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究竟是将所有32.5水泥全部淘汰,还是某个品种率先淘汰,是分区域一步步淘汰,还是全国一刀切等等疑问,却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去年10月15日,《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指导意见》(后简称《指导意见》)公布,将复合32.5强度等级水泥明确列为即将淘汰的落后产能,是在政策的层面上给予水泥行业明确的答复。
尽管,在《指导意见》的全部内容中,“淘汰32.5复合水泥”仅仅是其中一句话,却成为《指导意见》出台之后,行业内最为热议的焦点之一。
今年1月中旬,工信部在南京召开的“化解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剩”的工作座谈会上,作为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和化解水泥、平板玻璃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牵头部门,工信部原材料司着手制定的未来3年在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中,再次明确强调要尽快取消32.5复合水泥产品标准,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在会上也明确表示:复合32.5强度水泥作为落后产能将被淘汰已成定局。
在此前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完成了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其中,不再出现关于“复合32.5强度等级水泥”的字眼,这意味着淘汰复合32.5强度水泥的工作已经进入具体操作阶段。
可以说,这是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征途中,将除新型干法窑外的落后生产线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度淘汰之后,由国家层面下达的对水泥落后产品全面淘汰的明确指令,势必会掀起又一轮全国范围内落后产能淘汰的热浪。
从落后生产线到落后产品
淘汰范畴升级
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随着时代进步和行业发展,也形成了一条逐步升级的曲线和历史脉络。
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国范围内淘汰立窑等落后生产线,曾是行业人心中最直接也最单一的“落后产能”淘汰准则。
2009年,国务院38号文下达之后,全国水泥立窑等落后生产线的淘汰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果。到今天,虽然还不能说全国范围内所有落后生产线已全部被消灭,但可以确定的是,立窑等落后生产线的淘汰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因此有专家说,目前水泥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已经不再是立窑等落后生产线所造成的后果。
如今,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为同一个生产平台上的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和症结,已经变得日趋复杂,其化解的手段和渠道,也需要多方面全方位展开。
对水泥低标号产品的控制和收缩,将复合32.5强度水泥作为新一轮全方位淘汰的落后产能,即是对这个行业课题的一次解答。
从落后生产线的淘汰,到落后产品的淘汰,是一条顺天应时的历史脉络。
如果说淘汰落后生产线,不仅仅有效遏制了上一个历史阶段产能过剩的局面,还使中国水泥行业通过对生产设备的改造而与世界巅峰比肩,那么,淘汰落后产品,则不仅仅是化解当下产能过剩的有力杀手锏,同时,有可能带动水泥行业生产技术与创新能力的再度升级,为传统建材的绿色化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淘汰复合32.5强度水泥的N种原因
淘汰复合32.5强度水泥,并不是全部的32.5强度水泥都将被淘汰。其中,还有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和火山灰水泥没有被列位淘汰的范畴,但已经被列入限制的范畴。
其主要原因是,这些32.5强度水泥在产品配比上,的确具有强于高标号水泥的消纳工业废渣的作用,在水泥技术尚未升级到工业废渣可以更广泛应用于高标号水泥及其他建材产业的时候,其他32.5强度水泥依旧有其存在的历史意义。
这次复合32.5强度水泥将被作为落后产能淘汰的政策出台后,部分水泥行业人士心存的疑义之一便是:复合32.5强度水泥也同样具备消纳多种工业废渣的作用,为什么要被淘汰?
原因是多方面的,且层层关联。
产量失控 市场价格战频起的祸源
据相关资料记载,目前我国复合32.5强度水泥的产量,已经占到了水泥总产量的60%以上,这已经是目前水泥产能过剩不可忽视的症结所在。
同等数量的熟料产能,也正因为复合32.5强度水泥的高掺杂比,会造成持续庞大的水泥产能,按这样的比例继续大规模生产,产能过剩的加剧将无法控制。
有专家算过一笔账,如果按复合32.5强度水泥60%的占比情况看,全国有30亿吨的水泥总产量,其中就有18亿吨复合32.5强度水泥。将这些产能全部转化为高标水泥,则可转化为14.6亿吨高标水泥,那么,全国水泥总产能将缩减3.4亿吨,占比约11%。
几年来,水泥市场价格的持续低迷,与低标号水泥的产量剧增有直接关系,而各地的小粉磨站有增无减,大多是在低标号水泥的高掺杂比上做文章。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质量降低成本,同时还能享受到综合利用退税政策,让水泥市场恶性价格战此消彼长。
小粉磨站横行 “拉黑”产品质量
低价竞争的结果,一定会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复合32.5强度水泥的质量关难过,这是存在于水泥行业多年难于解决,且愈演愈烈的绝症。
复合32.5强度水泥所具有的高混合材掺杂比的特点,从发展初期倘若能够规范操作与经营,或许并不会成为导致水泥产能过剩、质量下滑的罪魁祸首。
但是,复合32.5强度水泥所掺入的众多混合材,从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上,始终存在着繁复、混乱而难于执行。在没有严格国家标准的监督下,复合32.5强度水泥“被利用”的结果就是,催生出数量庞大、没有技术含量和道德规范的小粉磨站。
这些小粉磨站生产出来的复合32.5强度水泥加剧了质量的低劣和市场的混乱,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复合32.5强度水泥的产品质量已出现失控状态,对中国建筑与基建建设,都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一位水泥专家在几年前就鲜明表示:作为低标号水泥的复合32.5强度水泥,原本也可以被良好地生产和应用。由于小粉磨站的无序生产,以及为了降低成本毫无比例地掺杂混合材,这种水泥产品已经被彻底“带坏了”。
不要让消纳工业废渣成为技术升级绊脚石
打着高掺杂比、消纳工业废料的旗号,生产复合32.5强度水泥的小粉磨站常年享受着国家利好的退税政策,不但可以有恃无恐地牺牲质量降低成本,也大大阻碍了水泥产品技术的升级与突破。
60%的产量比,意味着众多水泥企业不但不舍得放弃这块到嘴的“肥肉”,小粉磨站的肆意妄为,也直接影响到一些大中型水泥企业躺在低标号水泥的生产状态中不思进取,既能享受国家退税政策,又可以通过低标号水泥占足市场份额,也就无需为高标号水泥的研发与创新加大生产动力,这也是导致当下高标号水泥产品明显不足,技术含量难于突破的一道厚重的意识屏障。
消纳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做好协同处置,减少对生态资源的浪费,对于水泥行业而言,是一条永无止境的创新之路。但这条创新之路不可能仅仅停留在以低标号水泥为主流的生产状态中。
在复合32.5强度水泥作为落后产能将被淘汰时,有一位行业人士曾发出这样的质问:国家倡导利用水泥生产要消纳工业废渣,从水泥产品来说,复合32.5强度水泥的混合材掺比最高可以达到50%,如果取消,水泥生产将如何消纳工业废渣?
这个问题正是对整个水泥行业的拷问。目前,在国内,32.5强度水泥的混合材掺杂比一般可以在20%~50%之间,而42.5强度水泥的混合材掺杂比不能高于15%,水泥产品标号越高,混合材掺杂比就会越低。
即便高标水泥的混合材配比相对偏低,但当高标号水泥占据足够的市场容量,其消纳工业废料的利用率,也将得到相应的提升,并且,是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合理规范的方式开展协同处置。
在这里,另一个疑问萦绕心间,水泥行业消纳工业废料及生活垃圾,究竟能不能通过对水泥生产线的技术改造与创新升级,通过科学的方式加大高标水泥的混合材掺比力度?
解答这个疑惑,或许需要时间。
淘汰落后产品 倒逼水泥行业推进绿色大计
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是当前建材行业的另一大首要任务,淘汰复合32.5强度水泥对发展绿色建材,实现建材的绿色产业化,也是一步必要举措。
复合32.5强度水泥可以大量消纳工业废渣,但是,未来当绿色建材的发展进一步形成规模和产业化时,消纳工业废渣的任务就不止压于水泥工业的身上,因为复合32.5强度水泥被淘汰而滞留的大量工业废渣,一部分可以通过提高高标水泥的市场占有率得到合理分配,另一部分,则可以应用于多种绿色建材生产的环节中。
也就是说,未来,新型绿色建材也要承担起消纳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的重担,复合32.5强度水泥以高掺杂比为存在的理由已难以成立。
继续毫无限制的生产低标水泥,对中国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将始终是一种羁绊。目前,我国的混凝土强度始终徘徊在C20、C30,也导致大部分中国建筑的寿命要远远低于国际建筑,以至于许多老百姓都喟叹:现代化程度越高,中国建筑的寿命越低。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任务向建筑和建材两大行业袭来,这不仅仅是要求所使用建筑材料的绿色程度,更包括了绿色建材所支撑的建筑能够为中国留下更多的百年面孔。
发展高标水泥,继而带动高强度和高性能混凝土产业的发展,这是符合传统水泥行业绿色化发展的清晰脉络。
在发展中国建材绿色化产业的大计之下,复合32.5强度水泥也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未来 淘汰之路要怎样走
复合32.5强度水泥将被作为落后产能退出历史舞台,已成定局。但是,这个淘汰的过程和操作方式,还相当复杂,不仅仅需要行业人从意识和行动力上突破障碍,更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这或许是一个漫长的征程。
目前,关于淘汰复合32.5强度水泥的实施步骤和合理规划,还在商讨和筹划的过程中,因此,对于现阶段行业内所纠结的问题,我们通过收集和整理,试图给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领军企业提供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复合32.5强度水泥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一刀切”的方式是否合适,是不少行业专家和企业家提出的疑问。
比如,中国广大农村建设和偏远区域的基础建设,目前,复合32.5强度水泥的应用率占据主导地位,低标水泥被淘汰,而其他水泥品种的生产力度远远跟不上,这段可能不短的滞留期,将如何保证各种基建项目的进程?逐步淘汰将率先从哪些区域率开始?是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步骤的实施。
淘汰复合32.5强度水泥,也意味着将有一大批小粉磨站被淘汰出局,这对于大中水泥企业的发展是个利好消息。但是,研发和生产高标水泥的投入成本,每吨产量比低标水泥要多出30至50元钱,按千百吨计算,生产成本将高出几倍。
生产成本的增加,国家退税政策也将随着复合32.5强度水泥的淘汰而有所转变的情况下,如何从金融政策和行政支持的角度给予全新的扶持与帮助,也是在淘汰落后产品的同时,要为企业做好筹划的待解之题。
另外,淘汰复合32.5强度水泥,对于水泥行业发展商品混凝土(商砼)是个绝好政策。如今,众多水泥大企业都已经涉及商砼产业链的延伸,但大多数并未将商砼的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研发和创新。
在取消落后产能的同时,如何下大力度将高标水泥、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等绿色产业链做大做强,则是政府、协会、市场和企业共同从各个角度攻克的课题。
尽管在这条淘汰落后产品的路上,还有很多待解之题需要细化和完善,但是,在政策下达的半年时间里,一部分区域和龙头企业已经开始了规划和行动。
青海省省长郝鹏近日在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明确指出,青海省力争在年内淘汰复合32.5强度水泥50%的产能。
以往,新疆水泥行业生产复合32.5强度水泥占比达六成,淘汰复合32.5强度水泥对新疆水泥行业的影响很大,新疆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对省内水泥企业作出指示,提醒相关水泥企业及早做好应对准备。
此外,广东、广西等水泥行业发展较快的区域,也都针对此政策开始制定规划步骤。
包括海螺、广东塔牌等不少大型水泥企业,都对淘汰复合32.5强度水泥的政策表示支持。他们认为低标水泥是上世纪80年代为了减少水泥短缺、促进发展而降低标准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低标号水泥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低标水泥的生产现状,非常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无论从化解现阶段产能过剩的角度,抑或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淘汰复合32.5强度水泥都是必然之举。而未来,不仅是复合32.5强度水泥将退出历史舞台,其他低标号水泥产品也同样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成为被淘汰的对象和目标。
淘汰落后、推动先进,冲破旧守、鼓励创新,这是行业前进和发展的规律,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水泥行业中的具体体现。
2014年,将是复合32.5强度水泥正式走上淘汰之路的起始年。今年,在这条淘汰路上,水泥行业将会走多远?将会取得哪些实质性的成绩?都将是我们持续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