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保障房加快施工 膨胀剂等外加剂助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27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新华网
核心提示:保障房加快施工 膨胀剂等外加剂助力
  前在部分省市调研保障房建设情况了解到,一些地方全力确保保障房项目如期如数开工建设,积极破解保障房供地和融资困局,避免出现“挖坑不建”现象。业内人士及专家指出,当前亟待采取创新融资方式,调整考核指标等举措,推进保障房“加速快跑”。
  
  南北各地加快保障房施工步伐
  
  连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持续冰冻严寒天气,但记者在该市的多个保障房建设工地看到,这些工程并没有因为天气而停下建设步伐,反而处处呈现热火朝天施工的场景。
  
  位于石家庄市体育大街和丰收路交叉路口的金华家园,由该市住宅开发建设公司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为高层住宅,共计3200套廉租房和公租房。记者在这里看到,工地上塔吊正常运转,地面以上二层已经完工,目前正以每周一层的进度施工。石家庄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市下辖县本级的多层保障房项目都已实现主体封顶。
  
  记者在石家庄市和平西路的秀河小区保障房项目建设工地上看到,建筑工人正为混凝土面覆盖防冻膜和草帘被。据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如果气温继续下降,还要覆盖电热毯。此外,为了确保冬季施工不影响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在混凝土里加入了早强剂和防冻剂,加速其固化。还加入了膨胀剂,达到补偿收缩目的,使混凝土在气温回升后不会出现裂缝。
  
  福州的气温相对温和湿润,记者日前在该市远东丽景社会保障住房项目的建设工地上看到,部分保障房楼层的主体结构已施工到第25层,快接近封顶。去年开工的远东丽景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远东村,项目总用地逾150亩,规划建设24幢6041套各类型的保障房,计划明年底全面建成。
  
  一些地方措施得力避免“挖坑不建”
  
  今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1000万套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一些地方并未松懈,继续采取保障建设用地、多方筹集资金和严格督促开工等得力措施,避免保障房项目出现“挖坑不建”现象。
  
  重庆市在大规模规划建设保障房的过程中,敢于舍弃“土地财政”,采用划拨方式供给公租房建设用地。同时,构建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融资平台,重点依赖国有资本发挥“第三财政”的作用,为公租房建设提供财力支撑。据介绍,为保证公租房建设用地,市政府仅在主城区就拿出3万亩储备土地用于公租房建设用地。由于公租房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减免土地出让金,客观上使得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减少,却降低了公租房的投资成本。公租房建设按财政投入和融资贷款3:7的比例,采取“1+3”模式筹措资金。“1”是指财政投入,“3”是指银行贷款、社保基金融资等社会渠道,使得公租房建设“不差钱”。
  
  从实际操作看,重庆市去年开工建设1300万平方米公租房,占该市建设规模的33%,总投资达300多亿元,目前已全部落实。从投入资金的结构看,重庆市各级政府投入达100多亿元,市场融资近200亿元。今年,重庆市计划开工建设的1350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资金也已有着落。
  
  陕西省今年与国家签定的保障房目标任务是47.43万套,比去年增加了1.5倍,建筑总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总任务量列全国第三。据陕西省住建厅介绍,截至目前,全省保障房已开工逾48万套,占目标任务的107.36%。
  
  该省为确保各地开工项目落到实处,一是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施工建设项目“破土刨槽”标准,不达标准不予以认定为开工。
  
  二是加强项目开工情况核实力度,7月下旬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派出由建设、纪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10个检查组,分赴各地对每项保障房工程进行逐一检查,确保其进度和质量。在各地上报开工情况基础上,省住建厅定期组织全省拉网式排查。
  
  三是今年3月以来,陕西省住建厅专门编制了保障房建设进展情况,每月呈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审阅,便于领导实地对照察看。记者看到,这份进展情况以报表形式将全省每个县市的保障房项目罗列出来,分别表明各项目套数、面积、占地、投资等,还包括规划选址、开竣工时间等内容,使得全省项目进展情况一目了然。
  
  多措并举推进保障房建设“加速快跑”
  
  接受采访的部分业内人士及专家指出,目前仍有一小部分保障房项目建设进度比较缓慢,甚至是“挖坑不建”。亟待采取创新保障房融资方式,调整保障房考核指标等多种举措,推进保障房建设“加速快跑”。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黄石松认为,过去,各地的保障房项目不能按期开工,其中不乏有规划、设计、土地拆迁等综合原因,但如今的“挖坑不建”则主要是缺钱导致的。“十二五”期间,全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据测算,每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需投资约1.4万亿元,其中有近4000亿元的资金缺口需地方靠市场融资解决,压力非常大。这也表明,当前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政策体系迫在眉睫。
  
  首先,在中央层面宜加强政策统筹力度。对保障房项目的融资规模,单独设立统计科目,不与商业房地产开发、商品住宅开发项目混同,宜实施“定向宽松”的政策,分类制定监管考核指标;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对保障房项目采取更灵活的贷款利率,对于银行提取此类贷款拨备适当放宽,减免其相关税费,放宽对贷款期限的要求,允许此类贷款在项目建设期内可以只还利息不还本金,待项目进入运营期再制定逐年偿还本金计划等等;允许在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公共租赁房建设中发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并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
  
  其次,加快对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全面改革。限制公积金用于商品房的建设和消费支持,使可用于住房保障的公积金数额大幅增加;对住房公积金的存贷实行更低利率、周期更长的制度,这样做既可以提高保障房消费群体的支付能力,同时也使他们尽量少受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调整的冲击;扩大公积金提取和使用范围,允许廉租房、公租房家庭用公积金交纳租金,以减少公积金的积淀等。
  
  第三,改进保障房土地供应机制,降低建设成本,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在土地供应方面,应研究出台允许在集体土地上建设公共租赁房的相关政策。比如,北京市和广东省都在部分项目进行了试点,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用自有国有土地建设公共租赁房,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共租赁房。由于土地前期补偿款占项目总投资的50%左右,综合建设成本可降低三成以上,基本可以实现在15年左右收回建设投资。这样既为一部分追求长期、稳定、低风险的大额社会资金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投资渠道,也解决了公共租赁房的融资难题。
  
  此外,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等专家认为,造成一小部分保障房项目“挖坑不建”现象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是,目前对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所制定的考核指标中强调的就是“开工率”,而开工率在建筑学上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如果考核指标以明确的工程进度作为硬性约束,可以更好地避免保障房“挖坑不建”现象的发生。
  
  专家认为,推进保障房建设“加速快跑”,还应从政绩考核、财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等入手,建立和实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让地方政府真正把工作热情释放在保障房等民生项目上。同时,对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弄虚作假的官员应予以及时公开问责。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