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由于前几年水泥行业的快速发展,水泥行业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并且,从近期大型水泥企业,如冀东,山水,亚泥等都纷纷发出了业绩盈警可以看出,现在水泥行业已经出现了“物极必反”的情况。为了寻求出路,水泥企业开始逐步进入混凝土行业。从现阶段来看,并购的确是加快水泥企业发展的最快途径,但是欲速则不达,快速发展所导致的隐藏危机也油然而生。并购之举到底是福是祸?
加速水泥企业发展,有利混凝土行业整合
水泥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几乎每家水泥企业都会遇到产能过剩的问题。虽然从去年开始政府大力进行淘汰落后产能的行动,但是从结果上来看,效果却不容乐观。而水泥企业着手混凝土行业,在刚开始更像是为自己的水泥事业找到了一个“倾销口”。凭借着自身的经济优势,再加上庞大的客户量,以自产自销的方式,进行区域性的集群式发展,最后发展成水泥混凝土一体化的超大型企业。
以华润水泥为例,华润水泥在水泥行业中属于较早就进入混凝土行业的企业之一。从混凝土产量及毛利率来看,华润混凝土正处于一个稳步增长的阶段。同时在由砼网评选的2011年混凝土企业十强中,超越了上海建工材料公司,一举成为了混凝土行业产量最大的企业。由此可见,华润水泥的混凝土业务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因此,实现水泥混凝土一体化才是水泥企业应该完成的发展目标。
无独有偶,据最新消息,中建材旗下的湖南南方水泥与潭州水泥实现并购,预计将投入巨资打造成新型建材基地,计划在三年内形成200万吨/年水泥和400万方/年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过10亿。不仅如此,从去年开始,中建材一直没有停下它收购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光中建材旗下的南方水泥就已经拥有了至少45家的子公司,2011年的营收利润为87.63亿元。同时,中建材还表示,2012年,集团将达到5500万方的产量。对于这“难以置信”的消息,砼网表示拭目以待。
反观混凝土行业,由于入门门槛低,长期以来,混凝土企业杂而多。中小型企业为了竞争,都低价倾售,甚至为了降低成本,不顾质量偷工减料来获取利润。这样做的后果只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出现了现在混凝土行业乱差的局面。水泥企业进入混凝土行业后,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可以让加盟的混凝土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带动混凝土企业步入正轨。由于水泥企业一般都在各自有效的辐射范围之内并购混凝土企业,所以更加有利于混凝土行业的整合。
并购速度加快,隐患悄然而至
随着水泥市场越来越低迷,并购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并购速度过快会出现很多隐患,总结后有以下几点:
1. 一般进军混凝土行业的水泥企业都是规模大,资金足的大型企业,在并购的开始都有远大的目标。例如冀东水泥,冀东水泥2008年才涉足混凝土行业,到了2010年却已经拥有42家子公司,52家搅拌站,产量437万方;2011年子公司数量已达53家,搅拌站数量更是超过60家,产量也达到了1050万方。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并购的目的是将混凝土业务慢慢转化成自己的主业之一,扩大企业规模。然而,混凝土行业是个高垫资,底回馈的行业,在并购后的初期,并没有很大的回报。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现金流紧张,最后自己并购的混凝土企业最后成为影响自身发展的“毒瘤”。
2. 混凝土企业愿意被并购往往由于企业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可能是竞争力不足,或是资金周转不灵,亦或是本身已经名存实亡?再加上混凝土企业大都存在着大量的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甚至已经出现了坏账等问题,再严重点,可能根本就是一个并购骗局。若深陷其中,官司缠身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3. 水泥行业是混凝土行业上游,相互了解,无可厚非。但是混凝土产品多样化,个性化,技术方面就更为复杂。此外,混凝土产品还拥有着不能储存,运输半径短等特点,使混凝土行业有异于其他建材行业。如果水泥企业的领导仅凭平时的“了解”去管理经营混凝土企业,相信会吃一个大亏。
隐患固然危险,但是也不是不能够避免,小编结合以上几点,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并购混凝土企业是要结合自身企业的本身情况,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同时将并购后的后续资金考虑在内,稳扎稳打,才能保证企业稳步向前。其次,在选择并购对象时做好功课,充分了解并购对象的真实情况,谨防并购陷阱。综合其愿意被并购的原因,仔细考虑对方是否是自己最佳的并购人选,切忌随意的进行并购。再者,在学习混凝土知识的同时,获取大量的实践经验也是至关重要的,下功夫了解混凝土材料的性质和行业的特点,摸透摸熟业内情况。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规模优势,加大对技术的开发,做到高服务高品质,才能使企业越做越大。最后,还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并购方式,是全控还是高比例控股,或是参股都需要好好的深思熟虑一番。
综上所述,砼网认为,并购之举祸福相依,对水泥企业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与竞争对手暗暗较劲的同时,解决潜伏在自己身边的隐患,也是水泥企业管理者在并购之时需要仔细考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