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本站动态 » 正文

[砼网视点]2013年混凝土行业大事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20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钱智焘
核心提示: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里,我国的混凝土行业稳步发展,呈增长态势。据相关网站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国混凝土行业产值接近6000亿元,商品化率超过40%。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里,我国的混凝土行业稳步发展,呈增长态势。据相关网站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国混凝土行业产值接近6000亿元,商品化率超过40%。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消费与制造国,而围绕着混凝土行业的相关产业也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据悉,2013年水泥行业利润预期将超过800亿元,有望成为历史第二;混凝土行业使用的砂石骨料使用量巨大,预计产量超过100亿吨。同时,铁路热潮再起,基础建设投资到位,促进了2013年混凝土行业的增长。

此外,2013年中,混凝土行业也发生了形形色色的事件。小编经过整理并罗列了其中的几件,供各位砼友回顾。

1.并购重组之后的“婚后”生活

2012年,混凝土行业内发生了2件无人不晓的大事。一是中国建材集团疯狂收购混凝土企业,从行业新丁一跃成为龙头老大;二是西部建设收购中国建筑旗下包括中建商砼在内的混凝土业务,开始了西部建设的全国之旅。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并购重组之后,如何有效的利用资源,妥善的经营公司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重点。而2013年则正好考验了这两大企业的“婚后”生活。

中国建材

中国建材集团在2012年以旗下四大水泥子公司(中联水泥、西南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为中心,对区域内的混凝土企业进行了大肆收购。短短一年,中国建材旗下的混凝土公司数量就达到了近200家,混凝土产量暴增至3106.26万方。同时,根据中国建材半年度的报告来看,2013年上半年,中国建材集团混凝土产量达到了3475.4万方,混凝土业务销售收入达到了103.7亿元,约占总收入的20%。砼网认为,全年集团预计可完成混凝土产量超过8000万方。

但是,到了2013年4月,集团便暂停了收购行动。原因在于集团的负债情况并没有改善。根据中国建材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82.34%,较2012年年末增长了0.23个百分点。此外,在本网先前的《2013年混凝土行业整合现状》
(相关链接:http://www.cnrmc.com/news/show.php?itemid=1153)一文中提及了中国建材集团存在着严重的商誉黑洞,再加上应收账款问题也找不到有效地解决方法,在这三重压力之下,中国建材集团负债压力越来越大。可见,中国建材集团还没有完全适应混凝土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并购后的“婚后”生活过的并不如意。

西部建设

并购前,西部建设雄踞西部地区,凭借对新疆重点地区的合理布局,成为了西部地区混凝土行业的龙头。2012年,西部建设混凝土产量达到651万方,业务收入达到了21.19亿元。另一方面,中建商砼依托中建股份,近几年混凝土业务规模快速扩张。2012年,混凝土产量达到了1008万方,业务收入达到了33.7亿元。同时中建股份本身也保持着每年15%的稳定增长,进一步保证了混凝土业务的长期发展力。

中建股份近年营业情况走势图

中建股份 (1)

(数据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
 

并购后,西部建设以中建商砼为跳板,开始向全国迈进。据悉,西部建设正在对华中、华北、西南等多个区域进行战略布局,在新疆、武汉、成都三大成熟市场和西安、福州、天津和兰州4个培育市场建立租赁、新建搅拌站。此外,公司还在福建、沈阳两地建立子公司,快速增强公司实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数据显示,西部建设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4.8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26.3%;净利润达1.4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20.6%。因此,并购后的西部建设或将成为我国第一家凭混凝土业务做大的大型企业。

2.原材料价格疯涨 混凝土利润严重受创

  受城镇化影响,2013年商品混凝土价格一改2012年疲态,逐步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3年全国混凝土均价达到了339元/方,较2012年上升了近10元/方。水泥方面,价格走势主要呈“旺增淡减”。到了年底,价格开始出现猛增,也同时带动了全年水泥行业利润的上升。

2013年年初,基础建设等项目便已经早早开工,带动了水泥价格第一波上涨。数据显示,华东、东北及西北等地区都相应出现了价格上涨,增幅较大的超过了30元/吨,直到年中淡季才开始回落。到了第四季度,全国大部分地区受雾霾“侵袭”,环境污染严重。政府对此采取“限量减产”的政策,大部分区域水泥企业开始停窑,水泥市场出现供不应求,水泥价格也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数据显示,华东中南等地区从10月开始至年末,水泥价格上升最为明显,增幅达到了50元/吨。到了12月,多个地区价格突破400元/吨,超出了预期。

水泥价格1


另一方面,砂石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2013年前三季度,砂石价格都相对较为稳定。到了第四季度,砂石供应变得紧俏,价格自10月开始不断攀升。以上海,江苏为例,12月末上海石子价格达到了106元/吨,较9月末增长了50元/吨;砂子价格达到了112元/吨,较9月末增长了42元/吨。江苏方面,12月末该地区石子价格达到了83元/吨,砂子价格达到了81元/吨,都较9月末翻了一番。

此外,个别地区在年中就出现上大幅上涨。2013年4月中旬,由于浙江杭州德清航区矿区码头出现了堵船,该地区砂石供不应求,价格节节攀升。数据显示,当时原材料价格直线上升,石子价格从48元/吨,攀升至70元/吨;黄沙价格也从40多元/吨,攀升至近70元/吨。

在原材料疯涨的情况下,混凝土价格也一路飙升。从下图可以看到,自年初开始,除了受传统淡季影响出现价格小幅下滑以外,全年价格几乎都呈上升趋势。到了第四季度,混凝土价格更是达到了全年峰值。几乎每个地区的混凝土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华东地区更是突破了400元/方大关。

混凝土价格1


不过,混凝土价格的上涨非但没有让混凝土供应商开怀大笑,反而个个眉头紧缩。据知情人士透露,混凝土价格的上涨根本是杯水车薪,赶不上原材料的上涨幅度。另外,供应商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大多是定价合同,市场上的混凝土价格上涨根本与其无关。这也导致了混凝土企业的亏损越来越大。该知情人士还坦言,以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我们不求保本,只求少亏。可见,原材料的疯涨并没有为混凝土企业带来利润,相反,严重的亏损或将导致企业奄奄一息。

3.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或面临倒闭潮

目前,混凝土市场仍然处于小而散的状况,往往一个省市内存在着数不胜数的混凝土中小企业,集中度偏低。这导致了行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混凝土企业生存艰难的问题。

以江苏常州为例,该市存在着36家混凝土企业,稍具规模的有22家。但是其中最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不到10%。此外,统计显示,该市混凝土年产能可达到6000万方,但是实际需求仅只有1600万方,最高年份也不过1800万方,近六成产能过剩。再加上应收账款问题,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又遇上了2013年原材料暴增,使得混凝土企业利润一降再降,该市已经出现部分混凝土企业相继倒闭的情况。

无独有偶,广州市混凝土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也比较严重。据广州市建委表示,该市混凝土需求远低于混凝土生产能力,导致企业间打恶劣的价格战,混凝土价格远低于同是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等地,企业情况岌岌可危。

综上所述,目前市场上混凝土企业多如繁星,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中小企业扛不住竞争压力,被迫倒闭,未来甚至或将出现倒闭潮。小编认为,产能过剩问题迫在眉睫,欲要治理,除了目前盛行的兼并重组外,更应该注重市场布局,切忌盲目投资,再加上政府部门与企业间相互配合,才能使产能过剩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4.深圳“海砂门”事件

3月初,华润涉嫌使用不合格海砂混凝土遭央视曝光。随后,深圳市住建局立马进行突击检查,并发现存在包括华润在内的31家混凝土企业涉嫌使用不合格海砂。对此,深圳市住建局依法做出了处理。事件发生后,由于牵涉到多家大型相关企业,因此业内反应强烈。其中,华润集团股市因此受挫,3月18日股价下跌7%;深天地也因“海砂门”事件,净利润受影响约200万元。对此,小编希望各大企业能引以为戒,为我们营造一个质量可靠的住宅环境。

相关链接:http://www.cnrmc.com/news/show.php?itemid=78763

5.江苏常州混凝土价格垄断事件

11月末,常州混凝土价格遭垄断一事也在业内逐步传开。据悉,常州建筑市场中的22家混凝土供应商坐在一起讨论,凭混凝土协会的名义,并以原材料紧俏为由,抬高混凝土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0元/方。此外,无锡市场也有相同情况发生。事情发生以后,曾一度无人治理,管理部门互相“踢皮球”导致下游施工单位苦不堪言。最后,江苏省物价局出面受理了此情况,并对涉案的37家混凝土企业依法做出了处罚,罚款金额达3700余万元,创混凝土行业记录。小编在此提醒砼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希望各位不要为蝇头小利触犯法律。

相关链接:http://www.cnrmc.com/news/show.php?itemid=84243

6.混凝土市场乱象丛生

近年来,混凝土行业得到大力发展,增速呈高速发展趋势。并且,由于其门槛低,利润高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混凝土行业。但也是因为如此,导致了目前混凝土市场鱼龙混杂,无资质的企业比比皆是。虽然相关部门已经着手管理,但是收效甚微,部分地区依然我行我素,市场乱象丛生。

(1)浙江丽水:企业以租代征非法占地 执法部门听之任之

2013年5月中旬,某杂志记者对浙江丽水的混凝土市场进行了调查。据当地村民反映,中凯建材与嘉城混凝土公司虽然是招商引资而来的建材企业,但同时也是没有合法手续的违法企业。据悉,两家企业通过以租代征占用土地,嘉城公司占用的更是基本农田,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但是作为执法部门的大港头中队却听之任之,对该问题避而不谈。此外,上述两家企业还存在着环保、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却也不见执法部门有所行动。目前,也只有希望上级部门插手管理,早日给当地村民一个说法。

相关链接:http://www.cnrmc.com/news/show.php?itemid=80238

(2)河南滑县:无资质企业扰乱市场 主管部门执法不严

2013年6月末,某报记者对河南滑县的混凝土市场进行了明察暗访。调查后发现,该县正在运作的混凝土搅拌站数不胜数,但是真正持有资质的仅有4家。不仅如此,该县还存在着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问题,着实让人对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捏一把汗。该记者随后走访了相关主管部门,对于市场上的问题,该县散办主任只用“没有执法权”予以回应。长期以往下去,不仅市场秩序紊乱,建筑质量也存在着严重的隐患。

相关链接:http://www.cnrmc.com/news/show.php?itemid=81202

(3)山东济南:企业普遍提供虚假试件 行为已成行业潜规则

2013年6月,济南相关部门对建材公司进行检查时候发现,济南金顺源建材有限公司存放71组标识信息不全或已超龄期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涉嫌为在建工程提供虚假检测试件。而济宁冠宇混凝土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更是存放了468组虚假试件,令人瞠目结舌。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节约成本,大多企业都采取了这种手段,因此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了行业潜规则。相关部门对此表示,会对此类违规行为进行严格排查。

相关链接:http://www.cnrmc.com/news/show.php?itemid=81009

7.32.5标号水泥即将取消 将利好大企业混凝土业务

  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广高标号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尽快取消32.5复合水泥产品标准,逐步降低32.5复合水泥使用比重”。据悉,取消32.5水泥的行动最快将于2014年7月份正式开始。此举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改善水泥行业目前产能过剩情况。

作为水泥的下游行业,如果32.5标号水泥完全取消,对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据广西鱼峰混凝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青川表示,本身公司就偏向于使用42.5标号的水泥,取消32.5标号水泥之后,反而可以有效地推广高性能混凝土,从公司的混凝土业务未来发展而已,可以说利大于弊。对此,广西塔牌混凝土投资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徐达井也表示同意。

不过,由于类似广西塔牌及广西鱼峰这样的大型混凝土企业来说,他们生产技术完善,并不在意水泥的标号问题。不过对于那些中小型混凝土企业而言,低标号的水泥仍然是他们的首选,这也是目前混凝土市场上仍然流行低标号混凝土的原因之一。因此,虽然高性能水泥及高性能混凝土是未来趋势,但是对中小型水泥及混凝土企业而言,32.5标号水泥的取消将会对其经营情况产生影响。

相关链接:http://www.cnrmc.com/news/show.php?itemid=84510

8.绿色建筑推广进入实质阶段 混凝土行业将遇新机遇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起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建筑物。2013年,发改委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绿色建筑联合方案》,表明我国将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随后,19个省份相继推出有关绿色建筑的相关规定。并且大部分方案中都提出从2014年开始,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资新建的公共建筑以及重点城市或地区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这将标志着绿色建筑已经被提上了台面,进入了实质阶段。

对于混凝土行业来说,绿色建筑的推广实施是一大机遇。首先,绿色建筑对混凝土的要求更为严格,需集中搅拌混凝土和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彻底消灭“现拌”的情况,能有效地治理混凝土行业脏乱的问题。再者,绿色建筑对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在生产混凝土时,掺加经加工的工业废渣作为活性掺合料,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这样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行业中普遍技术较差的问题。

此外,绿色建筑的实施对混凝土行业的好处还包括:
(1)促使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水泥用量,减少CO2的排放,保护环境。
(2)促使企业生产出高性能高耐久性的绿色混凝土,寿命周期长,减少重复维修费用及二度污染。
(3)加强企业对废水废料的使用,制造出能循环利用的再生混凝土。

展望

新的一年,新的期望。宏观方面,2014年铁路投资计划为6300亿元,未来仍存在着上调空间。2013年房地产投资达到了86013亿元,较2012年增长近20%,相信2014年将继续走高。市场方面,混凝土行业的应收账款,产能过剩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在加上原材料价格暴涨,更是雪上加霜,未来混凝土企业生存将更为艰难。据最新消息,宝钢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挂牌以经营不佳转让上海宝嘉混凝土有限公司股权,这会不会是“倒闭风暴”前的征兆呢?此外,2014年,政府开始着眼于绿色建筑的发展,对环境的保护予以了重视。这也将进一步推进预拌混凝土的发展,从侧面利好混凝土行业。因此,展望2014年,混凝土行业喜忧参半,机遇与挑战并存。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