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富春建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总部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商务区,集团旗下有十三家下属机构,是集科、工、贸于一体,跨区域、跨行业投资经营,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约化企业实体。
集团以新型工程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制造、营销为载体,涉及港口物流、陆路货运、房地产开发等业务。集团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全面导入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进行全面信息化建设实现综合资源共享,企业已充分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优势和模式。
今年2月,浙江省实施“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将迎来周年庆。在这一年中上海富春建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标踌躇满志。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张国标在立足上海产业区规模布局的基础上,迅速完成了“‘长三角’布局”:在黄浦江东岸取得了300米岸线的使用权并建有三个5000吨级泊位专用码头的基础上,又在京杭运河余杭段构建港口物流基地,同时参与乍浦港三期建设;在江苏常州港筹建两个3000吨码头和生产基地。粗粗一算,总投资至少40亿元。同时“上海富春”出资71.52%,重组了国有企业杭州加气混凝土公司。这一次重组不仅是富春集团的一次飞跃,也是开创了沪浙合作的一种新模式。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富春集团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张国标先生又是怎样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呢?带着一系列问题中国混凝土网访问了富春集团的董事长张国标先生。
中国混凝土网(下简称混凝土网):
张董事长,您好!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接受我的采访!浙江省实施“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快一年了,您是这一战略的支持者和实践者,现在回顾这一战略实施年的变化,您觉得这一战略对浙江的经济发展及您的企业发展有哪些帮助?
张国标董事长(下简称张董):
谢谢!我想帮助是巨大的,意义也是深远的。首先江浙沪区域都位于长三角经济开发区,具有相类似的文化背景和习俗,在地域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合作基础,这都为该区域互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同时因为长江三角洲在上海的龙头统领下,是目前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并已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其大中型城市群最密集,市场需求空间大,市场秩序较完善,区域互补及联动功能最明显,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其次,在资源的有效整合方面,上海独一无二的开放投资环境培育了建材行业,也培育了我们这个企业。依托大上海这座国际都市信息、科技、人才、金融的汇聚整合,为以上海为核心辐射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古人有句话: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能以事适时者,其功大也。我们正是遵循古训,把握机遇,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富春也是伴随着上海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长三角经济的腾飞而兴旺。
再次,国家、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可以获取多赢。党和国家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为切入点的发展步骤的同时,进一步打破旧有的所有制观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把发展民营经济定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从政策和各项扶持措施上为企业搭建一个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规范化、法制化的市场秩序。同样,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作为地方政府部门,他们的行为更需要企业来监督,希望通过形成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最终实现国家、政府、企业之间的“多赢”。这就给了我们民营创业者施展才华构筑了宏大的舞台,也给了我们这些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增添了巨大信心。
在此情况下,富春人也真诚地希望用富春人的勤奋和智慧,凭借上海信息、金融、市场、管理、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进行战略性扩张。以上海为依托,辐射江浙,为沪江浙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与新观念新理念不断碰撞调适的过程里,我们的眼光更远了,我们的目标更大了。我们把富春的根立足在长三角,也渴望从这里走向全国。集团江浙沪几个大的项目也正是在政策的引导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所做的必然反应。
混凝土网:
2004年12月对杭州加气也是趋于长三角战略考虑吗?是趋于个人情感还是市场的需要呢?
张董:
当我们把自己的立足点放在长三角时,我们调整了集团的战略,出于集团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拓展我们的市场。当然这中间也有着个人感情,首先我是浙江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希望有一天能为家乡做一些事情,同时,我是一个商人,所以市场方面我考虑的更多一些,杭州加气是国内加气混凝土行业中大型企业之一,由于体制、机制及市场方面的原因,企业效益下滑。我数次到杭州考察,并与当地国资管理部门形成共识,对杭州加气进行全面并购整改。这次整改应该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混凝土网:
在混凝土行业竞争是异常的激烈,富春公司是怎样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呢?您经营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张董:
我认为还是靠富春一向坚持的以质量为生命、以技术为根本的经营理念。在我们创业的每个阶段,富春人都能够以十分虚心好学的态度、不断创新的精神、灵活多变的求知获技方式,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理念和文化。近年来,我们先后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建筑科学院、苏州混凝土研究院等诸多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校企、科企合作关系。在导师和专家们的指导下,我们在企业体制、管理制度、生产工艺、运作模式等方面,获取了很多当今先进的、合理的、利于企业高速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同时,我们也主动利用与国外企业合作的机会,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为我所用。目前,富春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结构科学、控制有效、执行有力、反应迅捷、操作有序的营运体系。所以,我认为在不远的将来富春实现产品集成化、产业集群化的目标不是梦想。
混凝土网:
集团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都存在着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请问张董是如何看待企业文化的?富春又是怎样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的。
张董:
企业文化主要是创新文化、团队文化、学习文化、和执行文化。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以04年初我们与同济大学合作创建了产学研基地,同时创办了集团的网站、刊物和报纸,为集团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而且在我们企业内部也率先组建了党工团组织,开展了丰富的员工文化活动,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中高层干部都进行强制性的学习。效果最显著的是我们通过社会需要怎样的企业,市场需要怎样的产品,企业需要怎样的领导和员工,我们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实实在在的思想教育来提高大家的认识和规范大家的行为。
混凝土网:
在走向国际市场的目标下,您们的下一步目标是什么呢?今年国家对原材料行业的宏观调控会影响集团目标的实现吗?
张董:
我们的下一步目标是东北和中部地区,一方面是国家政策调整,这两个地区是投资的热点,国家花的基础是本土化,们希望在东北和中原地区有富春的生产基地和工程项目。国家的宏观调控对我们的目标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一方面我们有深厚的市场沉淀,另一方面我们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混凝土网:
好的,再次感谢张董今天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也祝愿富春集团在国际化的道路越走越远!
张董:
谢谢!
2005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