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详细内容

      7月21日中午,最高气温31℃。这样的气温,开了空调后,人才会感到舒适。

  吃过午饭,像往常一样,姚勇得睡个午觉,但没有开空调,因为室温要低一点,而他家的室温比其他人家还要低3℃—4℃。这个秘密在于,姚勇家房子的外墙喷涂了一层聚氨酯硬泡体。把聚氨酯用于建筑节能,姚勇是“中国第一人”。而这个成果,则起步于他的一段从军经历。

  偶得国家课题——

  国产客车减震“第一人”

  姚勇,今年70岁,生于仪征,自幼生活艰难,12岁才上小学。

  1961年,姚勇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穿上了小时候羡慕得要命的军装。”4年后,毕业分配到南京一家军工科研单位,从事雷达相关课题的研究,并与一种名为聚氨酯的材料打上了交道。

  至今,仍令姚勇感到自豪的是,他和同事专门从事世界最前沿科技的搜集和研究工作。但1986年,姚勇不得不放弃了这份工作,“在老家,妻子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长期下去,不是个办法。”

  转业到老家仪征后,姚勇辗转于两三家单位,并被省电子厅借用,最后落脚于仪征教育局校办工业公司,开始了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

  1990年,一家客车厂接到一个国家课题:研究并解决车内减震问题。于是,这家客车厂派人到南京,向姚勇的原单位求援。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问题,你们找仪征的老姚就行了。”

  接到求援后,姚勇装着一车硬质聚氨酯赶到了客车厂,“试了两辆车,10天就成了。”自此,聚氨酯成功应用于国产豪华客车。而姚勇也成为国内将聚氨酯用于客车减震的“第一人”。

  此后的五六年间,这一成果被纷纷效仿。“当时,还不懂得知识产权保护,所以没有申请专利。”姚勇感觉有点遗憾。

  起草国家标准——

  新型建筑节能“第一人”

  不过,姚勇并未就此离开聚氨酯这一行,而是开始更多地涉足聚氨酯的经营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与拓展。

  “硬质聚氨酯浑身是宝。”姚勇说,这种材料,不仅力学性能好,其在保温防水、绝缘阻电、防火阻燃及光学上的表现同样优异,“就像厨师做菜,你要它表现得甜一点,就加点糖,你要它表现得鲜一点,就加一点鸡精。”

  姚勇充满自信,要寻找新的起跑线,“甩开效仿者。”

  因看好建筑节能,姚勇将目光转向了聚氨酯保温防水性能的提炼。1991年夏天,经过对自己及朋友家房子的反复试验,聚氨酯的保温防水性能终于有了近乎完美的表现,“跟邻居家比,室内温度降了3℃—4℃。”

  因此,姚勇又成为将聚氨酯运用于建筑节能及防水的“第一人”。尽管如此,但该成果的推广却举步维艰。

  1998年,尽管从校办工业公司退休,但姚勇仍是痴心不改,成立了自己的企业——江苏久久防水保温隔热工程有限公司,继续他的“战役”。

  在2000年的中国防水协会年会上,姚勇宣读了自己撰写的一篇论文,“我们通过配方调整试验表明,聚氨酯已达到了既保温又防水的性能”,结果引起现场哄堂大笑。

  这更加刺激了姚勇的斗志。次年,他向江苏省建设厅申请成果鉴定。经过各路专家的鉴定,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直接喷涂改性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克服了传统材料防水不保温、保温不防水的性能单一弊端,尤其是延伸率大于等于10%,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前方终于打开一扇窗。此后,省建设厅以“久久”的公司标准为蓝本,分别制定了《聚氨酯硬泡体屋面防水保温工程技术规范》《聚氨酯硬泡体屋面、外墙防水保温工程技术规范》。

  2005年,国家建设部成立聚氨酯建筑节能应用推广小组,姚勇被吸纳为成员之一,并再次以“久久”的公司标准为蓝本,制定国家标准。次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实施《喷涂聚氨酯硬泡体保温材料》国家标准,首次明确了聚氨酯硬泡体进入国内建筑市场的准入标准。

  领衔“无氟化”——

  获联合国10万美元资助

  “掉一颗米粒,也要捡到嘴里。”姚勇的夫人说,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在丈夫身上,像这样的节俭习惯很多,“不抽烟,不喝酒,唯一的爱好就是听听音乐。”

  姚勇承认,自己生活简单,很看不惯浪费,“今天,能为节能做点事,很开心,也很感谢那段当兵经历。”

  “其实,把聚氨酯用于建筑节能,已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江苏化工研究所的一位负责人说:老姚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国际性。

  他介绍,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所使用的建筑保温材料中,聚氨酯占75%,聚苯乙烯占5%,玻璃棉占20%;而在中国,建筑保温材料80%用的是聚苯乙烯,聚氨酯的应用只占了10%,“老姚的任务还挺重呢!”

  “大家都要有一种责任感,特别是建筑开发商。”姚勇说,相比其他材料,聚氨酯的市场价要高出10%,“我的责任就是把这一块消化在生产环节。”

  据介绍,一直以来,在聚氨酯的生产中,氟利昂被大量使用。1990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世界保护臭氧层大会上提出了《蒙特利尔协议》修正案,2000年全球要完全禁止使用氟利昂。

  “从2005年开始,我们用其他成分逐步取代氟利昂,现在已完全做到无氟化生产。”姚勇说,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年,他的久久公司还获得了联合国蒙特利尔多边基金提供的10万美元资助。“在聚氨酯生产行业,选择无氟化生产并获得资助的,久久公司是中国第一家。”

  “中国已在《蒙特利尔协议》上签字,实现无氟化生产是大趋势,也是一个企业的责任。”姚勇说,为了推广聚氨酯的生产施工技术,他们共放弃了4项专利的申请,“希望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推广。”

  这两年,聚氨酯硬泡体不仅进入了新中国第一坝——安徽佛子岭水库大坝、公安部大楼、新白云机场综合楼等国家级工程,并于今年首次应用于扬州一家住宅小区的建设。

  “一个企业的力量是单薄的。”姚勇说,两年后,国家将强制推行建筑节能标准,即所有新建筑要一步达到节能65%的标准,达到这个标准,聚苯乙烯厚度要8厘米,而聚氨酯只需要3.5厘米即可,“所以,在聚氨酯生产行业,需要更多企业的成长。”

  70岁的姚勇有着更多的紧迫感,“如果把建筑节能之路比成一次长征,现在,这个长征才刚刚开始。”

更多»推荐精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