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详细内容

当前,抗疫工作的重心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在这种特殊、复杂且不确定的形势下,我国广大企业应保持定力,沉着应对,既要抓紧复工复产,快速扭转局面,在化解危机中提振经济发展,同时又应立足长远,置身全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寻求在国际产业链的竞争力提升,提前谋篇布局。


1、如何尽快恢复国际供应链


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全世界工业产品约1/3为中国制造,中国是“一带一路”众多国家中25个沿线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一辆车所需3万多个零配件有一半以上配件由中国企业提供;“苹果”系列产品的50种硬件有46种在中国生产,2019年“苹果”59家代工厂有52家在中国。


另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受我国疫情影响,今年1-2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6%,出现大幅回落。目前,雷诺三星、路虎、三菱等海外汽车制造商因面临零配件短缺,已对外发布停工或减产消息。


由于疫情恰逢我国春节,假日存货即将殆尽,对世界产业链影响才刚刚开始,一季度经济情况肯定不容乐观。目前我国企业复工率逐渐提高,但有的企业存在复工远未达产的情况。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复工率已达90%,受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复工进度不同的影响,产业匹配度离产能的复原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经多方采取措施,目前已有7800万农民工到岗,但也仅是之前一半左右,打通堵点刻不容缓。


我们应实事求是根据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影响程度,适时调整管控方式,采取更为灵活的措施,在政策协调一致上着力,让复工复产精准落地,取得预期效率和效益。相关部门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疫情期间的物流不畅、开工延期、劳动力返岗受限、上下游产业不同步、不能按时交货等问题,争取复工后在短时间内实现产能恢复,马力全开,应对因疫情导致的订单延期、成本增加、供应短缺所带来的外资转移、产能替代的风险,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重塑市场信心,保持维护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地位。


2、如何助力国际疫情防控


在国内疫情基本得到阶段性控制的时候,国际疫情正在肆虐。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率的提高,市场预期和信心逐步增强,经济将逐步恢复,我们的工作重点可能要转向加强同各国合作,协助国际社会,共同抵御疫情的影响。


在保证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加大医疗物资、卫生防护用品、生物制品及医药中间体对相关国家的出口,将产能和服务重心转向国际,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履行大国责任,贡献中国力量。


目前全球医疗物资严重短缺,其中口罩成为最紧缺的物资之一,“一罩难求”成为普遍问题,致使多国限购,并纳入国家管制目录。据美国卫生部的数据,仅美国就需求3亿片N95口罩,而库存仅3000万片。口罩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美国贸易办公室已悄然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口罩、消毒纸巾及相关防护物资关税下调。


我国是世界口罩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2019年产能为50亿片,其中可用防护病毒的医用口罩占54%,达27亿片,全球50%口罩来自中国。


疫情期间,我国以最快速度,通过复产、转产、增加新的生产线,大幅度提高产能,除口罩生产企业复工外,许多纺织、服装、卫生用品、电子以及相关的军队保障企业,甚至汽车厂纷纷转产生产口罩,一大批与生产口罩、防护服等相关的新产能在短时期形成。目前,我国口罩日产能已提升数倍,日产口罩达一亿片以上。尽管目前由于复工复产导致口罩需求增加,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现有产能足以在全球化抗疫中彰显“中国力量”。


建议有关企业抓住时间窗口,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投入力量研发更加环保、便捷、先进的医疗防护物资,提升科技含量,在产业衍生领域满足不同需求上做文章,加紧弥补我们在应急物资保障方面的短板与不足。


3、如何化危为机转型升级


此次公共卫生危机一定程度打乱了原有全球经济秩序,已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黄金、石油价格及股市大幅度波动,美联储紧急降息影响到各国央行进行调整以应对疫情影响,如疫情不能在短时间得到遏制,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加,全球经济发展受阻将不可避免,国际产业链将面临重组的挑战。


我们通过努力将从疫情中走出来,有实践的砺炼、有发展的经验,在疫情导致国际产业链出现激烈动荡中,企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提早考虑下一步应对和发展的措施,努力争取在具备一定条件的领域实现产业升级和弯道超车。


这次疫情防控中,智慧疫情预测系统开发、紧缺防护设备与物资生产、人工智能分析平台搭建,网上办公、远程视频系统、网络教育、线上金融,无接触支付、无人零售等新模式,在缓解疫情带来的涉及数亿人的经济社会秩序的重大冲击及可能导致的次生问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领域必将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发展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围绕“抗击疫情、复工复产以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进包括“5G建设、特高压、城市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广大企业应该认真总结和充分利用这次应对疫情显现的新亮点、新机遇,调整完善经济增长思路,实现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依靠高质量创新发展,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发展中有更好的表现。

更多»推荐精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