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于19日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的“广东先进水泥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揭牌仪式暨共建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签约仪式上获悉,该市生产的混凝土管桩产量已占全国市场的五分之一。而两个“重量级”技术创新力量在该市的集聚,将为其发展水泥基新材料提供升级支撑。
据了解,中国的混凝土管桩主要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两类,运用混凝土管桩,有助于克服中国沿海地区淤泥软弱的地质弱点,已大量应用于铁道系统、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领域。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地质条件适合管桩的使用特点,管桩的需求量猛增,从而迅速形成一个新兴的行业。目前管桩已占全国水泥制品行业产值的50%左右。同时为管桩行业配套的辅助产品年产值也达二三百亿元。
19日,该市成立了广东省首个水泥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该组织的首批发起单位有14家企业、6所高校和5个科研院所。发起者是中山市武汉理工大学先进工程技术研究院。参与者为在广东省内从事水泥基材料相关的原材料加工、产品制造、研发、检测、销售及使用等企事业单位。国内从事与以上内容相关的研发活动的有影响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也可自愿加盟。
“目前,联盟成员单位中14家企业的主营收入近400亿元,利税总额约30亿元,在该组织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得到工业化运用后,将在未来5年内加盟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达到500亿元,企业盈利能力将大幅提高,创利税总额也有望逾50亿元。”该创新联盟首届理事会理事长、广东三和管桩有限公司董事长韦泽林说。
当日上午,中山市火炬区临海工业园还与武汉理工大学举行了“共建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签约仪式。“这个实验室是在原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的基础上,于去年10月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硅酸盐建筑材料的低环境负荷制备、功能设计与调控、服役行为与延寿原理、可循环设计等4个研究方向,将着力解决硅酸盐建筑材料制备和服役过程绿色、节能和智能建筑等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共性关键技术。”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联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