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股市 » 正文

中联重科疑局:高管增持后小非出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9-27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东方早报
核心提示:中联重科疑局:高管增持后小非出逃
  买入 

  股东名称19位高管 

  证券代码000157 

  证券名称中联重科

  买入价格约10.30元 

  买入数量80余万股 

  买入总额800余万元 

  交易日期2008年8月28日 

  卖出 

  股东名称“大小非” 

  证券代码000157 

  证券名称中联重科 

  卖出价格9.45元 

  卖出数量2114万股 

  卖出总额19969.1万元 

  交易日期2008年9月19日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报记者/林奇 

  这更像一个巧妙的局。 

  8月28日,中联重科19位高管集体通过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票,金额超过800万元。投资者信心大增,股价持续上涨。 

  9月4日,中联重科二股东佳卓集团承诺,在股价低于25元时无意减持。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增强。 

  9月19日,所有股票齐封涨停,中联重科现身大宗交易,“大小非”当天两笔减持共计2114万股,占流通股2.53%。 

  这种先增持造势,而后“大小非”减持出逃的现象引发了众多质疑。 

  高管集体增持 

  据中联重科公告,19位高管于8月28日通过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票,合计数量达80万余股,金额超过800万元。 

  据深交所公开信息显示,公司董事长詹纯新购入数量最大,他以10.32元买入了中联重科7.36万股股票,交易金额约76万元,董事刘权以10.26元购买了公司5.29万股股票,两位执行总裁张建国、殷正富分别买入5.2152万股和5万股股票,副总裁郭学红则以10.24元的价格买下了5万股。此前,这些公司高管均未持有公司任何股票。 

  公告后,中联重科19位高管组团增持一事,遭到媒体集中炒作。 

  “尽管股价被低估,但公司高管对于中联重科的发展充满信心,所以我们一起增持公司股票。”中联重科董秘李健达对媒体表示。 

  近期,中联重科股价最低点是高管增持前一天的9.93元,从8月28日以后开始逐渐走高。 

  9月4日,中联重科再发公告,公司二股东佳卓集团的大股东兴诚投资(实际控制人为弘毅投资基金)表示在低于每股25元时无意减持。公告称,本公司第二大股东佳卓集团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兴诚投资有限公司承诺,自2008年9月2日起,在未来12个月内无意减持其所控制的中联重科股份。 

  “佳卓集团是中联重科第二大股东,而弘毅投资基金是佳卓集团控股股东。按照基金公司管理办法,股市高涨时适当减持中联重科股票也是正常的。”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邱中伟表示,“但我们对其未来依然很有信心,也牵头参与了对意大利CIFA的并购,正因为看好,所以9月3日公告时,我们特地做出两大承诺,余下的中联重科股票,绝不在25元以下和12个月内减持。” 

  而事实上,去年以来,佳卓集团的限售股解禁后,数次悄然减持。 

  根据中联重科公告,其第二大股东佳卓集团在2007年8月30日至11月9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减持922.13万股,占总股本的1.21%;在2007年11月10日至12月31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公司股份717.868万股,占总股本0.9439%;又在今年7月25日至9月1日期间再次减持了119.9582万股,占总股本0.07886%。 

  令人玩味的是,在大非持续卖出的同时,公司高管却在自掏腰包买入公司股票。 

  “大小非”涨停板出逃 

  更令人惊讶的还在后边。 

  就在19位高管高调买入公司股票后、在二股东佳卓集团重诺低于25元不减持后,中联重科现身大宗交易平台。 

  这一消息发布后,股价横盘整理,9月19日跟随大势涨停,9月20日再度涨停。 

  两笔大宗交易,恰恰出现在9月19日,共计套现19969.1万元,一笔1208.05万股,成交价9.45元/股;另一笔906.04万股,成交价9.44元/股。卖方营业部均为中金公司交易单元,而买方营业部分别为招商证券交易单元和中金公司交易单元。 

  当天中联重科微跌2.63%,收于11.10元,大大高于大宗交易减持价格。 

  中联重科证券代表对理财一周报表示:“我们也注意到这两笔减持了,我们猜测可能是基金在减持,这种流通股东在二级市场的交易是没有义务公告的,而且有人减持必然就有人增持。一般我们只公告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的增减持行为,这次通过大宗交易平台的单笔减持股份占流通股比例并不大。” 

  “有过桥减持之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深交所的大宗交易系统显示,9月19日中联重科有两笔大宗交易,分别为906万股和1208万股。按《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定要求,已解禁限售股一个月内出售量高于公司总股本1%时,应通过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中联重科的总股本在15亿股左右,1%就是1500万股。这两笔大宗交易加起来总共2100万股左右,超过了1500万股的门槛,存在过桥减持的嫌疑。 

  8月28日中联重科高管集体增持80万股,9月3日公布二股东佳卓集团减持119万股。后中联重科接到佳卓集团通知:佳卓集团的任何股东减持需董事会批准,若双方意见不一致,不同意减持方有优先受让该部分股份权利;佳卓集团的大股东承诺未来12个月内无意减持中联重科,25元以下无意减持中联重科。 

  到现在为止,中联重科仍有部分小非股东并未发布刚性的不减持承诺,因此中联重科仍存在部分小非股东过桥减持的可能。 

  成长压力增大 

  今年上半年,中联重科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72.5%,每股收益0.59元,符合市场预期。 

  中联重科证券代表表示,前期高管集体增持,确实是高管非常看好公司的前景。目前整个全球有近1千亿美元的市场,可是中联重科去年只有80多亿元人民币的总收入,其中海外市场的收入只占10%,公司计划到2010年海外市场的收入提高到40%左右。公司未来主要竞争对手为三一重工、徐工股份等几家机械巨头,但是几家巨头各有所长,具体谁能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还不好说,只能由投资者自己判断。 

  中报显示,中联重科业绩贡献80%以上靠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械。 

  华泰证券机械行业研究员陈耀邦表示,我国混凝土机械大约有30%用于房地产建设,70%用于其他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宏观调控使得房地产行业的未来投资放缓,随着奥运结束,大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将有所下降,未来我国混凝土机械销售增速将有所下降。起重机械由于下游需求广泛,产品用途较广,同时随着人们对使用机械设备效率和效益观念的改变,预计未来我国汽车起重机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 

  兴业证券研究员朱学东认为,前几年高速成长的混凝土机械行业随着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而将放慢。另外,对地产调控的加剧将减少对其需求,预计增速将继续下滑。“对起重机械我们相对乐观些。原因如下:1.工业起重机与房地产行业关系不大,调控影响不大。根据这次调控有保有压的特点,我们认为国内起重机这部分增速回落不会很剧烈,保守估计15%以上。2.由于国内产品的性价比加上替代作用影响,出口增速未来2年也能保持在40%以上。3.综合判断,行业增速为25%左右,中联重科作为占有率比较高的公司,增速可能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朱学东表示。 

  “起重机械产品需求旺盛,供不应求,中联重科虽然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能,但目前公司起重机械仍然受限于产能瓶颈。”陈耀邦认为。 

  海外并购不确定性大 

  招商证券行业研究员刘荣认为,不必过于忧虑行业周期性,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产品多元化,环保机械居行业第一,增长达88%,因此,周期性风险相对较小。另外,公司通过收购CIFA试图开辟国际市场。 

  而在邱中伟看来,收购CIFA开拓国际市场,不外乎是抵抗国内宏观调控的良好武器。“CIFA今年上半年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同比增长20%,这就说明混凝土机械海外市场潜力很大,就CIFA的收入分布看,尽管西欧增长不明显,但中东、东欧、俄罗斯、印度的市场都非常好,这就说明全球化公司完全可以化解国内的宏观调控压力。” 

  “公司收购CIFA后的文化整合会比较困难,是否能够达到预期需要进一步观察。”朱学东表示。 

  但陈耀邦分析,工程机械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目前都在探索进行海外扩张,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中联重科海外扩张选择了并购的方式,而国内竞争对手三一采取了海外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公司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由于意大利企业的法律、税收、财务、市场管理等等与国内都有很大的区别,未来整合前景有待观察。公司计划融资2亿美元用于收购,按照1:6.9的汇率,以及5.7%的贷款利率,公司一年的财务费用为7866万元,公司进行整合将面临一定的财务压力。 

  光大证券分析师认为,公司试图依靠并购实现快速崛起,成为综合性工程机械提供商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外延式带来的增长很快,但公司管理层的整合能力将受到严峻考验和挑战,需要观察公司整合的后续效果。 

  长城证券分析师徐星月表示,公司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但应收账款数额较大,截至6月底公司应收账款达26.28亿元,较2007年年末增加9.49亿元,另外还有长期应收账款7.89亿元,较2007年年末增加5.34亿元。在信贷持续紧缩的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回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据中投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李勤分析,中联重科2008年的动态PE为10倍左右,在目前情况下已经相对具有投资价值。中联重科是我国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械的重量级企业,混凝土机械受到房地产调控影响,不确定性较大;起重机械服务于工程项目建设,目前仍保持较高景气度,但如果实体经济未来下滑,也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总之,中联重科未来的业绩受我国宏观大环境影响较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