,就能取得3000多辆的销售业绩,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外人看来,华菱重卡第一年生产销售了3000多台,应该是很不错的成绩。但在我看来,这还是远远不够的,离我们自己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刘汉如说,“华菱重卡起步较晚,但一起步就站到了行业的前列。我们的重卡四大工艺投入近10亿,工艺装备在国内是一流的。驾驶室引进三菱的技术,同时消化、发展。全世界的重卡厂家绝大部分我都去过。三菱、五十菱我都去考察过。我们的装备不输于他们任何一家。以华菱的实力,取得这样的销售收入实在是太寻常不过的事情!”
“当然,在华菱重卡推向市场的过程中,也有令我满意的地方。”刘汉如欣慰地说,“作为一个新产品,华菱重卡上市第一年,在用户中反响良好,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满意。产品没有出现大的质量问题,用户用得满意,这是很难得的。”
我笑:“很多新车上市不久,投诉的用户把厂门堵得水泄不通,真正是‘门庭若市’!华菱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绝对不会在华菱出现!”刘汉如斩钉截铁地说,“华菱在产品开发方面,始终强调重质不重量,要做数量,先做好质量。我们不盲目追求规模,先做强,后做大!我们绝对不会片面追求增长,而导致管理失控。”他告诉记者,过去的一年里,华菱公司实现了三大突破:华菱品牌重型底盘出口海外,走向国际汽车市场,公司国际化战略上实现了突破;华菱重卡成为“中国制造”的60个自主品牌之一;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近9亿元,总资产达10亿元,成为中国重型汽车制造业的一支生力军。一年里,华菱“年产10000辆重卡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新开辟销售渠道70多家,拓展了经销网点建设和布局;开发出“高顶双卧”新车型,欧款驾驶室和窄体车技术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申报了“变截面边梁式梯形承载车架”等四项专利;ERP项目正式上线运行,顺利通过3C和ISO9000认证。
2006,把中国最好的重卡带给用户
“华菱在2006年有哪些规划,刘董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二?”记者冒昧地问道。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华菱公司实施国际化战略推进新跨越的关键之年。”刘汉如说,“华菱公司2006年的经营目标是:计划生产重型卡车6000辆,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1.5亿元,员工人均收入 2.5万元;奋斗目标是:生产重型卡车8000辆,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完成利税2亿元,员工人均收入3万元。”
“华菱重卡在2005年经过市场检验,质量为客户所信赖。06年可以在面上铺开,大量生产,批量上市了。”刘汉如自豪地说,“对我来说,华菱在2005年最大的成绩还不是做出了好的产品,而是带出了一支可靠的队伍!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有了2005年一年的积累,我们知道怎样造一流的重卡了,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做不做重卡的问题,而是怎么做好它的问题了!我们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在哪些方面还存在差距,心里有底,路也就越走越宽了。现在的华菱,100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1岁,这支队伍不仅年轻,而且懂得怎么造中国最好的重卡。这支队伍是华菱的最大财富,有这样的一支队伍,何愁华菱造中国最好重卡的大事不成?”
“那么华菱打算怎样完成自己的目标呢?”记者问。
“公司‘十一五’期间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发展自主品牌,面对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在五个方面提升竞争力:一是营销、品牌和网络的竞争力;二是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成本控制能力;三是技术开发能力,前瞻性地了解用户需求;四是采购能力,高质量、低成本、快速享用零部件资源;五是对资金的运作调度能力。力争‘十一五’末,达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0亿元的奋斗目标,实现公司的新跨跃,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刘汉如自信地说,“从2006年的情况看,新的一年里,华菱重卡一要提升服务水平,以服务创品牌、促销售;二要加强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完善新的营销模式。在出口方面,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形象,增强国际竞争力。企业内部,要加强管理,扎扎实实做好企业基础工作,提升企业的体系竞争力。总之一句话,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用户创造价值,制造好的产品、并把好的产品提供给需要它的用户,这是华菱不懈努力的总目标!”
整个采访过程中,几乎是刘汉如一个人在不停地说着。这位刚刚年过不惑的新儒商,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充满激情。他的谈话深深地感染了记者:相信自主品牌华菱重卡一定会迅速壮大,走向更大的成功,不仅成为替代进口、装备中国的优质高端重卡,也一定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界重卡市场增添一道眩目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