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七省市碳排放交易试点密集推进 或今年6月开锣交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26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核心提示:七省市碳排放交易试点密集推进 或今年6月开锣交易

  3月里的一天,张峰(化名)登录上海市碳排放电子报送系统,按照系统中的表式要求,填报企业的碳排放情况。

  张峰是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上海市分行能耗部门的工作人员,自从去年8月上海市碳排放交易试点正式全面启动以来,张峰和他的同事们就经常接到来自上海市发改委的电话,沟通交流相关事宜。去年11月,张峰所在企业被纳入第一批参与上海市碳排放交易试点企业名单,他们接到的电话就更多了。

  最近的电话,是督促在今年3月15日下午5时前,在线提交《企业2012年碳排放状况报告》,报告数据将作为上海市碳交易试点配额分配给试点企业的参考依据之一,张峰和他的同事们也不敢大意,认真填报,赶在截止期前提交了报告。

  在全国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中,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和深圳市,试点工作正在密集推进,预计到今年6月,步伐快的试点省市就可以正式开锣交易。像张峰这样的试点企业工作人员,在积极准备,同时也对不确定的问题感到彷徨,其中最关注的,是碳排放配额的分配问题。

  深圳、重庆2试点尚未公布实施方案

  最先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北京市,尚未公布试点企业名单。

  记者综合了解到,全国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正在密集推进。其中,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推进速度较快并对外持开放的态度,北京市和天津市步伐稳健但透明度不够,湖北省正在加快脚步,重庆市则需要快马加鞭。

  首先,从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发布来看。除了重庆市和深圳市,其他5省市都已发布。动作最快的是北京市,于去年3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仪式”上发布了实施方案,上海市和广东省紧随其后,分别于去年7月3日和9月11日发布。到了2013年2月,天津市和湖北省前、后脚发布了实施方案。

  深圳市虽然还没有发布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但该市早在去年11月出台并正式实施,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这是中国首部规范碳排放交易的地方法规,有其独特的意义。

  关于重庆市,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1年4月印发了《重庆市碳排放交易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计划及任务分工》的通知,当时计划2011年6月中旬开始起草实施方案,但该市的实施方案一直未发布。

  其次,从碳排放交易试点企业名单的公布情况来看,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较为开放。

  上海市率先一步,于去年11月公布了第一批总共197家碳排放交易试点企业名单。试点范围包括上海市行政区域内钢铁、石化、化工、有色、电力等工业行业,年碳排放量2万吨及以上(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重点排放企业,以及航空、港口、商业、宾馆、金融等非工业行业年碳排放量1万吨及以上的重点排放企业。

  上海市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商业、金融等非工业行业,以计算企业大厦碳排放的方式来参与。

  广东省于今年2月公布了首批纳入碳排放信息报告制度的重点企业名单,包括报告企业310家,交易企业239家,值得注意的是,涵盖的行业只包括水泥、钢铁、电力、石化4个行业,其中,水泥行业企业最多,报告企业147家,交易企业113家。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计划在水泥、钢铁、电力、石化这4个行业先行推行第一阶段碳排放交易,再逐步在第二阶段扩展到陶瓷、纺织、有色、塑料、造纸等十多个工业行业,控排企业范围为年碳排放量2万吨及以上企业。

  深圳市分别于2012年9月和11月,公布了第一批117家以及第二批300家参与碳排放核查企业名单。“与其他试点城市相比,深圳市没有钢铁、水泥等大型排放源。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深圳需要将较多数量的企业纳入碳交易体系。初步确定了涉及了26个行业的近800家企业,其合计碳排放占深圳2010年深圳碳排放总量的54%。”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德林去年表示。

  记者最新了解到的情况是,深圳市通过几轮碳排放核查,最终选定600多家企业纳入碳排放交易,是目前看来企业参与数目最多的试点城市。

  另外,最先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北京市,尚未公布试点企业名单。记者了解到,有400多家企业被纳入,为北京市辖区内年均直接或间接碳排放总量1万吨(含)以上企业。湖北省则独特的以能源消费量来界定纳入企业范围,范围为该省行政区域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6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据了解,企业总数为100多家。

  焦点:企业配额分配

  碳排放量较大的“落后生”,获得更多配额?

  碳排放交易最受关注的焦点是碳排放配额的分配。目前,全国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都还没有正式开始对企业分配配额。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广东省等部分试点省市已确定了分配方案,有待相关碳排放交易试点管理办法出台或地方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正式分配配额后就可以开始交易。

  “北京市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方法已经确定,有待今年6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一批相关文件。目前,企业已经过两次碳排放核查培训,马上将开展全面的碳盘查工作。一旦碳盘查工作完成以及相关文件审议通过,就可以开始分配配额。”一位接近北京市发改委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广东省方面,“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方法将在广东省碳排放交易试点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这个管理办法正在抓紧制定过程中,目前已基本比较成熟,最快今年6月就可以出台。管理办法一旦出台,广东省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就有了法定的、确定的规则。”一位关注碳市场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从之前公布了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试点省市来看,对于碳排放配额的分配,基本都是免费为主,适时推行拍卖等有偿方式,但又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北京市的特点是,配额分配方法分为“直接”与“间接”两个领域,“直接”领域里,主要包括热力供应、电力和热电供应;“间接”领域里,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大型公共建筑。

  上海市的特点是,大部分行业将按“历史排放量分配法”分配配额,而对部分有条件的行业,将按“行业基准线法则”分配配额。

  广东省的一个特色在于,特别指出了对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配额的发放,“要对节能审查结果为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碳排放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全省年度碳排放总量目标,免费或部分有偿发放碳排放权配额。此类项目是否获得与碳排放评估结果等量的碳排放权配额,可作为各级投资主管部门履行审批手续的重要依据。”

  天津市与广东省类似,在配额发放方面也考虑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计划。

  湖北省则在关于分配配额的表述中,特别提到了“淘汰落后产能”。

  深圳市尚未发布实施方案,“深圳将按照国际惯例,在碳交易试点期,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拍卖分配为辅,以后将逐步扩大拍卖的比例,逐步向完全拍卖过渡。”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德林2012年9月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因为现在是试点,也不知道将来到底会怎样往前走,我们如实地上报了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等着将来给我们发放配额。如果发下来的配额宽裕,那当然好,如果发下来的配额太紧,我们也没办法,只能多采取碳减排措施,反正一步一步往前走吧。”一家被纳入企业碳排放交易试点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我们最担心的事情是,目前我们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已比较先进,会不会反而获得比较少的配额。而那些碳排放量较大的"落后生",却可以获得更多的配额。”一位跨国公司在华高管对记者表示。

  谁能最终抢占全国性交易平台?

  全国试点呈现出与欧盟EU ETS不同的两大特点

  全国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当初之所以申请试点,一方面是希望借助碳排放交易市场手段,来为完成国家下达的碳强度下降指标以及当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另一方面则希望,能在未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平台。

  “试点总结经验,起到探路的作用,究竟这些试点能引起多大的示范作用,只有历史走过才能评价。一步步往前推进,先在省、市范围内交易,以后再逐步建立省际、区域之间的碳排放交易市场,逐步建立全国的、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最后和国际接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对记者表示。

  目前来看,有些试点已呈现出一些亮点,或可对以后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起借鉴作用。

  比如,上海市对外公布了《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试行)》,还公布了电力、热力、化工、钢铁、有色金属、航空运输业、旅游饭店等十多个细分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方法。

  广东省则特别关注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去年8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的评价考核,在综合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国家下达广东省的碳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地级以上市。广东省碳排放交易市场,以后将基本建立碳排放权在市场主体之间和地区之间合理配置的管理工作体系。

  深圳市作为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省市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有两大亮点。一是,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碳排放管控单位违反本规定,超出排放额度进行碳排放的,由市政府碳排放权交易主管部门按照违规碳排放量市场均价的三倍予以处罚”,这是目前唯一明确提出处罚措施的试点城市;二是,由于深圳市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后期,工业能耗增长的速度降低,建筑能耗上升且逐渐成为能耗重点领域,该市将考虑专门设立建筑碳交易板块。

  此外,就全国试点整体情况来看,呈现出与欧盟EU ETS不同的两大特点,一是中国交易主体为企业,而欧盟是排放设施;二是中国只计算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而欧盟包含六种温室气体。这两个特点孰优孰劣?

  “交易主体为企业,是因为中国的考核按照企业产值来考核,优点是企业整体进行减排可以有多种措施,不仅限于能源使用和生产环节,甚至可以在企业用车方面采取措施,缺点则是,企业可以通过分立来改变企业的整体排放量,从而避免参加碳排放交易体系。至于温室气体方面为何只计算二氧化碳,主要是因为中国现在处于试点阶段,选取较为简单的方式,相对于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二氧化碳在计算上比较简单,通过能源的使用数据就可以换算得出。”一位碳市场研究人士解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