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棚改将成压垮房地产最后一根稻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10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建材新闻网
核心提示:棚户区改造”是今年国家推出的一项重要“微刺激”政策,也被开发商当做重大的利好来看待。尤其是国家开发银行拿到1万亿PSL贷款,成立了住宅金融事业部以后。

棚户区改造”是今年国家推出的一项重要“微刺激”政策,也被开发商当做重大的利好来看待。尤其是国家开发银行拿到1万亿PSL贷款,成立了住宅金融事业部以后。


在这些政策推出之初,笔者指出:“棚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非常有必要。但由于地方政府会将很多项目搭车其中,所以将加剧房地产供应量的过剩。最终,棚改可能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最后的晚餐”。


最近,笔者的预言得到了部分印证:据《华夏时报》报道,目前仅2014年的“棚户区改造”计划,全国各地上报数量就为425万套,是国家计划的2.7倍。而这,仅仅是“棚改大跃进”的开始。地方政府之所以踊跃申报,当然是意在争抢那1万亿PSL贷款。而且从国家层面上来说,相关文件也没有严格限制“棚改”的范围,从一开始“城中村改造”就是被允许列入的。在实际操作中,还会有大量老旧住宅区的改造被纳入其中。


所谓PSL,中文名称是“抵押补充贷款”,是今年央行创设的一种新的货币投放方式,带有定向降息、定向宽松性质。到目前最大的一笔给了国家开发银行,指明用于“棚改”。由于年利率只有4.5%,因此备受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垂涎。所以各地争相申报,暗中扩大“棚改”范围是必然的。这就像2009年“4万亿”刺激政策出台,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必然数倍于“4万亿”。


总之,“棚改”将深刻改变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10年的走向,并形成新的“游戏规则”。其主要影响如下:


第一,“棚改”将加剧房屋供应量的过剩,为郊区、新区的鬼城“掘墓”。棚户区、城中村是历史形成的,随着近年来城市建成区的急剧扩张,这些“被改造对象”所占据往往是好位置,土地升值了很多倍。这些小区容积率低,改造的实质是让原住民通过牺牲密度,来换取居住条件的改善。比如原来棚户区内的容积率是1到1.5倍,改造后增加到5倍、8倍。只有这样,开发商才有积极性,因为扣除返还给原住民的面积,还有不少房子可以作为商品房出售。这样,每改造一个棚户区、城中村,就给城市增加了大量住宅供应量,足以容纳相当于“原住民”2到4倍的人口。


其实经过十多年的房地产大跃进,中国绝大多数城市住房已经够用。最近一段时间,我研究了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14个省的房地产情况,查阅了这些省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最近5年的统计公报,证实了这一基本事实。比如在江西,全省城镇人口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40.1平方米,农村为48.5平方米;在广东,全省城镇人口人均住房面积为35平方米,农村为33平方米;在江苏,全省城镇人口人均住房面积为36.8平方米,农村为43.6平方米。而绝大多数城市,都处于人口流失状态,人口正向少数“有特权的城市”集中,这种城市在一个省份内部往往只有一两个,最多三四个。


因此,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城市来说,住房供应量已经过剩,郊区、新区鬼城处处。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棚改”,在人气最旺的中心区突然增加了大量新房供应,而且有低息贷款支持,有地方免税政策,这些房子成本更低。你闭着眼睛,就能想象出将发生什么事情。


第二,在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的时候,“棚改”对于开发商来说的确是难得的“生存机会”。但“棚改”是政府高度控制的项目,给谁不给谁非常有讲究。很显然,那些在郊区、新区被套牢的房地产商,如果无法获得“棚改蛋糕”,将很快如饿殍一样倒毙路边。房地产行业,可能因此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地域化色彩”,因为地方政府会倾向于将机会给本地企业。万科这类“书生企业”能拿到项目吗?“棚改”会不会最终演化成一种逆向淘汰机制,把不送礼、不行贿、没有“好关系”的企业被挤出市场?我想,这种可能性会非常大。


总之,被地方政府放大了的“棚改”,将成为压垮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顿“最后晚餐中”,少数开发商将死里逃生,多数将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