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近收官之际,纵观全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水泥行业可以说是又迎来了一个丰收之年,全行业效益将再次创出历史新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份成果的获得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大企业集团和各级协会组织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并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大力推动错峰生产、强化行业自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结果,也有部分地方政府部门为了控制污染排放总量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时,要求绝大多数水泥生产企业停产或限产带来的供需环境改变的因素。但是,水泥行业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市场需求和企业效益南北差异十分严重;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产能置换、错峰生产、兼并重组政策还需修订细化;未来市场需求面临下行的压力;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动力不足。如何寻找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是摆在行业人士面前的现实问题。
中国水泥协会曾经在2009年的岁末,刊出过孔祥忠秘书长和中国建材南方水泥肖家祥总裁的一次关于“南方水泥整合”的对话。九年过去,行业发生了许多变化,两位亲历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引领者,在这岁末之际在北京再次坐在一起畅谈有关水泥行业去产能、行业自律等话题,从两位行业大佬深层次的思想碰撞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大企业和行业未来发展的走向。
对话人物:
孔祥忠: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
肖家祥:中国建材股份副总裁兼南方水泥总裁/中国水泥协会执行副会长
孔祥忠:
家祥总裁,我俩2009年底有过一次媒体公开对话,谈的是南方水泥联合重组规模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南方水泥联合重组被列入哈佛商学院MBA管理案例,是企业兼并重组的一个典范,也是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九年来,重组后的南方水泥管理整合确实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今天看来家祥总裁已信心满满,我们可以从近几年南方水泥的经营业绩看出,你对市场的把握和集团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今天,从过剩的程度看,全国水泥除了西藏自治区以外,其他省份都存在着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尤其是北方地区更是产能严重过剩的重灾区。因此,去产能,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去产能也许是一个艰难的话题,但也是一个不能回避和必须面对的话题。
我们观察到,尤其是近两年,南方水泥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本着善用资源的理念,不断加大内部资源整合,优化市场布局,利用产能减量置换政策,主动去产能,做到了大企业集团带头主动去产能,体现了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如果说上次对话谈的是南方水泥对市场整合带来的规模化发展,这次对话就应该是南方水泥整合优化去产能带来的高质量发展。
肖家祥:
客观的讲,这些年在中国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中,中国水泥协会很好地发挥了引领服务和组织协调作用,中国建材集团等大水泥企业集团主动承担了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主体责任。产能过剩是未来若干年之内水泥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而现在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没有有效的去产能政策,新增产能还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大企业怎么办?行业怎么办?需要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和负责任的协会组织去推动和落实去产能工作,也更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政策的落实力度。
中国建材大规模进入水泥行业只有十几年时间,2006年上市之后开始重组水泥行业。南方水泥于2007年组建,到今年有十一年的时间。这十一年里,我们根据中国建材集团的部署要求,主要围绕三条主线开展工作:第一、作为大企业,站在行业角度,到底怎么样应对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南方水泥组建后,无论是从自身的经营环境和发展环境来看,还是从整个行业来看,主要的挑战和任务就是应对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中国建材南方水泥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第二、从自身而言,南方水泥重组了400多家企业,企业的所有制不同,管理水平差异很大,技术装备水平也不一样,外部竞争很激烈,这么庞大的企业群体到底怎么有效地整合和高效管理,在生存的同时如何提高效率和效益。第三、怎么样在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背景下进行改造提升和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
孔祥忠:
你说的“三条主线”,我理解为是南方水泥在基本完成市场的规模化整合后,如何在外部产能严重过剩、市场激烈竞争情况下,实施内部资源整合优化,解决南方水泥经营和发展的高质量问题。同时,在内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尽可能实现去产能的责任担当。
肖家祥:
中国建材一直致力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统筹推进外部市场整合和企业内部管理整合。
孔祥忠:
水泥行业长期存在产能严重过剩,只有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淘汰落后去产能,深入推进市场整合和提高行业集中度,才能实现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效益稳步增长是重要的基础,去产能和市场整合必须要有效益和资金作保证,必须要有大投入,必须发挥大企业去产能和市场整合方面的市场主体作用。
中国水泥协会推行错峰生产和行业自律诚信,倡导大企业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在这方面,中建材集团领导可以说是行业的领头羊,为行业效益稳增长和去产能做出了巨大贡献。
肖家祥:
“行业的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这是中国建材集团宋志平董事长在2006年提出的理念,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倡导和践行这种理念,也得到了全行业的认同。十多年来,中国建材及其下属子公司始终坚持这一理念,主动担当好“行业利益的坚定维护者;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坚定推动者和行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引领者”三个角色。
在维护行业利益方面,我们做的主要具体工作就是,不遗余力地推动行业自律和维护市场健康秩序。行业自律最初发起于浙江,后来推广至全国,中国建材所有的板块公司和区域公司都是各级行业自律的牵头单位,都在全力推动行业自律,完善区域行业自律机制。这些年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整个行业的效益还能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强化行业自律是一个根本原因。如果没有行业自律,如果不积极维护行业市场秩序,即使是在2018年也会出现全行业亏损。所以,在去产能还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之前,即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现阶段水泥行业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错峰生产,还要长期坚持行业自律。
中国建材不遗余力地推动错峰生产、节能限产来改善供给状况。错峰生产是在总结了南方经验以后在东北率先提出来的,现在在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错峰生产深入人心,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肯定和推广,这应该是改变水泥行业供给结构、改善供给状况的最有力的措施。中国建材是错峰生产的发明者、倡导者、推动者和组织者,我们在浙江推行的节能限产也已变成部分省市政策。
孔祥忠:
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产业集中度。没有较高的集中度就不能优化市场布局,也不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今后很难再出现像06、07年开始那样的投资收购兼并重组事件,另外,投资新建水泥生产线方式从政策层面已经得到了根本的遏制。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是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这是去产能调结构稳增长的核心指标。
肖家祥:
实际上,这些年水泥行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国建材这十几年来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联合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从2006年香港上市开始,中国建材一直在推动水泥行业的联合重组,2005年全行业前十集团熟料的行业集中度不到15%,现在是57%。水泥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改变了行业的组织结构,这其中中国建材发挥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孔祥忠:
两材合并后,中国建材集团熟料产能达到4亿吨左右,规模上去了,南方水泥熟料产能也超过1亿吨,但2500吨/日及以下熟料生产线也不少,这部分的产能利用率较低,个别生产线还处于停产状态。主动淘汰这些低效资产不仅优化了资产结构,同时还实现了去产能。
肖家祥:
南方水泥这些年不遗余力地推动严控新增、淘汰落后、减量置换、去产能。我今天特别要说的是,南方水泥在这方面已经做的事情和做出的贡献。
严控新增这方面孔会长是最清楚的,南方水泥所在的区域对新增产能我们是坚决反对的,因为各地都是过剩,只能减量,不能新增产能。另外,这也是国家政策明确要求的,必须维护国家政策的权威性。
淘汰落后,我们大企业要率先自主淘汰,主动关停,引领行业去产能。联合重组以后,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调整及自身资源整合的需要,南方水泥在上海、浙江、江西和湖南自主关停了离城区较近、规模比较小的中小型新型干法生产线,自主关停熟料产能1475万吨;我们又联合海螺也包括红狮,通过大小窑对接实现长期关停低效熟料产能1185万吨;通过减量置换又将在未来1~2年内关停445万吨在产的产能。综合起来,南方水泥通过一方之力,在我们所在的市场区域就关停淘汰3105万吨熟料产能,这还是设计产能,实际产能还大些,这是南方水泥对长三角地区和中部地区所做的贡献。
今天的长三角有这样的市场形势,除了需求平稳和有效的行业自律及节能环保政策限制供给外,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南方水泥主动关停了部分过剩产能,使整个区域的熟料产能利用率大幅提高。我们通过自己赚的钱,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把这些过剩产能的资产有效地处理掉了,通过利用土地政策,还得到额外的补偿收益。
孔祥忠:
南方水泥的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这是将去产能落实到实处,去产能优化了企业自身资产结构,也优化了市场布局,我们很多大集团应该学习和借鉴南方水泥的成功经验,落实去产能,扎实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肖家祥:
十多年来,我们中国建材始终做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坚定推动者,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推动联合重组,提高集中度;二是推动错峰生产、节能限产、资源管控、改善供给;三是用市场化手段,依靠自身的力量推动去产能。去产能怎么去?这件事多么不容易。3000多万吨产能相当于多少资产?如果按普通熟料500元一吨收购价,就要100多亿,这是中国建材为行业去产能的贡献。今后长三角地区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市场稳定的基石就在这儿,这是中国建材对行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孔祥忠:
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另一个内容就是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肖家祥:
南方水泥始终致力于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一是持续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现在南方水泥工厂的节能减排水平,无论是煤耗、电耗指标和排放指标都是国内领先的,并且每年都在进步,绿色化智能化示范线正在建设。二是减量优化、技术升级和绿色转型。减量优化就是把企业个数减少,生产基地减少,矿山个数减少,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物流、资源、市场布局得到系统性优化;原有生产线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减量置换项目全部按照乔会长提出的二代水平进行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孔祥忠:
通过减量优化、技术升级和绿色转型,实现“去产能”和“结构调整”,促进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花真功夫的,这不仅需要魄力和实力,还需要领导层的智慧。
肖家祥:
减量优化是行业去产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大企业的历史责任。中国建材一直勇于担当,在大规模联合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之后,又率先主动减量优化,带头去产能和转型升级。为此,我们主动和当地政府反复沟通汇报,把南方水泥的优化升级规划变成相关省和县市的水泥行业优化升级规划,现在基本定型。
总体规划和每个项目规划都体现了“减量优化、技术升级和绿色转型”的原则,每个项目熟料产能减少25%-50%,多的地方减少100%。比如长兴,在产产能两条5000t/d、3条2500t/d的生产线,这些线全部满负荷运转,总共17500t/d产能,最后只上一条7500t/d,减掉一倍多。这些项目建成后,做到矿山与熟料企业配套,并用皮带输送,水泥熟料输送充分发挥水运优势,有条件的项目,工厂到码头之间全部用皮带运输,基本消除了矿山与工厂、工厂外部的汽车运输环节,有利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环境。
这批项目共减少在产产能445万吨,水泥产能也相应下降。这一轮布局优化后,长三角地区南方水泥生产基地由47个变成14个,可盘活6600亩土地,相关资产得到保值增值。通过这批减量优化升级项目实施,南方水泥自身的1920万吨熟料产能和外部大小窑对接的1185万吨的熟料产能,共计3105万吨熟料产能彻底退出市场,真正达到了市场化去产能的目的。
孔祥忠:
整个产能压减了,市场布局优化了,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减量优化和技术升级以后还带来了能耗、物流等成本的大幅降低,最后体现在企业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肖家祥:
优化后,有条件的生产线配套协同处置,矿山全部按绿色矿山标准建设,优化升级项目按智能化工厂水平来建,劳动生产率能够提高50%-100%。同时,我们还将加快商砼布局优化以及骨料业务发展,致力于绿色转型、产业链延伸以及产品高端化、特色化,来实现技术升级和绿色转型。
孔祥忠:
协会要很好地总结南方水泥的去产能经验,倡导大企业把自己的低效资产和过剩产能主动关停,然后通过减量优化、技术升级实现去产能和转型升级。对于一些一时关不掉的产能,可以用股权的关系先锁定,然后慢慢再把它收过来。推动行业结构调整还得靠大企业,靠领导人的素质和修养。市场整合不要政治化,不是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的问题,市场整合谁有能力谁来整。股权结构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得到好的效益回报。
肖家祥:
南方水泥在主动去产能关停相关生产线的同时,大部分通过土地出让和政府补偿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资产保值问题。大企业一定要有担当,算大帐,主动作为。中国建材在南方花600亿重组了1.5亿吨水泥产能、2亿方商砼产能,然后花200亿左右进行减量优化和技术升级。退出产能对应资产通过土地增值、政府补偿和自身盈利得到相应补偿,既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去产能,又使企业自身实现了布局优化、技术升级和结构转型。我认为这是中国水泥行业必由之路,而这只能靠大企业联合中小企业来做,尤其是前十大集团共同做这些事,要主动做减法。
孔祥忠:
水泥行业去产能不能像钢铁、煤炭行业那样得到政府的政策和补偿资金的支持,水泥去产能只能靠市场化、靠大企业。那种等国家政策的想法很不现实。
肖家祥:
我们没时间等了,只能靠自己,同时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浙江各级政府十分支持水泥等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南方水泥也是顺势而为,主动对接,积极争取支持,实现了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赢。浙江水泥行业减量优化和结构调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一次引领了全国,在其它地区,我们也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主动做减法、去产能。如在江西玉山,有一家江西民营企业自己有一条在产1500吨/日生产线,同时买了一条4500吨/日产能,计划新建一条5000吨/日的线。我们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联合这家民营企业共同做区域市场减法,计划利用玉山现有的南方2条2500吨/日线,这家民营企业1条1500吨/日线,加上该企业在江西省内购买的有效产能及南方水泥在江山、常山的两条2500吨/日生产线,按政策减量25%,通过合资建设一条7000吨/日的生产线。项目建成后,玉山地区原三个厂区变为一个厂区,两个矿区变为一个矿区,玉山及周边地区熟料产能减量25%,既避免了跨地区置换建设新线,捍卫了国家政策的权威,维护了区域市场稳定,也实现了企业技术升级,也将彻底改变玉山厂区所在地散、乱、污的环境,还当地一片蓝天。成立合资公司,南方水泥把有效资产加进去,民营企业把买的产能指标和自身有效产能加进去,按产能占比确定合资股权比例,南方水泥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新增一条5000吨/日线,市场就会乱。为了维护行业大局,一定要合作做减法,大企业要舍得吃亏,要算大帐,和民营企业合作共同控制好新增产能才行。我认为,每个地区、每个企业都可以这样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归根结底还要靠大企业真正发挥引领作用,引领行业自律、去产能和转型升级。中国建材南方水泥未来将在协会领导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继续扮演好“三个角色”,持续推进减量优化和转型升级,为中国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不遗余力。
关于行业未来挑战
孔祥忠:
2018年行业效益实现了稳增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在市场需求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行业自律、错峰生产、环保督察的叠加因素下出现的效益增长。高效益往往掩盖了产能严重过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仅仅是增效益一项内容。南北产能过剩程度不同,市场需求和价格差异很大,集中度提升缓慢,高效益又出现新的投资冲动,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
肖家祥:
2018年行业效益创历史新高,客观原因是:需求稳定,大部分地区新增产能得到控制;政策因素方面,错峰生产到位,环保和节能限产超预期(主要长三角)。更重要的是,协会组织大企业行业自律,区域协调机制发挥作用,其中关键因素:大企业主导的行业自律机制完善。总的来说,除了需求和政策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主观努力的因素。
2019年总体需求比较稳定,持平的概率比较大,但地区分化将十分严重。2019年年初的价格基数会较高,但风险和挑战比较大。最大的风险有两个:一个是产能置换,一个是差异化错峰生产;最大的挑战是新增产能的挑战。
2019年错峰生产政策松动,有两个因素:第一是超低排放生产线的差异化政策;第二是冬季供暖及协同处置生产线的差异化政策,这两个差异化政策都值得商榷。
孔祥忠:
超低排放是个环保技术推广问题,不应该用超低排放来取代水泥错峰生产。我近期已有这方面的自己文章发表,协会已向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对产能置换政策做必要的修订,加大置换比例。要对水泥错峰生产政策进行实施细则,增加政策的可操作性。
肖家祥:
我个人认为,2019年行业最重要的任务有两个:
一是行业自律和错峰生产要进一步完善和执行到位。错峰生产政策还是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如果错峰生产不到位,19年一季度市场就有可能出问题。
二是去产能落实到位。首先,违规产能必须查处。过去的违规一定要究,批小建大、重复置换等违规产能,既要有行政处罚,又要真正整改,这些违规生产线如果要继续生产就要把周边的产能收购掉。要么停下来,要么买指标;其次,坚决停止异地置换,跨地区置换应立即停止。最后就是产能置换政策进一步严格,个人建议全国一刀切,置换比例1.5~2.0(南方区域1.5,其他2.0),生产许可证管理要严,过程必须监督,全部听证。
化解产能过剩,短期要错峰生产、行业自律,中长期要去产能。
孔祥忠:
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容很多,但最关键的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企业领导人,有格局有担当的企业领导人是行业的福气。谢谢中国建材、谢谢南方水泥,尤其要感谢中国建材南方水泥为大企业去产能所做出的大胆尝试和成功实践。
肖家祥:
也感谢中国水泥协会对中国建材南方水泥的长期关注和支持。我作为中国建材副总裁和中国水泥协会执行副会长也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国水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