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现在国际上42.5水泥的用量占比为50%,其余50%则是52.5和62.5水泥;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很少很少生产使用32.5水泥……”的说法在我国已流传了多年。虽然期间有不少不同意见发声,但往往很快被隔断,置于“消音”状态。相反地,在某些媒体的频繁渲染下,上述说法却似乎变得“时髦”和“权威”起来了。本文旨在针对这个说法澄清国际水泥混凝土产业的实际情况和基本事实,以正视听,尽可能减少其对我国的误导。笔者明知它完全不符合事实,岂能一直保持沉默,于心不忍,于心不安。
首先,这个说法既没有科学理论依据,更没有工业实践依据,完全违反了世界各国普遍都有32.5水泥存在并不断研发提高的事实。2016年德国32.5水泥的用量占比为22.1%,美国为8.0%,日本为11.0%,奥大利亚为18.0%,意大利为19.0%,荷兰为10.0%,墨西哥为14.5%,伊朗为18.5%,泰国为14.1%,印度为19.0%,越南为19.0%,埃及为9.1%,尼日利亚为12.0%,加纳为18.2%,……。全世界50个主要水泥生产国家和地区32.5水泥的占比平均为15.6%。此外,它还违反了国际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有62.5水泥的国家标准及产品的事实,所谓62.5水泥的用量占比又何来之有?至于非洲某国新建一现代化水泥厂,熟料标号达52.5以上,但因其尚没有合格的矿渣或粉煤灰等用作混合材,所以只能生产42.5或52.5水泥。事实上,不是他们不须要32.5水泥,而是无奈于目前还生产不出32.5水泥来。
其次,近100多年世界水泥工业实践成功的经验证实,32.5、42.5、52.5三种标号的水泥是为了适应各种工程的不同实际需求而制定的不同的产品标准,各有所用,各得其所。这里丝毫不涉及水泥的品质和质量问题,低标号水泥绝非低质量水泥,切忌望文生义,想当然!三种标号的水泥犹如服装的大中小三种尺寸一样,满足不同体型人群的需求。何况国际上,现今32.5水泥的技术含量早已远超越了传统52.5水泥的。所以将32.5水泥和52.5水泥比喻成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是不恰当的。
第三,从水泥混凝土科学理论及其技术发展方向来考虑,现今国际先进理念是尽量采用低标号水泥配制出高性能混凝土;即研发深加工技术使混合材能够替代部分熟料,开展外加剂技术与深化混凝土性能研究等,采取多种综合性措施,最终配制出符合各种工程需要的高性混凝土来。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水泥的标号越高越好。2016年欧盟修订其EN197-1水泥标准时就增添了两个新品种的低熟料含量的水泥,即普通32.5水泥CEM ll/C-M(熟料含量50%~64%)和复合32.5水泥CEM Vl(熟料含量35%~49%)。不难看出,国际上总的发展趋势是32.5水泥的占比将会有较大上升。因为32.5水泥的单位热耗、电耗、碳足迹、废弃物再利用、发挥循环经济功能、可持续性等指标均优于52.5水泥。因而,无论在水泥混凝土理论开拓领域的前沿技术支撑,或者是具体研发项目的先进技术含量等方面,世界各国对32.5水泥、混合材、外加剂和混凝土的综合科研投入方兴未艾。然而对所谓62.5水泥的投入则很少,因为他们对其前景并不看好。
第四,我国32.5水泥的占比不仅太多,而且太乱太滥,必须大力整治大幅削减,要力争将高中低三种标号水泥的占比尽快地调整到最经济高效的适应实际工程需求的协调状态。然而众所周知,在占比高达近70%的所谓32.5水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假冒伪劣水泥。这种假冒伪劣的劣根性在我国水泥市场是具有长期惯犯和顽固作案的广泛基础和深刻根源的,应认清醒地认识到,彻底铲除取缔假冒伪劣水泥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必须坚决严打,坚持到底,才能真正收效。有人猜测,或许我们是为了要捣毁根除假冒伪劣水泥的“老窝”,才不惜“壮士断腕”,牵连到合规的32.5水泥也一并“陪葬”牺牲。或许是为了淘汰落后、去产能、兼并重组、提高水泥集中度等等原因,故在一定时间阶段消取全部32.5水泥。作为一种特殊的非常手段,这些猜想或许还多少能勉强说得过去。但是必须强调指出,取消32.5水泥并不能替代打假,打假只有而且必须始终真抓实干,严格监管永不放松才行。以为取消了32.5水泥,打假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是大错特错的。更何况这些猜想并不符合科技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倒是更像另辟蹊径的迂回战术。所以只能一听罢了,无须当真。不过如果拟就此以后彻底消取32.5水泥的话,这可就涉及我国水泥混凝土科技发展方向和国家技术政策方针的大计了,超出了本文意欲澄清的问题范围,兹不赘言。
第五,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在通用水泥国标中列有62.5水泥的国家,然而实际市场上却并没有62.5水泥的产品。颇具强烈反差的是,我国却又是世界上32.5水泥占比最多的国家。对于这两项世界级的“领先”,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剖析反思,去弊存利,改革创新?这是我国水泥混凝土产业在科研理论上必须深刻钻研,在工业实践中必须妥善解决的重大课题。相信在科学理念和正确技术路线的引导下,经过3-5年的努力或曲折奋进,我国水泥混凝土产业必将会有较大的收获和进展,前景宽广可期!
参考文献:
1.2014~2015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32.5级水泥用量占比调查 《新世纪水泥导报》2017年 No,1 P.1~3
2.德国水泥工业联合会(VDZ)2017年会召开,推广32.5水泥是其主要功绩 中国水泥网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