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煤到焦化、燃气发电、焦油提炼、粗苯加工、尾水回收,煤被层层高效利用;从原煤到焦炭,到焦油加工、到甲醇提取、到燃气发电,经历一个完整的煤化工循环产业链,煤的生产附加值一路飙升。
绿色煤化产业正引领峰峰矿区的传统煤炭经济实现突围。煤炭被一点点“吃干榨净”循环利用,过去“傻”、“大”、“黑”、“粗”的产煤区,正被干净靓丽优美舒适的生态矿区所取代。
嬗变之路
峰峰矿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第二大主焦煤生产基地。在煤化工产业之前,煤焦产量已达年均633万吨。然而,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那么,以煤炭为支柱的产业是否就此走向末路?
“因资源而兴,不能因资源而衰。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打造绿色煤化工产业基地。”峰峰矿区区委书记李士海的这段话,透露出区主要班子成员的紧迫感。
去年初,峰峰研究确定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明确了“控制总产能、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培育大集团”的工作思路,提出以“打造河北千万吨级绿色煤化工基地”目标为重要内容的 “1633”战略,并将其列入“十二五”规划。其总体目标是:机制焦产量达到1600万吨,年产煤基液态燃料160万吨,焦油裂解量达到50万吨,工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占GDP的41.58%,建立起系统的煤化工产业体系。
同时,大力实施“雷霆行动”。全区共关停18家54座焦炉,淘汰落后焦化产能达328万吨,实现削减二氧化硫16826吨、烟粉尘16110吨。在确保年度减排任务高限完成的同时,又为新项目建设腾出了环境容量。
发展之路
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是经济发展中的一对“冤家”。煤化工产业在人们的印象中更与高耗能、高污染难脱干系。如果坚持单一经济增长,结果只能是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峰峰矿区在建设和布局煤化工项目初期就坚定一个目标——走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确保项目质量。
为此,峰峰矿区制定了严格的投资入驻门槛和产业布局规划,并在全省率先对区域《煤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了规划环评,抢占了发展先机。在《成峰工业走廊发展规划》和《峰峰矿区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同步进行环评编制和评价,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和严格的总量控制,坚决杜绝不符合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的项目进入园区。
注重龙头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作用的发挥,打造产业集群。以峰峰集团煤化工二期、河北亿达10万吨苯加氢等重大项目为龙头,不断拉长产业链条。筛选、整理、包装了十多个主导绿色煤化工产业项目,采用网上发布、招商活动宣传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外推介。
截至目前,河北省煤化工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已规划形成和村、大社、大峪三大煤化工产业园区,入园项目106个,入园率达到98%。煤化工集聚区已成为峰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循环之路
一开始,峰峰矿区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做怎样的煤化工?峰煤焦化则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宏伟的绿色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的发展蓝图。总投资155亿元,建成后形成年产500万吨焦炭、100万吨甲醇、60万吨醋酸、30万吨煤焦油加工、10万吨粗苯精制、20万吨醋酸酯、18万吨醋酸乙烯、5万吨醋酐、5万吨醋酸纤维能力,并配套建设2座37MW余气余热电力车间。煤化工正朝着精细化、深加工、高附加值实现战略转变。
鑫宝煤化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韩庆顺告诉记者,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煤炭效益的最大化。仅焦油处理一项每年就达20万吨,生产的工业萘、洗油、轻油、燃料油等化工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的煤沥青远销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
在彭楠焦化有限公司,百余米高的主烟囱,飘出的是水蒸汽形成的白雾。工作人员自豪地说:“技改后,原先白白浪费掉的废气、废渣,全部变废为宝。”公司还新建了污水处理系统,水资源闭路循环由期盼变为现实。
目前,随着一个个集煤、电、化综合一体化的大型煤化工产业群不断涌现,峰峰矿区合理解决区域内水、煤、市场资源的冲突,做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循环经济理念的引导下,煤炭实现了由“黑”变“绿”,产业链由粗变细、变长,宝贵的传统资源正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截至目前,峰峰矿区已形成煤化工综合产能97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2.5亿元,实现利税8.8亿。煤化工产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个以绿色煤化工产业基地为标志的新型循环经济城市已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