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每年拆除超过130座建筑,产生约150万公吨的混凝土废料。五年前,这些废料不是被视为垃圾送往实马高岛垃圾埋置场填埋,就是用来铺建临时道路。
如今,混凝土废料已普遍转化为建筑材料,甚至有近100%的再循环使用率,价格也显著增长。
自政府在2011年开始允许建筑商使用再生混凝土骨料(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来建造最多20%的建筑物结构以来,不少新商业及工业建筑项目已开始使用这种材料。此举除了让建筑过程更环保外,也提高了我国建筑材料自给自足的能力。若有建筑项目希望使用超出目前规定的20%再生混凝土骨料顶限,混凝土的质量必须达到该局的标准。
业者预计,除了商业和工业建筑,再生混凝土未来还可用在更多住宅项目工程上。
新加坡建筑商公会会长何玉荣博士日前受访时说:“混凝土废料一开始没用处,只能拿去填埋,后来我们用它来建设临时道路等非结构性建筑。现在,再生混凝土骨料能直接取代普通石头,用在建筑结构中,就算建筑物100%使用再生混凝土也没问题。”
何玉荣是三和(Samwoh)私人有限公司董事,他举例说,2010年竣工的三和环保大楼就采用100%再生混凝土骨料建造。该建筑也在同年获得建设局颁发绿色建筑标志白金奖。
2009年建成的淡滨尼总汇(Tampines Concourse)及2010年落成的本地老字号建筑公司和合(Woh Hup)的和合大厦,也采用再生混凝土,分别获得绿色建筑超金奖和白金奖。
绿色建筑蓝图计划
是最大推动力
何玉荣说:“再生混凝土吃香有许多原因,包括实马高垃圾埋置场空间有限,不允许混凝土废料全拿去填埋。2007年又出现印度尼西亚禁止出口建筑用陆沙,使建筑材料供应和价格受影响,让我们产生自给自足的想法。
“不过,政府的绿色建筑蓝图是最大的推动力。建设局计划在2030年前让本地80%的建筑成为绿色建筑,发展商适当使用再生混凝土,使建筑可在绿色建筑标志计划下获好评。”
何玉荣也说:“现在我们拆除建筑时,全都不浪费,这与五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根据国家环境局数据,本地建筑垃圾再循环已达到98%的回收率。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资深工程师陈源博士指出,再生混凝土能在密度和强度方面达标、减少制作新混凝土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更能减少对进口建材的依赖,因此是更环保的建筑材料。
市场对混凝土废料有需求,它就自然有价值。负责本地多项拆除工程的工程师黄文浒受询时透露,原本一文不值的混凝土废料,目前的价格为一罗厘200元左右,一辆罗厘约能运载10公吨废料。
生产和供应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工业也已成型,聚集在林厝港的莎琳汶(Sarimbun)循环园中。四家主要的公司为福泉丰环保私人有限公司、SamGreen、立堾集团和华中私人有限公司。
建设局指出,若有可持续的需求和供给,再生混凝土骨料能与传统混凝土一争长短。不过到目前为止,再生混凝土若被应用在建筑物结构上,通常是商业及工业建筑,而非住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