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经济学人集团主办的“2014经济学人智库中国论坛”5月14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为:迈向全球—中国:把握机遇。下图为豪瑞集团中国区总裁Ian Riley。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工行在关系当中是关键的一方。Ian,您在快速增长,但是极为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运作,能否谈谈您的合作经验?
Ian Riley:大家上午好,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对外投资。要想讲清楚这个事情,需要谈谈在中国经历的背景,以及水泥的行业背景。全球平均人均300公斤水平,纽约可能达到350公斤,稍微高一些,但是中国是它的5倍,中国水泥行业占全球的60%。
我们看到的增长很快会终结,我们把中国和日本、韩国、台湾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在今后几个年度当中,需求会见底,行业会下行,这是比较大的行业背景。
中国企业对于对外投资是感兴趣的,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经济新建的产能比全世界加到一块还多。追溯到1995年,在苏州建立了合资公司,我们在华新水泥中拿了股份,当时达到44%。之前的合资企业归入华新水泥,华新在过去十年增长非常成功,也是利用了中国的发展机会。
有一些并购的机会,但是并不容易抓住。华新水泥特别希望关注中国以外的机遇。Holcim在70多个国家经营,为什么我们觉得Holcim会在这方面感兴趣,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在中国过去十年有建厂经验,华新有能力兴建水泥厂,可以用更少的成本,更快执行项目。我们有两个重要能力来自中国的合作伙伴。二是来自政治因素,刚才提到中国没有有影响的朋友,其实中国还是有朋友的,华新已经投资的国家,塔吉克斯坦和柬埔寨,在这两个国家当中政府和中国关系密切,也希望维持这样的紧密关系。三是法律、体制机制不是很发达,一些投资人对这些国家并不是特别看好。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到那边投资,在那边会赢得政治支持。四是中国的建筑企业很早就走出去了,中国建筑企业也是水泥企业的主要客户。中国企业走出去,向建筑企业销售产品是水到渠成的事。在非洲,中国的建筑商也希望中国的供应商一块过去。
如果在中国做好公共关系,我们乐见华新的海外扩展。比如在塔吉克斯坦,去年建厂之后运行得非常好,柬埔寨的厂下个月也会开业,具体情况现在还没办法反馈。
主持人:两个市场都属于经济发展早期,国内的水泥产能可能确实不足。目前你们还在关注哪些地方,比如非洲、拉美,在这些行业中既有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有市场分割的问题。
Ian Riley:更大机会在非洲,在那边中国的政治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中国的建筑企业已经过去了,在拉美豪瑞集团耕耘多年,有80年。我们在拉美有强大的存在,在非洲,以及中南亚的一些国家合作还是很有意义的。
主持人:开始你讲到中国国内企业面临挑战,比如产能过剩,以及价格的下行压力。如果中国真正有意改变发展模式,你们豪瑞集团在中国国内市场是否也有一些机会?
Ian Riley:要想长期预测是很困难的,在未来二十年中国的水泥需求会砍掉一半。影响如何,会造成行业的产能过剩,雪上加霜。这样的过程会进入全国的需求平台期,再看各省会有见顶、下行的趋势。如果各个省都在这样的状况之中,全国在一个平台期。行业在今后十年到二十年中会面临挑战,有些机会会产生不同方面,一是环境压力变化,现在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压力,只要有排放,无论每吨排多少,只要乘以22亿吨的大基数就是很大的排放量,无论是减碳、脱硝都是环保的压力。有一些需要关停,没办法通过技术升级。
水泥有高温的处理过程,中国有很多废物需要处理,很多是城市的固态废物,一年三、四亿吨的水平。目前来讲多数是填埋,这需要占很多土地,而城市又没有那么多土地,会产生很多甲烷,会形成温室气体,污染水体,因此填埋不是很好的环保方式。除此之外可以进行高温焚烧,这也是比较好的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