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中国政府不会任由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并承诺2014年将会着重提振增长放缓的中国经济,藉以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迫于经济下行压力,近期有关稳增长的政策陆续加码。为了区别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4万亿元的强刺激,市场将此次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定义为微刺激。
顾名思义,微刺激也属于宏观调控政策,但相对而言,更强调力度和频率上的节制。此轮微刺激政策着眼于释放市场活力,在贯彻稳增长使命的同时,兼顾调结构、促改革这两个本阶段经济发展的宏大目标,从而达成当前和长远、提量又提质的双重效益。
然而,对于工程机械行业而言,微刺激所带来的刺激效果却还未显现,产能过剩、债权危机、银行惜贷等诸多问题始终困扰着整个行业,面对大批量的利好信号,却仍不见行业转暖,这也导致业内对未来的预期进一步下降。但是,无论有多少固定资产投资,都需要一个显现的过程,更何况在稳增长压力下的可持续发展,行业要做好一个中长期发展过程的准备。
4万亿投资后 工程机械发展问题凸显
2014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为7.4%,下行的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呈现出严重的周期性衰退。之所以会出现经济明显放缓和衰退态势,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都出现了产能过剩之势。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方式就是靠固定资产投资,十几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严重放缓了中国经济走势,使政府的在短期内难以扭转经济放慢趋势,也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大量的产能过剩问题。实际上,政府四万亿元拉动内需,不但没有扭转经济的运行方向,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我们一个低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
基础建设、房地产和出口是拉动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可以说是拉动内需的两大动力,而4万亿刺激计划是政府把今后几年要做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前了,当企业产能扩大以后,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却突然消失了。虽然每家工程机械企业都在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环境下海外市场的容量有限,中国工程机械产能过剩似乎变成一道无解的课题。各工程机械制造商为了消化严重过剩的产能,都推行 了更加激进的商务政策,比如零首付、分期付款等,使原本就很高的财务风险变得更加难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