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3月4日在政协分组讨论会上表示,深化国企改革需要政府在配套改革方面多做一些文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黄淑和表示,深化国企改革这篇文章必须做好,否则将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深化国企改革应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要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进改革的深入;二是客观因素,不是单靠国企自身就能做到的,需要政府在配套改革方面多做一些文章,比如很多国企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不解决就难以提升竞争力。
化解产能过剩可推动企业“走出去”
民进中央在《关于运用市场化手段化解产能过剩的提案》中建议,要消除产能过剩的体制性因素,建立统一协调的产能化解政策联动机制。
同时,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实施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还应加快推动企业“走出去”。对于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已进入产业发展成熟阶段、存在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的传统制造领域,支持企业通过联合建立境外工业园区等方式,加快“走出去”步伐。
可持续增长是改革的目标和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内需大市场是中国最突出的优势,通过改革释放的内需可以支撑中国经济未来10年7%左右的可持续增长。可持续增长既是改革的目标,也是改革的重要条件。当前中国面临的矛盾风险因素在增加,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等方面存在潜在风险,都需要靠改革化解,同时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速,否则市场失去信心,引发资金外流,也对发展不利。
积极推动国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陈代富认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但同时要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石化总经理朱建民表示,今后国企要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建立起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地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公司内部要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的责任追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