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详细内容

不久前,企业管理出版社推出《国民共进——宋志平谈混合所有制》一书,该书围绕混合所有制这一主题,详细介绍了宋志平的改革实践和经营哲学,并对其开创的“央企市营”、“整合优化”、“三盘牛肉”等一系列创新做法进行了详细阐释。当前,各地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如火如荼,但许多深层次问题亟待破题,亟需来自一线的鲜活案例、成功经验提供借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该书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


过去十年间,中国建材成功整合了上千家民营企业,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传奇。宋志平是怎样走上混合所有制道路的?混合的过程和效果如何?混合所有制的前景怎样?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访宋志平董事长,深入探寻“国民共进”背后的故事。


混合的起源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混合所有制的真正起源,而混合所有制也逐渐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记者:近几年您陆续推出了《包容的力量》、《央企市营》、《经营方略》三本书。《国民共进》出版后,引起企业界广泛关注。能否介绍一下推出这本书背后的想法,这本书与您之前的三本书有什么区别?在当前的改革形势下,它是否能成为一本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教科书”?


宋志平: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这个话题,现在政府、企业和公众都非常关注,上海、广东等地纷纷掀起混合所有制改革热潮,但也有不少企业顾虑重重,持观望态度。中国建材是混合所有制的先行者,过去与上千家民营企业成功“混合”,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得益于混合所有制带来的资源和动力。许多人向我提议,希望把我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案例与思考集结成书,为其他企业提供些思路和借鉴。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我也很乐意把改革过程中的迷茫、坎坷、经验、教训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读者带来些有益的启示。于是,这次把近几年关于央企市营、混合所有制和国企改革的专访、文章整理出来,出版了这本文集。


此前企业管理出版社曾出版过介绍我企业观点的三本书,有文集也有观点精粹,其中《包容的力量》讲的是战略和文化,《央企市营》讲的是市场化改革与运营,《经营方略》则像一本经营手记,主要讲企业战略和管理实务。而《国民共进》是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混合所有制背景下,专门针对这个命题所出的一本书,不仅介绍了在充分竞争领域国有企业如何破解生存难题,而且阐述了如何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融合发展、深化国有企业和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出这本书不是为了简单的宣传或说教,我更没有期望它能成为“教科书”。事实上,改革虽有规律可循,但再好的经验也只能是借鉴。我只是希望通过这本书为中国企业界贡献一点思想,为当前和今后的改革起到一定的铺路作用。


记者:您曾在多个场合讲,企业家的最终归属是成为企业思想家。出书是否是企业思想家的重要载体?


宋志平:中国有句话叫立德、立功、立言。对于企业家来说,所谓立言,就是创造并传承代表精神和灵魂的企业思想。出书是立言的重要的载体和途径。像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稻盛和夫,以及中国的柳传志等知名企业家,他们不光是做了一番事业,更将自己的闪光思想传之于世。


我做企业的基本方法是“布道”,用思想、文化指导企业发展。以前我都是现场“布道”,但后来企业发展壮大了,像中国建材有18万人,兼做国药董事长时,两个企业总共26万人,大多数干部员工一年很难见到我一次,所以就出了第一本书《包容的力量》。当时是想通过这本书进一步传播企业战略和文化,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融入企业大家庭。不曾想书出版后,在企业内外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于是应出版社之约又推出后面两本书。我常想,企业家如能把自己在实战中的所思所想、成功和失败记录下来,兴许会对年轻一代理解国企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有用呢,那我也是做了一件对社会、对企业界有用的事。


记者:长期以来,社会上关于“国进民退”、“国退民进”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能否谈一下您对“国民共进”这四个字的理解?


宋志平:国企和民企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关系。有些经济学家总是拿科斯理论说事,强调民企的效率高过国企,其实科斯理论所研究的要么是纯国企、要么是纯民企。但是中国在经过了30年经济改革后,国企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大部分都进行了股权多元化改造,引入了市场的机制和活力。所以,中国的国企已不是科斯眼中的国企样本,国企和民企的互相融合不应看成谁在消灭谁。另外,国企和民企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此消彼长,你进我退,这属于一般性市场竞争中的惯常现象,不应该大惊小怪,更不应该被诟病和贴标签。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概括起来,可以称作“国民共进”的发展模式。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国企民企必然会在体制上互相混合、功能上互相融合。也就是说,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混合所有制的真正起源,而混合所有制也逐渐发育成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比如我国绝大多数国企的核心企业都是上市公司,是和民营资本混合在一起的。从功能上看,一个大型国企,可能有上千家中小民企做外包,二者共同生存在一个产业链上。我对混合所有制有个“茶水”的比喻:混合所有制企业好比一杯茶水,水可能是国企的,茶叶可能是民企的,但变成茶水之后就没办法分开了,也没必要去分。我提出了一个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式:国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

更多»推荐精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