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全球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诸多困难和风险。同时,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变迁也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高端技术和人才引进,品牌渠道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中国企业既要积极审慎迈开“走出去”步伐,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又要创新“走出去”模式,不断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首先是加快“走出去”步伐。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长期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反映出我国海外投资和收益水平的差距。从企业来看,国际化经营程度普遍较低,在全球化新阶段,实施国际化战略势在必行。我们要树立全球视野,提高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成为全球竞争的有力参与者。
其次是探索“走出去”新模式。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大背景下,单纯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已难以为继,我们必须积极探索“走出去”新模式,推动国际化经营向纵深发展。一方面,要重视全球战略资源方面的投资,为我国长期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要走产业“走出去”的道路,就是用收购兼并的方式进入发达国家的有品牌和技术优势的高端产业,用产业转移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实业投资。
过去是贸易人员打前站,产业人员并不熟悉海外市场;今天,要在海外建工厂,产业人员也要“走出去”,亲自上战场。以前“中国是世界的工厂”,今后要改为“世界是中国的工厂”,这对企业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最后是坚持互利共赢理念。企业“走出去”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秉持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与当地企业密切合作、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的“三原则”,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树立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中国公司要积极融入当地产业链,与当地公司加大融合,照顾到他们的原有利益,创造增量互利多赢,不能把国内打恶战的竞争文化搬到国外去。在互利共赢、融合发展的同时,企业还要做优秀的全球公民和企业公民,多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员工待遇和劳动安全保护;尊重当地法律和风俗习惯,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多做公益事业,从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人物简介:
宋志平,1956年10月出生,197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化学系,1995年获得了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工程博士学位。1979年9月大学毕业分配到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工作,历任技术员、处长、副厂长等职务,1993年1月任厂长;1995年9月任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公司副总经理兼任厂长;1996年3月总厂改制后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总经理,1997年6月兼任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98年任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2002年任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总经理。同时担任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副会长、首都企业家俱乐部常务副理事长兼主任、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