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推力:
随着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中国经济改革随之而来,改掉以往的唯GDP增长论、破解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从趋势/全局来看中国经济、利用创新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对于这些已经明确的经济发展改革方向。
经济环境的改变显而易见,政策环境的改变则需要时间去践行。水泥行业相关政策已经发生了许多显而易见和微妙的改变,显而易见的是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多次的发布关于遏制产能新增、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文件,以及环保部对于水泥工业排放标准的提高等等;微妙的改变则是新一届政府对国家经济改变进行的微调政策与措施,例如提出新的金融财税措施促经济改革,并通过这些措施调整经济结构等等。
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环保日益受到重视同时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水泥企业需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思考,如何去应对经济改革带来的挑战,如何调整自身去顺应时代的变化,需要未雨绸缪地改变原来的经营思路和盈利模式。
内部条件:
从水泥企业内部来讲,一方面水泥企业具有进行产业链延伸的先天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企业固有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为企业带来可持续性的利润增长,因此需要进行业务拓展及延伸。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水泥企业已经改变混凝土市场格局,水泥企业已经成为商品混凝土一大主流供应商。近几年水泥企业快速进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布局,从一些企业的数据可以看出,下游混凝土产业链延伸是大多数水泥企业更愿意去尝试的一个延伸方向,一方面商混企业是水泥产品的重要客户端,在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水泥企业做商混可以为自身的水泥产品开拓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从大多数水泥企业进入商混市场的方式来看,兼并重组是主要手段,混凝土行业准入门槛低、秩序混乱也正好为水泥企业提供了进入商混市场的机会。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水泥企业将要改变砂石骨料行业的市场格局。近几年水泥企业加速产业链延伸布局,一方面迫于行业发展环境改变的压力,另一方面在于谋求企业得以持续性发展的新方式。
经验表明水泥企业全产业链发展不是一种偶然:从历年世界混凝土产销量排行榜中不难发现,前9强全部是水泥企业;从国内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业务情况来看,2014年上半年,水泥企业(上市公司)商品混凝土产量占全国商品混凝土产量比例超过10% 。
作为水泥企业来说,当下再去讨论是否该进军商混业务、进行产业链延伸似乎已经过时,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形成产业链延伸的共识,不管是向下延伸至混凝土还是向上延伸至砂石骨料,大多数企业已经形成或正在规划自己的产业链布局。那么,如何进行产业链布局?如何处理新增业务与原来水泥业务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是水泥企业当前遇到的且没有前车之鉴的难题,想要对这些问题有所突破首先要明确的是产业链延伸的战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