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2013年度安徽省建材工业发展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19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核心提示:2013年,安徽省建材工业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筑底趋稳态势,总体稳中有进,产量持续增长,营收增速加快,投资有保有压,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向好。
  2013年,安徽省建材工业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筑底趋稳态势,总体稳中有进,产量持续增长,营收增速加快,投资有保有压,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向好。

一、总体运行态势及特点

(一)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产品产量再创新高。1-12月,全省列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建材工业1692户(数据来源于中国建材联合会,下同),规模以上企业数比去年同期增长321户,同比增长23.4%,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8.6亿元,同比增长17.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年生产水泥1.21亿吨,同比增长12.3%,商品熟料1.23亿吨,同比增长10%,商品混凝土7760.3万方,同比增长32.3%,散装水泥7816.2万吨,同比增长14.9%,散装率64.4%,比上年增长0.8个百分点,平板玻璃3346.8万重量箱,同比增长40.1%,砖瓦、建筑用石、防水卷材、技术玻璃等产品产量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二)运行质量改善,平均利润率稳中有升。今年1-12月,建材消费市场逐步向好,建材工业利润恢复增长,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利润301.2亿元,同比增长26%,主营业务利润率(毛利率)16.7%,比去年同期增长1.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50.7亿元,同比增长32.3%,上缴税金85.02亿元,同比增长25.8%;销售利润率为8.4%,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下降为7.33%,比上年降低1.57个百分点;建材企业年末净资产总额694.1亿元,比上年提高了106.6亿元,流动资产总额648.4亿元,同比增长14.5%,流动资产周转率2.77%,同比上升2.59%,资产负债率51.8%,比上年降低2.6个百分点,行业运营更加健康。全年规上建材企业费用总额145.5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营业费用为60亿元,同比增长18.2%,管理费用为63.7亿元,同比增长25.1%,财务费用21.7亿元,同比增长14.4%,利息支出18.5亿元,同比增长13.1%,虽然表明银行利率提高,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也说明我省建材企业不断加大管理、经营投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进一步强化。

(三)市场需求增加,主要子行业效益转好。今年以来,得益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高铁、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开工,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影响,有效地拉动了对建材产品需求及价格上扬,建材主要子行业效益逐步趋好。水泥制造、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砖瓦及建筑砌块、建筑与技术玻璃分别完成销售收入518.77亿元、509.76亿元、164.82亿元、129.64亿元,同比增长9.3%、21.1%、29.1%、10.2%;建筑陶瓷、轻质建材、玻纤及制品、防水材料等新型建材也同比增长20%左右。3月份以后,平板玻璃制造业扭亏为盈,产品价格每重箱上涨约20元,剔除年中未达产的新建成生产线,其他主要生产线产能利用率达到100%;建筑与技术玻璃制造业全年实现利润11.58亿元,同比增长43.3%;5月份以后,水泥制造业利润恢复增长,年末吨水泥综合销价比全年最低位提高了50元左右,吨水泥熟料全年约有8个月处在300元左右高价,全年实现利润64.9亿元,同比增长37%。此外,煤炭、重油、纯碱等原燃料购进价格下降,也是有效缓解建材企业的成本压力,效益转好的重要因素。

(四)投资稳步增长,投向调整优化。全年建材工业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69亿元,同比增长13.8%,比去年同期增长3.2个百分点。建材工业各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分化,保压取向显现,结构调整加快。属于全国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投资呈现负增长,分别完成投资49.4亿元、9.9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2.1%、43.8%;而相对低消耗低排放各类建材制品、深加工产品增长态势明显,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位于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砖瓦及建筑砌块、建筑用石开采与加工制造业,全年完成投资分别为109亿元、99.2亿元、61.7亿元,同比增长39.5%、7.7%、23.1%;此外,我省一直以来基础比较薄弱的轻质建材、建筑陶瓷、建筑与技术玻璃、隔热隔音材料等制品业今年投资均呈现大幅增长,全年完成投资分别为27.24亿元、23.19亿元、23.18亿元、21.06亿元,同比增长45.3%、65.8%、26.3%、82%,说明我省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取得一定成效。

二、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水泥制造是我省最重要的建材工业,2013年,其利润总额占我省建材工业的43.1%,但也是当前国家界定的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水泥熟料和水泥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和5%,虽然2013年水泥行业利润总额高达64.9亿元,但主要还是得益于价格上涨、煤炭降价,以及产业集中度提高后的价格控制,当年水泥产能利用率仍在70%左右徘徊,熟料产能利用率虽达到84.3%的正常水平,但约有近一半的产品以半成品形式外销,产品附加值低。据测算,我省现有熟料产能约1.45亿吨,人均约2.13吨,远高于全国人均水平(约1.3吨),2013年,又有两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投产,新增熟料产能270万吨。但是,由于水泥行业效益阶段性转好,部分企业投资意愿增强,淘汰落后的主动性减弱,一旦市场出现震荡,必然有损行业健康发展,给当前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带来更大困难。

(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2013年,全省多地出现重度雾霾天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迫在眉睫,环境倒逼建材企业特别是水泥、商品混凝土、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行业必须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加快技术升级,加快治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等主要污染物,削减排放总量。部分动作慢、实力弱、利润空间窄、管理和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必然面临停产整顿甚至关闭的境地,同时,环境治理的高投入与高运营成本,也会大幅挤压现有的企业利润,给转型中的建材工业带来阵痛。

(三)结构调整亟待加快。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建材、非金属矿深加工、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抓手,也是建材工业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途径。但我省长期以来水泥制品业、砖瓦及建筑砌块、水泥制造、建筑用石开采、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2013年,这5个子行业投资和销售收入分别占全省建材工业的49.6%和74.6%,而隔热隔音材料、轻质新型建材、玻纤及制品、防水建材、三种技术玻璃等5个新型建材子行业投资和销售收入仅占全省建材工业的16.2%和10.1%。发展新型建材亟待采取上下游协同联动,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开发,制修订新产品标准和应用规范,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壮大产业规模,提高在建材工业中的占比,推动并支撑建材工业结构调整。

三、加快推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大力推进建材工业两化深度融合。建材工业作为传统工业,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信息化水平已经取得重大进步,如DCS控制系统和生产过程在线检测监测技术已在建材企业普遍应用,但整体信息化水平处于单项应用阶段,有少数企业正在向综合集成应用过渡。我省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全行业两化融合推进机制,推广已成熟的工业控制和在线监测技术,推动建材行业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引导龙头企业网上集中采购,探索建立建材产品营销网络配送体系,发展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实施行业两化融合典型示范工程,切实推进建材工业两化深度融合。

二是不折不扣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坚决落实国发〔2013〕41号文和皖政〔2013〕84号文等有关精神,以水泥行业为重点,严格执行行业准入,坚决遏制新增产能,全面清理违规在建和已建成产能,提高淘汰落后标准,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有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在水泥企业聚集区,积极探索以政府主导、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的产能置换指标交易试点,形成先进产能总体上等量或减量置换落后产能的良性互动机制。加大工作组织、协调和督查力度,通过加严环保能耗标准和强化差别电价、水价政策执行等手段,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同时充分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援助机制,实现淘汰与发展有机结合。

三是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要充分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的作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水泥企业尤其是熟料生产企业向下游行业延伸,发展水泥成品、水泥制品行业;鼓励平板玻璃骨干企业发展节能玻璃、汽车玻璃、电子级玻璃等技术玻璃,提高产品附加值;稳定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总规模,提高绿色建材、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在建材产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实施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行动计划,加强工业部门与住建、发改等部门间衔接协调,将绿色建材生产与绿色建筑发展紧密结合;继续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和清洁安全生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

四是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统筹协调,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切实落实化解产能过剩、发展绿色建材、大气污染防治等一系列文件规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建材行业生产性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提升创新服务能力,改善融资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我省建材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