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水泥混凝土建材行业管理咨询专家冯晨晖的一篇题为《1314,没有一生一世,只有要生要死》的文章引起了业内关注。冯晨晖预判,2014将会成为决定中小水泥混凝土企业生死的年份。现金断流,随时会威胁着不少企业的生命,在恶劣的环境下,活下来才是硬道理!
那么,决定生死的年份为何是2014年?哪些企业会活下来?怎样才能活得更好更久?
中小水泥商砼企业面临多重困境
用冯晨晖的话来说,对于中小水泥商砼企业,不是今年才难,是一直都很难,而2014年,或许是积累的各种困境的集中爆发。
首先,从产业政策来说,目前国家产业转型的重心不是混凝土行业,而银行资本一贯跟着产业政策流动,令大量垫资的水泥混凝土企业现金流更紧张。对于市场竞争能力弱的中小水泥商混企业而言,获得银行资本支持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而民间借贷,则令那些营运能力不足的企业雪上加霜,利润甚至都还了高利贷。
其次,近两年无论是水泥还是混凝土行业,大集团并购逐渐趋于理性。据冯晨晖了解,某大型水泥商砼集团在2013年全年,明显放慢了并购脚步,而是将重心转入管理整合。很显然,大规模并购搅拌站的日子已经过去,企业想要通过被高价并购而退出市场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与此相反,对于资金实力强,与银行关系“铁”的上市公司来说,2014年则可能焕发勃勃生机。如中建集团旗下的西部建设,受益于未来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向西部地区倾斜的同时,在整合中建商混和中建集团旗下的一大批商混企业之后,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又如,上市混凝土企业海南瑞泽,2013年12月实施走出去战略,9000万收购金岗水泥20%股权,使公司快速进入水泥生产与销售领域,打造完善的产业链,进一步降低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未来前景看好。
探索生存之道需多方下功夫
“大浪淘沙,存活下来的将是那些资金实力较强,或融资能力较强,或精细化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冯晨晖说。未来的市场竞争更是产业链的竞争,石灰石矿山、水泥、商混、砂石骨料、商用砂浆、外加剂……任何一部分都是提升产业链竞争的关键。
从产业链完备性的角度考虑,冯晨晖认为,海螺水泥等对于商混板块的观望不会太久。如果继续坚持不进入商品混凝土,显然,随着各大水泥企业在商混板块的进一步并购整合,海螺水泥将会面临产业链不完备的风险。“目前海螺处于观望状态的原因,或许还是在试探水深水浅,最终要不要进入,取决于别人进入对自己的影响程度”。冯晨晖说。
而对于存活下来的中小企业,如果不计划依附大型企业,则需要在提升自身竞争力上下功夫,立足精细化管理,深化产业链布局。无论是水泥企业还是混凝土企业,都要从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眼睛不能只盯着自己,应该关注客户、关注区域和行业。众所周知,混凝土行业是一个进入门槛低、管理相对粗放、市场集中度不高的行业。虽然以中国建材、华润、冀东等为代表的一批水泥企业在混凝土行业里大量进行并购整合,但总体而言市场仍然比较分散。企业须下功夫改变过去粗放管理的习惯,提升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适时进行产业链布局,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