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给我国外贸出口带来强劲冲击,虽说国家已经出台扩大内需政策,部分抵消企业出口下降带来的损失,但对于水泥企业来说,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已经让外力的支持变的不那么有力了。
近日,水泥产能过剩的消息在各地此起彼伏地传出。谁都知道,一旦产能过剩,造成市场供大于求,其后果就是水泥价格的互相打压,到时国家再扩大基建投资,也拧不过市场的铁腕。其实,水泥产能过剩造成企业利润降低的先例早已有之,例如前几年的“浙江现象”。
2003年浙江省水泥在全国排名榜首;2004年屈居亚军;2005年则排名17。进入2006年,浙江水泥全行业亏损,1—9月份累计亏损1.41亿元。浙江水泥业全行业亏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就是产能增长在时间、空间上过于集中,最后造成产能过剩,企业之间互相压价。
然而企业规模要扩大,业绩要增加,靠限产发展总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水泥企业把眼光投向了水泥下游产业:混凝土行业。
因此,就有了亚泰集团近日一系列的大动作:
1、公司制定2009年至2015年水泥商品混凝土发展战略及规划,拟投资35亿元,在长春市、吉林市、哈尔滨市和沈阳市等中心城市建5个商品混凝土龙头企业。并建立3—5个占地3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骨料基地,适时将业务辐射至周边二级城市,相应建立商品混凝土企业和骨料基地。
2、2009年5月12日,亚泰与长春市金世纪商品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公司拟以收购资产或股权的方式与金世纪商混进行合作。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亚泰集团正在进行水泥、骨料、混凝土生产及销售一体化进程,开启水泥“自产自消”的局面。这一做法不仅通过产品深加工扩大内需,缓解了企业产能过剩,还形成两个产业的协调互补发展。同时,由于自供水泥和骨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极强的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而且这一做法,也许正在成为水泥企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因为,亚泰集团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今年4月28日, 华新水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年产1000万吨骨料生产线在阳新县富池镇正式开工建设。据悉,该项目总投资达1亿元,一期工程将于09年底建成投产。这标志着华新水泥大举进军水泥和混凝土及骨料一体化。除此之外,四川金顶、华润水泥等企业也早已有此计划。
参照国外水泥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水泥企业进军混凝土一体化的例子太多太多,排名靠前的水泥集团几乎都有自己的混凝土业务,如世界排名前三的水泥生产商拉法基、豪西蒙、CEMEX。也许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对于处于朝阳阶段的中国混凝土行业,也许正是金融风暴这一契机,使早已积蓄力量的中国混凝土行业在“危” 中得“机”。
这些企业的开拓行为,让人们的视线逐渐聚焦在中国混凝土行业上,将为中国混凝土行业一体化进程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让人们看到了混凝土行业的勃勃生机。但正因此,我想说,在混凝土行业逐渐壮大成熟的路上,企业要“前车之鉴 后事之师”,避免又一个混凝土行业的“浙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