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中联重科如何搞“混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10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经济报告
核心提示:从22年前的一个国家部委研究院,蜕变为世界知名的工程机械领军企业,中联重科成功的 内因就在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实践。

从22年前的一个国家部委研究院,蜕变为世界知名的工程机械领军企业,中联重科成功的 内因就在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实践。


从2014年两会后舆论热议,持续发 酵至今,“混合所有制”成为了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关键词汇,它也成为撬动国企未来发展的钥匙。回溯30年国企改革历程,有过成功,也有过阵痛和迷茫。可喜的是,一些国企在改革中爆发出成长动力,从小到大,甚至从无到有,成功地做大做强,市值以几何级数增长,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行业的翘楚。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从22年前的一个国家部委研究院,蜕变为世界知名的工程机械领军企业,中联重科成功的内因就在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实践。


自1992年成立至今,中联重科不断开展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自觉的股份制改造上市、母公司改制、H股上市,最终形成了湖南省国资委、企业管理团 队和骨干员工、战略投资者、国际投资 者及其他流通股东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 制产权结构。国有资产最高时增值逾 800倍,现金红利已经超过了12亿元。究其原因,最关键的是,中联重科一开始就找到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正确路径——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或曰“股权改革”。最近,《中国经济报告》记者走进 中联重科,试图解读混合所有制的“中联样本”,探寻混合所有制给企业带来的巨变。


中联混合所有制“三部曲”


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历经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联重科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了A股上市。1992 年,时任长 沙机械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的詹纯新,带领7个人,借款50万元,创办了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试图走出一条科技成果转化之路。1997年,在建设部指导下,中联建机公司开展股份制改造。1999年,由长沙建机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其他5家发起人,成立长沙中联重工发展有 限公司,股权结构为,建机院占74.75%, 其他5家持有上市公司25.25%的股权。 2000年10月,中联重科登陆深交所,上 市发行 5000万股 A 股,募集资金 6.14 亿元。在1.5亿股总股本中,国有股占 49.83%,其他股东占50.17%。中联重科 迈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实质性步伐。 第二阶段,从母公司建机院改制 到整体上市。经历股改后的中联重科 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股权治理结构,但是 依然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2003 年,建机院划归地方,回到湖南。2004 年11月,湖南省国企改革办批准长沙 建机院改制的总体方案。2005年10月, 建机院完成公司化改造,成为国有资本 绝对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国有 股占 94.1%,员工持股 5.9%(科研院 所国有资产增值的政策性奖励)。2006 年 5 月,弘毅投资受让深圳金信安所持 15.83%的股权,成为中联重科的第二 大股东。2006 年 5 月,湖南省国资委挂 牌转让长沙建机院 32.1% 的股权,其中 的24.1%转让给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 8%转让给了弘毅投资。2007年,长沙建机院向中联重科出售了和它主业相关的经营性资产,打散了建机院母公司,实现了最后的整体上市。2008年,长 沙建机院作为母公司完成了工商注销手 续。2009年3月,建机院所持41.86%的 中联重科股票,由其股东按持股比例承 继,其中湖南省国资委直接持有24.99%,管理团队及骨干员工12.56%,弘毅投资 12.36%,其他股东50.09%,中联重科成 为了一个全开放的公众公司。 第三阶段,发行H股,实现资本国际化。为探索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2010年12月,中联重科在香港联交所 主板以每股14.98港元发行8.69亿股 H 股,并于 2011 年 1 月 5 日全额行使 1.3亿股H股的超额配售权,首次公开 发行H股10亿股,募集资金总额150 亿港元。其股权结构随之也发生了变 化,湖南省国资委变为第一大股东,占 16.77%,香港中央结算公司 16.48%, 企业管理团队及骨干员工8.50%,弘毅 投资 10.96%,其他股东 47.29%。通过 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中联重科的混合所 有制股权结构更趋多元合理。


产权多元化激发企业活力


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的确立,基于两个主体的股权多元化改革 :中联重科自身的股份制改造和大股东建机院的科研院所改制。两大主体的变革,交汇于大股东的整体上市,最终形成了典型的混合股权结构,不同性质的资本融合为与市场紧密挂钩的利益共同体。 “从中联重科的改革历程来看,归纳起来就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完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本质上就是一个产权制度改革,实际上这个问题从国企改革一 开始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这样表示。 季晓南认为,不论是管理层、国有股东还是境外资本,所占股份都在 20%以下,特别是管理层,股权比率不到6%。相比于国有股一股独大或私人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中联重科实现的混合所有制,股权合理分散,股东相互制衡,既避免了国有股东因为股权比率过高,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行政干预,也有效控制了管理层持股比率过大, 形成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局面。中联重科在市场上的表现成为这种股权结构是否合理的最有力佐证。改制后的中联重科,曾一度日均收入超过 2 个亿、2012年销售产值超过900亿、 利税超过120亿、连续21年平均复合 增长率超过50%。从2000年上市到现 在的14年间,中联重科国有股比例虽然从 49.83% 下降到现在的16.26%,但 是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丝毫不减,有效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混合所有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混合所有制是企业改革的第一步,但不是国企改革的全部,混合仅是手段,不是目的,相应的公司治理、 运营机制、人才素质、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等,都构成国企发展 的关键因素。这也正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 :推动国有企业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认为,混合所有制也不是“一混就灵”,它的优 势要通过创新法人治理来保障。而在这方面,中联重科自有其创举,并已经取 得成效 :一是让董事会真正成为资本意志表达和决策的平台。国有股、财务投资者、管理层和员工持股、外资股等不


同成分的资本以董事会为平台,严格遵 循法律法规,按股权比例表决,实现了 同股同权、同生共赢;二是让国有产权代表真正履职;三是让独立董事获得真 正的独立和尊重。中联重科是湖南省第一家由国资委直接持股的上市公司。为此,湖南省 国资委及时创新制度,专门制定了直接持股上市公司管理办法,尊重市场原则,以管理国有产权代表为主线,使国有资本意志在董事会充分表达,从而实现对 国有资本的有效监管。目前,中联重科董事会成员有7名,其中独立董事 4 名。独立董事占比超过半数,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广泛代表公众投资者利益 ;独立董事分别为财务、 管理、人力资源和战略方面的专家 ;战 略投资者具有广泛的国际视野,提供了大量建设性的建议和卓有成效的支持。 2013年,中联重科的独立董事启动了国内首次由企业独立董事主导的独立调 查,维护了股东权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