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住建部立下宏愿,到2015年年底,中国绿色建筑总面积将达到10亿平方米,成为全球第一的绿色建筑大国。
何为绿色建筑?学术定义是,在全寿命周期内,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建筑。
目标当然好,但对公众而言,还欠两个说法。其一,中国能否如期完成目标?其二,若时间有保障,质量可否不掺水?
参照系是美国。作为最早提出绿色建筑概念的国家,美国目前仅有2亿多平方米绿色建筑,而实现这一数字所花费的时间是15年。
一家媒体深入调研了我国绿建的速成之路,得出一项富有意味的数据:在已经认证的绿色建筑中,92%为设计标识,简言之,就是在图纸设计阶段所获得的专家认证。相比之下,另一类认证项目却鲜有开发商问津,即针对实际建成后的“绿色建筑”给出认证的“运营标识”。
“那个时候房子都卖出去了,也就不会再申请运营标识了。”一位知情者说。
这意味着,九成多的绿色建筑不过是“纸上谈兵”。而相比于我国的分类认证,国际通行规则实为分段认证──设计阶段过审只能拿到“预认证”,要最终获得认证还是要取决于施工审核。
有趣吧,规则一变,标准一变,速度与数量便跟着变了。
听听,一位环保建筑材料的企业负责人打听到的最新情况是,未来建筑企业基本不需要增加成本,只要注意一些程序性问题,其建筑就能成为绿色建筑,“看着吧,两年之内,到处是绿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