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副董事长 王建超
“十四五”时期水泥需求预计会在平台期波动(还有3~5年平台期),最近几年市场表现好的原因还是由于错峰带来的供给受限,需求并非决定性因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需要基建来对冲,疫情恢复后建设拉动比较强劲。“十四五”时期的平衡会是一个弱平衡,市场未必会比“十三五”好,“十四五”末期需求应该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小台阶式下降。
华南,因广西地区新增产能较多,会进一步加剧区域供求矛盾,并殃及广东等相邻省份,需要用疏导的办法来解决。大湾区的建设,可以消化一部分广西的过剩产能。同样,海南自贸区建设机遇也很好,未来这个市场有3000万吨左右水泥需求容量,海南本地因石灰石矿山资源有限减量是大趋势。只要新增产能不再大规模增加,华南市场还可保持谨慎乐观。
华东,总体会比较平稳。因这几年减量比较多,会有一定的需求缺口,可作为调节全国水泥市场的蓄水池。可调剂消化进口和北方富裕熟料有序进入,支撑全国市场行情。
西南,难点在贵州,贵州是一个烫手山芋,人均4吨的产能还在建新线,地方政府还不支持将关停指标转出,产能过剩矛盾短期难以化解。贵州市场,要搞坏很容易,要搞好也不难,关键在行动。区域企业要警醒,不能再盲目投资;大企业要真正发挥带头和压舱石作用;政府也要有所作为。
东北,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但问题并非解决不了。只要能够达成更多共识,把错峰生产执行到位,富裕资源有序调出,区域大企业做好表率,就不会有大的问题。
西北,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需要一个再平衡的过程。
当前,疫情加重了海外企业的负债,出售资产的情况会更多一些,给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提供了更多机会。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水泥工业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会倒逼行业产能转移、技术突破和转型发展,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