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分析前,先罗列一些数据,作为备用:
1.水泥产量(约等于销量)
2000年到2012年分别是:5.97亿吨、6.61亿吨、7.25亿吨、8.62亿吨、9.70亿吨、10.69亿吨、12.37亿吨、13.61亿吨、13.88亿吨、16.46亿吨、18.68亿吨、20.63亿吨、21.84亿吨,2013年预计23.6亿吨。
2.历年全国城市住宅竣工面积/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比较
2000年:4.76/1.41亿平方,占比37.52%
2005年:6.61/4.37亿平方,占比66.11%
2008年:7.60/5.43亿平方,占比71.45%
3.统计局数据:
2012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5667万平方米,比上年降低19.5%,土地成交价款7410亿元,下降16.7%。
201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13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比2011年回落2.6个百分点。
2012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7341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28964万平方米房屋新开工面积17733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3068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9942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9043万平方米。
4.新闻:
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上行明显
2013-12-17南方都市报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181055万平方米,增长11.5%,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31849万平方米,增长10%。其中11月份住宅新开工面积环比大增121.3%,同比增长54.4%
201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超3万亿。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12月27日,2013年,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3.04万亿元,已大幅超过去年,同比增长46.34%。
温州市区地产项目开发周期普遍缩短至4个月。在新一轮房地产新政重压下,全国知名昂起开盘周期普遍缩短。为寻求资金高周转,今年全国开盘速度较快的前10家房企,从拿地到开盘普遍缩短到8个月左右。但与温州房企相比,仍是不值一提。其中,…,开发周期不到4个月。
2013年全国商品住房销售面积至少将突破12亿平方米
社科院称2020年实现一户一房,人均住宅面积35平方米。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报告显示,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2.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26.2平方米。
搜狐视频:金价创32年来最低遭抢,市民一小时买金一千万
5.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统计
1946-1949年,平均1140万左右
1950-1959年,平均1700万左右,
1960年1402万
1961年949万
1962-1969年,平均2700万
1970-1979年,从2700万/年逐步下降到1715万
1980年-1989年,2250万左右
1990年到1999年,从2374万逐步下降到1827万
2000年到2011年,稳定在1600万左右
2012年反弹到约1800万(龙年)
已经过去的2013年,水泥行业与往年一样,价格和销量依然忽高忽低。很多人对下半年的行情并不乐观,结果四季度价格却飙升到相对的高位(与房价比、与国外同行比,还是低得可怜)。和过去一样,水泥行业在收获第四季度效益的同时,又在贪婪地规划着来年大干快上,图谋有个更好的收成。这样的图谋,结果大多是事与愿违,2014年,会是例外吗?在猜测之前,笔者试图对影响流域水泥销售量价的因素作浅陋的分析。
影响因素一:季节性的影响
基建项目进度的季节性不平衡,决定了不同季节的需求是不均衡的,即同样的水泥总产能,全年产能严重过剩,但四季度有可能是略有短缺的。而所对应的一季度的市场需求量往往只有四季度的50%左右,加上水泥作为低值易受潮变质的产品,社会无法大量储存,过剩程度会非常大,生产企业为了在淡季多占市场,势必会杀价出货。2014年预计也不会例外,从这一层面来看,水泥企业远没有达到垄断的境界,包括海螺等大集团,还是有可能会在淡季的拼杀中把价格打到250元/吨左右甚至更低。
影响因素二:气候异常的影响
一年四季气候不同,大家都有个事先判断,但气候异常,就不一样。比如2013年9月起,长江中下游地区几乎没有下雨,对施工非常有利,结果各水泥厂家水泥销售一空,纷纷涨价,还有许多厂家因为心理定势的影响,加上上半年销售形势平淡,不敢及时涨价,结果导致货物供应超紧张,出厂水泥需要长期排计划,一些聪明的销售人员也乘机获益匪浅。
影响因素三:换届的影响
2012年下半年、2013上半年,作为老一届退位和新一届接任的交接期,官方和民间自然会出现观望,所以行情会趋于平淡。2013年下半年开始,大局已定,方向明确,自然有利于水泥的销售和量价的回升。
影响因素四:突发因素和环保升级的影响。
2003年上半年瘟疫影响下,经济增长不利,在下半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结果下半年水泥市场大好。2011年下半年,各地为了完成单位gdp能耗指标,强行拉电限电,也带动水泥形势看好。今年冬季,京冀晋因为雾霾影响,大量紧急关停水泥企业,客观上减少了北方水泥对南方市场的影响。
影响因素五:上下游和区域外的影响
淡季时,上下游互相倾销,价格很快会落到低点。旺季时,某区域率先涨价,其他区域水泥会迅速向该区域发货,导致其原有供货范围供货紧张,价格顺势而起。长江黄金航道和长三角地区密布的运河网络,使得价格的传递变得非常快。这也使得某个大型企业为了保持价格,甚至在旺季的时候也需适当的限产,以保持整个区域的产销平衡。
影响因素六:过去行情的反向影响
前一年行情较好时,企业对来年也会乐观,客观上促进了生产积极性的提高,结果往往会导致来年生产过剩,行情平淡。前一年行情较差时,企业对来年也会悲观,客观上促进了生产积极性的低落,结果往往会导致来年淡季生产不足,旺季行情看涨。上半年行情较好时,下半年往往旺季不旺;上半年行情很差时,下半年却会有意外收获。典型如2004年,上半年承2003年火爆的行情,湖北水泥价格稳定在280元/吨左右,结果下半年竟然掉到了175元/吨,企业差点完蛋。
影响因素七:大企业策略的影响
看最新的水泥熟料百强榜,中国建材、海螺集团等10强企业的熟料产能合计已经达到了近8亿吨,约相当于2013年水泥市场实际销售水泥所需熟料量的50%以上。可见,大企业不可能再作为单个企业孤立运营,他们的一举一动,会对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国建材执行以销定产的市场策略,客观上对水泥价格起到了稳定的作用;海螺集团在淡季时的低价倾销,客观上也是为其他优势企业消灭了许多旺季时的竞争对手,也对全年水泥价格的相对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两大集团的二人转,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大小企业之间的博弈策略,也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淡季时,大企业为求满产满销,以低成本的优势挤压小企业,小企业势必只有把价格放到息税折旧前成本死撑,这种状况下大企业的短期效益也会降低。反之,小企业在旺季快结束时,提前放水,对大企业来说,也很难受:不跟进,市场受到侵蚀;跟进,小企业继续掉价,价格很快一落千丈。我们追求的目标是稳价,但实际上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除非大企业占有足够多的市场份额,小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足够小,在淡季时,大企业率先让步。
在窑线建设渐趋尾声的时候,窑线企业积极配套自身的水泥粉磨能力,也在客观上减少了水泥市场低质低价水泥的供应量,从而在整体上改善了水泥行业的供需环境,2013年四季度旺季时,许多粉磨企业的熟料不再得到充分供应,即是这一改变的效应体现。笔者再一次断言,大部分独立的粉磨企业是没有前景的,见好就收,退出是明智的选择。
影响因素八:房价趋势和房地产政策的影响
房价趋势看涨时,会带动房地产投入的增加,从而带动水泥消费的增长;房地产投入的增加,会带来政府土地收益的增加,政府有钱了,也会带动水泥消费的增加。
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不要看它表面的文字,要看对市场的实质性影响,比如2012年末出台的国五条,政府的本意是控制房价,结果老百姓害怕新政出台后,会丧失购房资格,纷纷在新政正式实施前,抢先下手购买,导致一线城市房价大涨,客观上带动了房地产投资的增加,对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的水泥销售是由好处的。
我们需要预先准备的,是2013年一线城市房价上涨、销量大增带来的土地供应大增,必然进一步带来的后续效应,即2014年下半年开始,新房供应大量增加后,房价滞涨,老百姓购房欲望下降,可能导致2015年日子会难过得多。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房地产调控的总体思路是扩大供应,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最近一次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申了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但国土部最新的数据是现有耕地20亿亩出头,比原有的数字多出了2亿亩,大家可以体会其中的智慧。在今后的10年里,如果中央指挥得当,房价会是一个起起伏伏的波浪过程,在浪底和浪顶,老百姓都会出手购买房子,水泥销售会好一阵;在浪中,老百姓大多会选择观望。今后十年,房价如果总体平稳,是国家和民族的大运气,但最终相对于居民收入的增长,住房价格实际必然是下跌的,大部分国民也在此过程中完成了购买住房的过程。到时候,房子基本上以居住功能为主,房地产行业逐步退出百姓仇恨的热点,退出政府勤政的范围,水泥的主要作用也转变为修修补补。
附:
新闻: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上行明显
2013-12-17南方都市报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181055万平方米,增长11.5%,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31849万平方米,增长10%。其中11月份住宅新开工面积环比大增121.3%,同比增长54.4%
影响因素九:人口年龄结构和民族消费心理的影响
从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看,60、70年代是人口出生的高峰期,并且这一代人是改革开放后的劳动力核心人群,也即是主要收入阶层。这两个年代的人口到目前年龄基本上在35-55岁左右。他们中的好多人选择在城市生活,他们的下一代已经或即将在城市落户,这就是10年来房地产市场随着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带动起城市化的发展而兴旺发达的主要因素。
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需求与人口年龄结构对应的供需拐点。如果以2013年全国水泥供应量23.6亿吨,对应全国1000--1200万套商品住宅销售和更高的在建规模而论,显然房子的新增供应量已经超过了每年新增人口的住房需求,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口每年不到1800万,对应的正常年度住房需求不会超过每年900万套。而再过10年,60、70年代出身人口的年龄达到45-65岁,如果按照大部分人要么在55岁之前为自己在城市购房,要么在之后选择替子女在城市购房,两项只选一项,可以判断出购买力的衰减趋势即将出现,10年后必将大幅衰减。
我们还要看到,农村的大量的按照现有政策没有统计在城市房地产开发范围的住宅,实质上也是房地产的组成部分,在小汽车普及和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这些住宅会逐步分流和入住一小部分城市人口。边远农村的建房在帮助我们现在的水泥企业消耗水泥后,到时候则会变得用处不大,关键原因在于大部分年轻人还是喜欢城市。城乡分立的二元建房体制,也从另一层面打破了国外水泥累积用量、人均峰值的正常逻辑,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水泥用量达到全世界60%的道理。这一问题的反面,是我们还要充分注意,一旦小产权房、农村房实行登记确权,在农民资产价值得以提升的同时,所带来的对水泥行业的巨大冲击。
结论:
还有好多影响因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也不想再多赘言。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事先得出结论,但影响因素太多,结论往往不可能和未来的实际一致,故不好轻易下结论。在此,笔者的唯一的结论是惶恐,特别是在大家开心的时候,唯有小心应对。但求在暴风雨突然来临时,我们能有一间坚固的陋室,共同躲过风雨,还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