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部分地区受房地产增速下滑影响水泥市场需求不足之外,新增产能释放也进一步给这些区域市场施加压力。根据数字水泥网监测数据显示,进入9月中旬,下游表现明显不及往年旺盛,并且有新增产能释放,导致价格开始走低。
目前情况看,不仅水泥行业受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两大叠加因素影响,煤炭、钢铁等其他产业也深受影响甚至到了更严重的地步,尤其煤炭行业,已经发出“救市”信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将继续限产推价,力争使动力煤价格回升20%。
2014年3月8日,全国政协召开主题为“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的提案办理协商会。在已审查完的提案里,有47个是和产能过剩有关。还有部分提案尚未审查,预计和产能相关的提案将超过50个。中国工业产业产能过剩情况比较严重,有22个产能相对过剩,产业产能过剩率达80%以上,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截至2012年底,这几个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严重低于国际通用水平。
目前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前景较为乐观,“京津冀一体化”、“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等一批重点项目蠢蠢欲动。作为发展中国家,“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投资”是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部分。但问题是,产能过剩问题又不容忽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工作热情远盖过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热情,这也是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越淘汰产能越多的根源,社会各界大部分的观点均为产能过剩是地方政府推动下的盲目投资造成的,针对这一观点业内专家给出的建议多倾向于建立长效机制,破除体制上的障碍,才能有效遏制新增产能。
政府也看到了产能过剩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挑战,国务院针对产能过剩也出台了多项文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等政府相关部分也针对不同产能过剩行业分业施策,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然而,中国正进入经济转型期,当产能过剩遇到经济转型,产能过剩就成为更加棘手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变“唯GDP论”的地方官员考核体系及政府对资源和生产的强大控制和影响,应加快完善市场体制和机制的改革,真正发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作用。
媒体近日报道称,中国高层领导人上月齐聚北戴河,一致认为年底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将是推进改革,优先于出台刺激增长措施,并接受了经济增速可能低于7.5%目标的现实。
多家机构也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纷纷下调了今年的经济增速,并对今年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整体情况持以悲观预期,但综合水泥行业发展方向和优势来看,未来或将迎来发展的转折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称,目前的经济增长,是挤掉水分之后真实的增长,是一种“更有质量、更有效率的增长”。“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要‘挤掉’过剩的生产力和过剩的投资,在这个意义上,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进入更高发展阶段。”李杨说。
也就是说,今明两年将是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阵痛期”开始的一年,也是水泥行业真正迎来全面改革的初步阶段,同时也为“十三五”开局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