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海螺水泥耐住寂寞迟迟不入混凝土产业原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4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转载
核心提示:近三四年,国内许多水泥企业尤其是大型水泥企业为延伸产业链、大举进军混凝土产业已成气候,有的企业在区域布局、产能方量排名、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已经做得“风生水起”,而在业界被公认为:精细化管理卓越、低成本优势明显、具备一流抗风险能力,并宣称“建立了

近三四年,国内许多水泥企业尤其是大型水泥企业为延伸产业链、大举进军混凝土产业已成气候,有的企业在区域布局、产能方量排名、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已经做得“风生水起”,而在业界被公认为:精细化管理卓越、低成本优势明显、具备一流抗风险能力,并宣称“建立了水泥行业第一家国家一级混凝土试验室”的海螺水泥却在国内这波水泥企业延伸混凝土产业链“争夺战”中,禁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这一切究竟为何?在此笔者就海螺水泥在延伸混凝土产业链方面为何依然慎之又慎的问题做些思考与探讨,以飨读者。


其实在刚刚公布的海螺水泥2013年半年度报告中,海螺水泥已经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简单答案“……在收购兼并方面,仍将坚持既定的原则和标准,积极寻找合适的项目载体,完善市场布局。在产业链延伸方面,继续积极推进骨料项目建设,研究和探讨进入商品混凝土市场的时机和有效模式”,海螺水泥不是不想延伸产业链,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进入商品混凝土市场,而是其自感时机还未成熟,还处于研究与探讨阶段,也因此有专家质疑海螺水泥在延伸混凝土产业链方面的过于谨慎与滞后:“他认为海螺在产业链延伸上相对滞后,一旦下游客户被竞争对手并购,积少成多后水泥市场将受钳制。因此他认为,尽管海螺水泥目前在进军混凝土、砂石骨料业务上进展缓慢,但是最终还是会进行全产业链延伸。”


纵观国内整个混凝土行业发展与目前现状,混凝土行业绝不是一块完美无瑕的蛋糕,更有许多外行看不到的瑕疵,暗藏着许多问题,笔者认为水泥企业进军混凝土行业是机遇,更是挑战,困难与希望同在,但风险永远不会消失,海螺水泥在这方面的慎之又慎,或许不失为蛰伏潜藏、择机而后发的一个“妙着”。那么,当前水泥企业进军混凝土行业到底有哪些无法回避的风险,让海螺水泥这样的优势企业依然不敢近前“涉足”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下列原因:


一 行业不规范,门槛过低,产能过剩严重


目前国内的混凝土行业极不规范,各种投资模式都有,有建筑施工企业背景的,有水泥企业背景的,由房地产商背景的,有个人乃至地方势力背景的,大多是粗放式管理经营,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设计规范与环保要求,站点规模一般不大(一个站点两条生产线的居多),装备布置各异(有的属于租赁设备),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短期经营与快速盈利的目的性极强,砂石骨料的料场多为面积不大的敞开式非封闭料场,土地多为租用,运输车辆如罐车、泵车等多为个人产权的挂靠车辆,总体来讲投资额不大,建设周期短,门槛不高,行业秩序也不规范,缺乏真正同台竞技的环境与舞台,凭关系凭门路销售的色彩浓厚,产能过剩严重,竞争激烈,许多地方的生产线闲置率正逐步加大。


二 拖欠款问题


混凝土行业是个高垫资、低回款的行业,拖欠款问题十分严重,目前也是混凝土行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许多混凝土企业,表面上混凝土方量喜人、业务毛利率不低,但应收账款却很高,久而久之,企业运营的资金压力就会增大,有的应收账款还可能转换为死账呆账,有的地方与政府间的关系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应收账款的难易程度,加大了企业的运营风险。有的混凝土企业也想改变这种拖欠款问题,创新混凝土产品营销模式,但这是个行业普遍问题,靠一两个企业短时间内彻底改变行业痼疾也不太现实,因为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三 产品区域性更强,产品持续性差


我们常说水泥是个“短腿”区域化产品,运输半径一般不超过150公里,而混凝土更是一个比水泥还“短腿”的产品,合理运输半径只有20~50公里,产业的区域化特征更加明显,而由于各地区的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不一,所以,区域选择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混凝土企业的业务效益水平,一个区域开发完毕,一个工程完工后,区域内的混凝土企业价值也会逐渐下降与丧失,产品持续性较差。


四 商品混凝土仍然不能说是水泥的终端产品,质量控制风险大


有人说“在水泥产业政策上,国家也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商品混凝土,支持水泥企业延长产业链,发展终端产品”,但从目前国内看,商品混凝土仍然不能说是水泥的终端产品,作为工业品的一类,同其他快速消费品相比,水泥有其固有的特点,往往离不开与砂石物料以及钢材的混合凝固存在,产业链上只是销售给下游工业企业作进一步的处理,从质量控制方面看,商品混凝土与水泥质量控制不同,因此有种说法:说商品混混土企业的质量问题是一个可以致命的问题,在产品交付时往往难以及时发现,试块检测也比商品混凝土交付晚28天,实体钻心检测往往会比交付拖延几个月的时间,质量控制风险大。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赔付金额巨大。


五 混凝土行业也面临产业升级以及环保问题,先介入者不一定“先进”


伴随着中国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与快速的发展,近5年来拌混凝土搅拌楼在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由于发展过快又缺乏行业标准,许多企业设备配置良莠不齐,有的管理不善,污水遍地,废料成堆,局部污染严重,加上产能过剩,整个行业也面临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以及环保问题,目前已经提出混凝土环保站及生态混凝土等概念,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以后水泥企业择机而动、适时进入混凝土行业,说不定更能后来居上。


综上所述,以上几个方面应该是海螺水泥在延伸混凝土产业链方面为何依然慎之又慎的主要原因,在几年来行业内水泥企业进军混凝土行业的鼓噪下,海螺水泥却能稳住阵脚、按兵不动,的确让我们领教了海螺水泥决策层的良好“定力”,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既然正研究和探讨进入商品混凝土市场的时机和有效模式,我们也预祝海螺水泥早日在商品混凝土领域创新介入,稳健前行,独领风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