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让生物质变成“油(气)”,同时充分利用其它可用成份,实现企业有钱可赚、名利双收。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程贤甦教授在可再生能源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
近年,中国为兑现对国际的减排承诺,投入巨大资金,鼓励、支持各地发展生物能源,并取得相当的进展。但一些关键性技术尚处于摸索试验阶段,仍不成熟,根本性攻克还需时日,化解、催化生物质转变为“油(气)”所付出的成本还比较高,生产的生物油含水量、含氧量还比较高,所发出的热值只有石油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仅能作为燃料油使用,离用于机动车的燃料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多数生物能源生产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要靠政府资金扶持补贴才能生存,生物能源产业化步履艰难。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任院长程贤甦教授在研发生物能源过程中,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他针对生物质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种物质组成,其中木质素占15-40%,在生物质变成“油(气)”后,多把它当作废渣丢掉。而木质素是一种高分子物质,利用得当,可变成多种高分子新材料,扭转生物质变“油(气)”成本高居不下的窘境。近十年来,他对木质素衍生物与酶、蛋白质之间的超分子化学作用开展深入研究,围绕木质素的综合利用展开科学攻关,终于获得多项成果,至今已申报了31项专利,多项已应用到工业生产上。其中有:《髙沸醇溶剂法制备纸浆与木质素产业化》、《髙沸醇木质素作为新材料的应用开发》、《髙沸醇木质素橡胶改性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含高沸醇木质素衍生物的混凝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酶解木质素的有机分离提取方法》、《酶解木质素环氧树脂的原料配方及其制备方法》、《酶解木质素-聚二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等。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使原来被当做废弃物的木质素变成宝贵的新高子材料,可替代中国每年要用大量外汇进口的高分子材料,每吨生物质在“转变”过程中起码可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这样,生物质变“油(气)”便不再为亏损发愁,生物能源产业化大有希望。
据权威部门统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地球下面的石油、天然气及煤的储量,仅够用50-60年。人类急需寻找、开发新的能源,特别是低碳少排的新能源。不少专家认为,生物能源将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后,全球总能耗将有40%来自生物能源。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丰富,每年产生的农林业废弃物15多亿吨。福建是我国生物质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又是菌草新技术的发源地,每年潜在的可利用生物质资源可达到5000万吨以上。如果将这些生物质有效地转化为液体、气体、固体等生物燃料,等于可以在地上生出无数个大煤矿、大油田,为节能减排、保护地球生态作出贡献。
日前举行的“海峡西岸新能源峰会”上程贤甦教授的研发成果被称为“对发展中国可再生能源的重大突破,具有革命性意义”,专家们认为,中国生物能源有望进入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