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水泥株洲公司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尽管不是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首个此类项目,却是目前运行最为成功的项目。
该项目有效解决了处理生活垃圾过程中的废气、废渣、渗滤液等问题,重金属、有毒气体排放几乎为零,真正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置无害化、资源化和“三废”污染零排放。
有关专家认为,相比目前垃圾填埋、焚烧等主要处置方式,“垃圾变水泥”可谓“一石双鸟”,对“三废”的处理更加彻底,资源化利用程度更高,为破解日益窘迫的“垃圾围城”、“垃圾围村”危机开辟了新途。
水泥窑处置生活垃圾
优势何在
华新水泥湖南事业部总经理梅向福解释,与专门的垃圾焚烧炉相比,水泥窑处置废弃物具有明显的优势:
温度更高,火焰温度为1800℃,物料温度为1500℃,是专门的垃圾焚烧炉的2倍以上。垃圾在高温段停留时间较长,而在剧冷过程中又比较短,只有1至2秒钟,可有效避免二英产生。
专门的垃圾焚烧炉只是纯粹的垃圾焚烧,而水泥熟料煅烧产生的碱性环境,更有利于消解带酸性的有毒、有害生活垃圾。
水泥窑煅烧过程对于氧气的控制十分严格,有助于将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还原,可阻止有害物质排放。
在水泥熟料烧制过程中,可以有效包裹重金属,没有二次污染隐患。
水泥窑焚烧垃圾是一个协同行为,相比专门的垃圾焚烧,可节约大量的燃料成本;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还具有占地少、投资省的优势。如华新水泥株洲公司日处理能力450吨的工厂,占地仅为30亩,投资8000万元。而专门的垃圾焚烧场,同等规模生活垃圾处置量,需占地150至200亩,投资6亿元以上。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跨百年企业,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近年来,该公司实施产业链纵向延伸战略,大举进军环保产业。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水泥协同处置废弃物的自主研发和实践,形成国内首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活垃圾、市政污泥、水面漂浮物、污染土、工业危废、医疗废物、餐厨垃圾等7类废弃物生态处置技术与环保解决方案。
协同处置生活垃圾
能否保证水泥质量
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能否保证水泥质量?
“能!”华新水泥株洲公司执行总经理郑小虎解释,地球表面含量最为丰富的5种元素为硅、铝、铁、钙、镁,这也是水泥的主要成分。燃烧后的废弃物残渣中主要也是这些成分,只是比例存在差异。只要调整不同元素的比例,就可以将这些残渣添加到水泥中去,丝毫不会影响到水泥的质量。
当然,垃圾不是简单地扔到水泥窑里煅烧就行了,需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否则无法保证水泥产品质量,还会对水泥生产相关工艺造成相当大干扰。建设预处理平台非常重要。这些预处理平台可建在水泥生产企业一块,也可以另外在垃圾较多的城市周边建设全封闭的生活垃圾生态处理工厂,使生活垃圾得到生化、物理和机械的综合处理,分选出的二次衍生燃料和适应于水泥生产的原料,经密闭车辆运至水泥工厂做最终处置。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难在哪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有30多年历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要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并不能一蹴而就。
华新水泥湖南事业部总经理梅向福认为,技术是第一大“拦路虎”,华新水泥为此进行了七八年的技术储备,现已申请了50多项专利。据介绍,国内目前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只有几家企业在做,相对于国内几千家水泥企业来说是很少的。等待、观望的企业很多,主要是没有技术。“华新水泥的技术优势在于实用、可靠。”
据了解,由于国内外垃圾存在很大差异,华新水泥从国外引进技术后,进行了大量消化、吸收和创新。由于国内垃圾的含固比例大、含水率高,分拣设备需要进行相应改进;垃圾怎样堆放、风机怎样运行能够保证干化效果等,都需要企业去摸索。
资金也是难以绕过去的一道坎。从基础设施到运行成本,投资都不小。目前每吨垃圾的处理成本费用为150元,高于垃圾填埋成本,但华新水泥株洲公司收益来源仅靠垃圾处理费,只能勉强维持运行。“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是一个为社会造福的产业,华新水泥会先把处理厂建起来,相信以后会有经济上的回报。”梅向福说。
记者了解到,华新水泥株洲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遇到的另一大难题是“吃不饱”。目前这种新兴的垃圾协同处置方式人们对其认识不够,“墙内开花墙外香”,外省来参观取经的不少,但湖南本省由于对项目了解不够对此技术有兴趣还不多,亟待在全省推广。
“如果有足够的垃圾,日处理450吨的能力可以‘吃饱’,一年可消纳16.4万吨生活垃圾,可年节约标准煤2.71万吨,可减少CO2排放约7.05万吨,可产生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梅向福说。
■短评
一个值得扶持的项目
我国有13亿人口,按照世界银行统计,城乡生活垃圾一年就达5亿多吨。其中,一年产生城市垃圾约2.3亿吨,并且每年以超过9%的速度迅猛增长;而且城市越发达,垃圾产生量就越大。“垃圾围城”愈演愈烈,二英、渗滤液等有毒副产物的“二次污染”问题引起了政府及公众更多的关注。
目前生活垃圾处置的主要方式是填埋和焚烧。填埋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并可能由于渗漏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的污染;焚烧的处置费用高,还有可能产生二英等“二次污染物”。
当前许多大中城市的垃圾填埋场使用紧张,“垃圾围城”形势日趋严峻;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中小城市、农村垃圾问题也日益凸显。“垃圾变水泥”不占地、不产生二次污染,资金投入相对也较低,的确是破解“垃圾围城”难题行之有效的新路径。
目前,由于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在国内还不为人们广泛了解,一些地方在接纳此项新技术时还比较谨慎;有些地方在垃圾处置收费上,往往只看眼前投入,看不到长远的社会和环境收益。因而这一新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并不顺畅。
据悉,如果按华新水泥的专利技术组织处理,全国1/3的水泥生产能力就能处理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而目前华新水泥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收益仅靠垃圾处理费,仅能勉强维持运行。
为有效破解“垃圾围城”难题,政府相关部门对“垃圾变水泥”项目应给予必要的鼓励、扶持。宜将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纳入地方鼓励的循环经济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