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详细内容
  中国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不仅使得行业经济效益下滑,市场恶性竞争加剧,也对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阻碍。如何化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协会在化解产能过剩中能发挥哪些作用?今年以来,中国水泥协会围绕服务政府、服务市场、服务企业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为化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做出了应有的能力。

  化解产能过剩首先就要停止新增水泥熟料产能,地方政府对水泥投资项目的盲目核准是近些年水泥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叫停新增产能项目的核准是关键。中国水泥协会配合中国建材联合会向政府有关部门多次建言,提出遏制水泥产能过剩的诸多政策建议,并为892文件出台提供了许多行业意见,得到了政府的采纳,很好地发挥了行业协会的政策咨询作用。

  中国水泥协会在今年为化解行业产能过剩做了如下主要工作:

  一、提出《加快推进水泥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草稿)。

  该实施方案的细则包括兼并重组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实施方案、政策措施、组织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上述细则已通过网上征求意见,获取了大量的意见反馈,方案内容也上报政府有关部门,为水泥行业下一步实施企业兼并重组提供了较好的政策建议。该政策建议的部分内容有望在今年稍后的国家政策中得到体现。

  二、提出《调整水泥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的建议》。

  建议现行国家对水泥生产中工业废渣掺加量30%享受即征即退的比例进行分配调整,降低32.5等级水泥享受优惠政策的比例,使得大企业生产的高标号水泥也享受优惠政策。在国家不增加退税总额前提下,适当提高水泥工业对工业废渣的利用率,有利于提升优质高标号水泥的市场竞争力,加快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促进高标号水泥生产中的技术创新,对化解水泥产能过剩有利。这项政策建议已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可。

  三、提出《用碳交易方法化解水泥产能过剩的政策建议》。

  用碳交易方式取代现行的水泥投资项目核准权,积极探讨市场化的方法化解产能过剩。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对微观产品的宏观调控思路,引入市场调节机制,让市场去配置资源,用碳交易方法去控制新增水泥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也是一种体制和制度的改革。碳交易方法是用现代生态环境理念去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新思路,该政策建议内容已被国家碳交易中心收录。碳排放权和碳交易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水泥企业开展自主技术进步,有利于化解行业产能过剩的困境,有利于政府管理方式和执政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彰显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对全球所做出的贡献。

  四、参与国家在水泥行业的技术政策制修订工作,促进行业技术创新来化解产能过剩。

  今年,中国水泥协会与国家环科院联合完成了环保部下达的《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制订课题。该政策已在今年6月由环保部发布,《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提出了水泥工业污染防治可采取的技术路线、原则和方法,包括源头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利用水泥生产设施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其他污染物排放控制、研发新技术和新材料等内容,对优化水泥产业结构与布局,淘汰能效低、排放强度高的落后工艺,削减区域污染物排放量。

  中国水泥协会今年还向国土资源部提出了《水泥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建议报告》,建议推广水泥矿山生物多样性理念。中国水泥协会与中国矿业联合会还联合共同举办了“绿色水泥矿山高级研修班》。

  五、推进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展循环经济,化解行业产能过剩。

  中国水泥协会参与环保部组织的审定《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工作,组织行业内专家和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有关行业情况和修改建议,为水泥窑开展协调处置创建技术条件。

  中国水泥协会今年参与并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联合下达的《水泥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制订工作。

  六、参加工信部、国家统计局、中央财经办、政协财经委组织的重点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积极向政府反应水泥行业运行存在的问题及产能过剩情况。

    七、利用协会媒体向行业提供信息服务,创造化解水泥产能过剩的社会舆论。协会杂志和网站及时公布行业经济运行报告,披露新线建设投产数据,设立“产能过剩专栏”,组织行业研讨。

  中国水泥协会还组织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化解产能过剩、加强行业自律的论坛和大会,为提升行业经济效益献计献策。

  中国水泥协会按照“协会是政府进行行业管理的智囊团,是企业维护市场权益的好帮手”,在化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应该大有作为。
更多»推荐精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