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决定在全市开展为期五年的工程质量提升行动,重点采取“4大创新”共23项举措,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建筑质量通病得到逐步解决,住宅性能不断提升,质量投诉率明显下降,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满意度明显提升。
按照全市质量强市工作的总体安排,结合工程建设领域实际,市住房和建设局重点采取“4大创新”共23项举措,全面提升我市工程质量。
将前海打造成国际水准优质工程样板区,创新工程质量理念和文化。弘扬“质量第一”的理念,在全行业大力营造“质量成就未来”、“优质为荣、劣质为耻”的质量理念。
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工程在质量提升工作中的表率作用。切实转变工程质量理念,实现由侧重工程建设阶段质量向勘察设计、建造、使用与维护的全寿命周期质量转变,由政府强制向企业内部自觉管理转变,由偏重结构质量监管向综合反映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的综合品质监管转变。
提升深圳工程质量品牌影响力。大力倡导“质量就是信用”的建设文化,引导企业以质取胜,实行长期的质量经营发展战略。扶持建筑企业争创“深圳知名品牌”、“市长质量奖”和国家、省级工程质量奖。支持深圳装饰、设计、钢结构、智能建筑等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大做强,使“深圳建设”成为全国建设领域的闪亮名片。在前海合作区先行先试,探索建筑工业化、工程项目管理、bim技术运用、智慧城市、绿色施工等多项试点,努力将前海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优质工程样板区。
全面推广首席质量官制度
创新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突出强化建设主体质量责任,充分发挥勘察设计龙头作用;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bot等项目管理模式,推行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进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市场化。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建筑市场诚信建设。
推广首席质量官制度,鼓励和引导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对企业质量安全承担“第一责任”。由首席质量官负责对建材进场、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全过程进行检查把关,主持质量考核,行使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开展各种质量改进、质量攻关等活动。力争3年内在100家以上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监理企业推广“首席质量官”,定期组织首席质量官培训,设立建筑业首席质量官人才库。
在我市东、西两翼建立海砂淡化处理基地和供应市场,从源头上严把建筑用砂质量关,力争三年内打造10个绿色搅拌站。将预拌混凝土(包括预拌砂浆)的生产监管实行属地化管理。
落实建设单位检测主体责任,强化第三方机构独立检测作用,加强检测机构管理,建立自动采集检测数据的信息系统,规范工程检测行为。
实施“鲁班人才”计划,加大财政投入,用5年时间培育1万名经人力资源部门认证的高素质、高技能建筑“蓝领”。平安卡覆盖率由95%提高到100%,建立建筑工人信息库。2014年底建成深圳市建筑技能培训中心项目,加快建成我市建筑劳务工技能实操训练基地。鼓励企业创办劳务工学校、职工夜校,努力培养一批相对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
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创新工程质量科技。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大力推广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建材,深入实施《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新建建筑100%执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打造100个较高等级的绿色建筑、10个绿色园区和2个绿色城区,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等举措培育10家以上龙头绿色建筑企业、知名品牌,努力使深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建筑之城。
推进建筑工业化,逐年提高大中型工程工业化覆盖率。以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建等为突破口,在20个以上工程项目实施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试点。编制建筑工业化规范标准,培育建筑工业化市场。
将标准化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通过制度、规范、管理的标准化,实现建筑从业人员行为标准化、项目管理标准化、设计及实体施工标准化。在建设工程全过程实施样板引路,力争工地样板引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其中保障房项目达到100%。
在工程设计领域鼓励推广bim技术,力争5年内bim技术在大中型工程项目覆盖率达到10%。
推广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在城市更新项目、政府工程中率先推广南科大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力争5年内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促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
实行政府工程质量“一票”否决制
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工程质量提升的氛围。同时提升工程质量监管效能,推动市、区工程建设监管体系改革,逐步实现层级化、属地化监管,实现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持续提高。
推进政府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发挥政府工程在创建“深圳质量”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具体包括:创新前期工作管理、创新政府工程招标模式、创新政府工程材料设备管理模式、创新政府工程从业人员管理模式等。在政府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创新方面,试点推行专业管理机构或项目管理公司参与政府工程管理,建立政府工程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强化合同约束机制,完善履约评价制度,实行政府工程质量“一票”否决制、末位淘汰制;引入第三方机构,不定期开展质量检查、评估和验收;建立奖优罚劣的工作机制。
此外,还将进一步强化对重点民生工程的质量和地下管线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工程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