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到4月是上市水泥公司披露年报的窗口期,水泥上市公司业绩是否如外界所说的大幅下滑,还是会通过去年四季度的触底反弹而力挽狂澜?现在还无法妄加评说。但回顾2013年的水泥行业,几重压力的多方袭来,着实另水泥企业倒吸一口冷气。
“产能过剩”、“绿色环保”、“雾霾”毫无疑问成为2013水泥行业的关键词,这也是水泥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三件大事。
欣慰的是,这些领军企业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积极作出表率,以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全行业突出重围。
化解产能过剩有新意
近几年,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总是被反复提及。从部分过剩,到全面过剩;从“去库存”到“去产能”,产能过剩几经化解,几经无奈,仿佛陷入了越治理越过剩的怪圈。但在过去的一年,通过大企业集团的兼并重组,以及实施走出去转移产能等战略,让行业看到了曙光。
身为央企的北方水泥延边区域公司,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胸怀全局,不与国内本地区的水泥企业争市场,而是依托地缘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了一条减轻国家负担的化解产能过剩的路子。
2013年,延边公司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平壤贸易会社合作建设一条2500t/d熟料生产线和年产120万吨水泥粉磨站工程。
这一合作方式充分发挥了企业的地域优势,既能化解国内产能过剩压力,还能提高我国领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说为全国水泥行业同类企业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化解路径。
除了企业自身努力寻求化解良方外,还有一些大企业集团积极支持行业协会的工作,参与行业重点活动的举办。
比如,2013年10月18日,亚泰集团协办了中国建材联合会“遏制水泥新增产能及水泥技术装备研发万里行活动”(东北站)。此次活动对扭转现阶段水泥全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及促进第二代水泥技术的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无论以哪种形势化解产能过剩,这些领军企业都将起到带动示范作用。如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所说,大企业要充当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充当联合重组的主力军,充当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踏上绿色征程有创意
2013年12月5日,由香港环保促进会主办的“香港绿色企业大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
此次是华润集团第三年参加该奖项的评选,并已连续三年获得“优越环保管理奖·金奖”。同时,华润水泥荣获“优越环保管理奖—服务提供者·银奖”。
几乎同时,金隅集团获得了第六届北京影响力绿色生态传媒大奖。在获此殊荣的不久前,金隅向邯郸市委市政府送交了“森林工厂”规划,要将周边2000多亩石灰石荒山开发成森林公园,这也进一步践行了金隅集团提出的转型目标“政府好帮手,城市净化器”。
除了斩获各项殊荣外,也有一些企业在2013年探索出新的节能减排技术。比如韩城尧柏水泥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徐德龙院士合作,在公司内设有徐德龙院士循环经济工作站,采用徐德龙院士研发的高固气比预热分解煅烧技术,建成国内第一条生产线。
较之传统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技术,这项技术在节能、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增加设备产能和对劣质原燃料的适应性方面具有显著技术优势。
过去的一年,这些领军企业取得的新突破是行业典范,更是一种激励,同时也开启了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为打造水泥行业的绿色进程打下坚实基础。
应对雾霾危机有诚意
实际上,早在奥运期间,因为水泥行业的“高污染”,就已经有多省市地区的水泥企业加入了停窑、减产保护空气质量的行列。而在2013年雾霾大面积爆发后,包括北京、河北在内的多地水泥企业也开始协商停窑。
河北作为雾霾的重灾区,理应重点采取措施治理雾霾。2013年12月18日,河北省石家庄市集中拆除了18家水泥厂,以治理大气污染。
作为区域内的榜样企业、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冀东站了出来:冀东水泥对40条水泥窑生产线进行改造。
在实现低氮燃烧器或通过改造实现分解炉分级燃烧后,冀东水泥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从过去的800毫克/立方米降到了450毫克/立方米以下,下一步公司还将实施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等技术,继续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最低将降至320毫克/立方米以下。
截止到2013年下半年,冀东水泥已经完成了11条生产线分级燃烧和15条生产线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改造,成为国内水泥行业开展氮氧化物减排工作的标杆企业。
“今年我们要完成40条水泥窑氮氧化物减排项目生产线改造,到明年完成公司所有生产线脱硝减排项目,实现氮氧化物减排30%的目标。”冀东水泥董事长张增光早在2013年就信心十足地说道。
面对雾霾危机,即使有些专家并没有把水泥认定为最大污染源,但水泥行业的领军企业仍然没有丝毫松懈,积极投身到治理雾霾的大军中来。这也是他们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