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省各级行业管理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按照“整合提高,促进发展”的总要求,坚持“三位一体”科学发展不动摇,以“禁现、推散”为主线,创新思路,抓实举措,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扎实推进产业快速发展。
一、产业发展情况
2013年,全省整体经济企稳回升,房地产业全面复苏和固定资产加大投入,水泥销售量和散装水泥供应量大幅提升,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一)散装水泥。全省水泥生产量达到9204.2万吨,列全国第12位,占全国水泥总量3.81%,同比增长24.03%,同比增幅提高14.61个百分点。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4713.22万吨,同比增长17.3 %,增速比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列全国第11位;散装率为51.21%,列全国第18位,散装水泥增长速度低于水泥总量增长速度(见图一),散装率同比有所下降。
图一:
设区市散装水泥供应量前三位的是九江市、赣州市和上饶市,散装量分别为:1192.49、837.86和665.82万吨(见图二);同比增长量前三位的是吉安市、九江市和南昌市,分别提高160.06、131.49和131.30 万吨;同比增幅较大的是吉安市、南昌市和鹰潭市,分别达到61.52%、44.5%和41.14%。
图二:
(二)预拌混凝土。全省预拌混凝土企业达到289家(包括已批和在建),同比增加新建企业40家;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1835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5.43%;预拌混凝土供应量3956.0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8.2%(见图三);废弃物利用量418.74万吨,同比增长19.41%。
图三:
设区市预拌混凝土企业数量前三位是赣州市、九江市和南昌市,分别达到58、43、36家,产能前三位是九江市、赣州市和南昌市,分别达到3475、3135、2750万立方米。预拌混凝土供应量前三位是南昌市、赣州市和九江市,分别达到978.24、558.48、475.92万立方米(见图四);供应量同比增长前三位是上饶市、吉安市和鹰潭市,分别达到114.47%、106.6%、100.73%。
图四:
(三)预拌砂浆。全省预拌砂浆企业达到22家(包括已批和在建),同比增加新批建企业6家,新增生产能力80万吨,达到425万吨。预拌砂浆供应量79.72万吨,同比增长46.33%(见图五);废弃物利用量7.67万吨,同比增长31.79%。
其中,南昌市预拌砂浆供应量达到60.09万吨,同比增长46.92%,占全省75.38%;新余市预拌砂浆供应量达到17.13万吨,同比增长35.1%,占全省21.49%;赣州、九江市预拌砂浆供应量分别为1.6、0.9万吨。
(四)专项资金。全省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9543.24万元,同比增收3109.74万元,增幅为48.34%。其中,设区市本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前三位的是南昌市、九江市和吉安市,分别达到1165.44、667.45和562.99万元;同比增幅较大的是鹰潭市、宜春市和抚州市,分别达到166.39%、158.74%和88.7%。县(市)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4442.05万元,占全省46.55%,同比增收1558.81万元,增幅为54.06%。
二、产业发展特点
2013年,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业按着“低碳、环保、节能、科技”和“整合提高,促进发展”方向发展,产业发展速度、发展格局、装备水平、节能减排和农村推散等全面推进,“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更加科学有效,特点显著。
(一)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县域预拌混凝土产业发展带动全省预拌混凝土产业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底,46 个县(市)出台混凝土“禁现” 政策, 80个县(市)建立预拌混凝土企业,建站率达到98.77%;预拌混凝土企业达到156家,新增企业36家,产能达到9835万立方米,同比增加3000万立方米,实际产量达到1421.6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85.29%,占全省预拌混凝土产量35.93%。二是预拌砂浆产业持续快速推进。2013年全省6个设区市新批建预拌砂浆企业6家,目前正在建设中;九江市出台砂浆禁现政策,1家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建成投产,取得零的突破;南昌市、新余市砂浆禁现范围内,预拌砂浆使用率分别达到46%、20%,分别提高6、8个百分点。
(二)发散格局进一步优化。水泥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速度进一步加快,2013年全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8家,淘汰落后产能433.2万吨,已形成了以江西万年青、江西南方、江西海螺、江西亚东和红狮等大企业(集团)为主的发展格局,占全省水泥产能65%以上,散装水泥发放能力达到80%以上,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2013年,散装水泥发放量达100万吨大中型企业(集团)达7家,全年供应量达到3900.46万吨(见表1)。其中,南方、万年青、亚东、海螺、红狮等5家大型水泥集团企业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3412.47万吨,同比增长23.24%,占全省散装水泥供应总量的69.56%。
(三)产业装备水平快速提升。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产业科学、规范化发展需要,产业物流装备和配送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截止2013年底,全省散装水泥专用运输车达到816辆,同比增加62辆,全年实际运输量达到4089.26万吨;散装水泥运输船达到44艘,全年实际运输量达到420.96万吨,同比增长12.15%;散装水泥铁路专用罐车、集装箱分别达到299、91节,实际运输量共计490.9万吨。预拌混凝土搅拌车本年度增加559辆,淘汰落后车辆244辆,截止年底达到3798辆,实际运输预拌混凝土3956.02万立方米;预拌混凝土泵车本年度增加182辆,淘汰落后泵车31辆,截止年底达到928辆,实际作业量达到3760.37万立方米。预拌砂浆运输车达到38辆,同比增加6辆,实际作业量达到79.72万吨;预拌砂浆移动筒仓达到669个,同比增加185个,实际作业量达到78.12万吨。
(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省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使用废弃物426.41万吨,发展散装水泥节约用水7069.83万吨、电3.39亿度、煤108.29万吨,减排水泥粉尘47.3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1.5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9204.92吨,实现社会综合经济效益21.21亿元,有效降低了大气污染,改善了劳动条件,保护了自然环境。
(五)农村推散形势喜人。2013年,农村“推散”工作紧紧抓住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力契机,不断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提升农村销售储用散装水泥的能力,发展形势喜人。截止2013年底,全省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达到367个,散装水泥罐1194个,全省农村使用散装水泥1596.91万吨,占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33.88%,散装率达到49.57%,同比提高10.27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用预拌混凝土使用散装水泥432.59万吨,同比增长122.56%;农村水泥制品生产企业散装水泥使用量达到482.06万吨,同比增长32.21%,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使用量增幅创历史新高,成绩显著。
三、存在主要问题
2013年,我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业虽然总体保持较快速度发展,取得较好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制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问题,须高度重视,及时予以解决。
(一)散装率有所下降,发展不平衡。2013年散装水泥供应量增幅低于水泥产量增幅6.73个百分点,散装率同比下降2.9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5个百分点;散装率高的地区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低的地区始终在30%左右徘徊,抓发散、用散步伐仍需加快。
(二)发展方式亟待改变。一是产能增长过快,全省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已达到1.84亿立方米,实际产能利用率只有21.56%,个别地区存在供求失衡的态势,给产品质量埋下隐患。二是产业管理水平不高。砂石堆放、废水废渣排放、生产粉尘控制、内部试验室建设和搅拌、泵送车辆管理等有待提高;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普遍不高,技术研发和储备不够。
四、产业发展趋势
(一)中部崛起战略加大发展空间。我省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振兴赣南苏区和赣东赣西经济板块发展步伐加快,新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处于快速上升期。2014年,江西省生产总值预期在2013年基础上增长10%左右,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为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潜力巨大。
(二)走绿色产业道路是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国东部沿海部分省市出台了针对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企业的绿色生产管理政策与标准,2014年,将有部分省区(市)陆续出台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发展政策措施,产业绿色发展步伐将明显加快,也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我省随着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体系的深入贯彻实施,产业清洁生产工作将快速推进。
(三)产业信息化建设促规范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企业通过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ERP),实现对企业生产原材料、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市场营销和后勤管理的有效监督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成本、质量和环境控制,加强行业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环境、产品质量、试验室和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等有效监督管理,促进产业向集约化、规范化发展,也是产业发展和加强监督管理的趋势。
五、2014年产业发展预测
(一)散装水泥。预计2014年散装水泥供应量5200万吨,同比增长10%;散装率55%,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
(二)预拌混凝土。预计2014年全省建成投产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达到310家左右,设计生产能力达到2亿立方米,供应量达到480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0%。
(三)预拌砂浆。预计2014年全省建成投产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达到15家,设计生产能力达到530万吨,供应量达到100万吨,同比增长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