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化工企业冷对欧盟三聚氰胺反倾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28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生意社
核心提示:化工企业冷对欧盟三聚氰胺反倾销
  上个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中国输入欧洲的三聚氰胺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其中,对四川玉象蜜胺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联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骏化集团等3家应诉中国企业征收44.9%~49%的反倾销税,对其他中国企业一律加征65.2%的反倾销税。这是欧盟委员会对其今年2月17日发起的对原产于中国的三聚氰胺反倾销调查作出的初步裁定。 

  以往,中国企业在遭遇到国外反倾销时,基本上都是愤怒、委屈、无奈三步曲。但出乎CCIN记者意料的是,此次采访,CCIN记者看到的企业反应是一派淡定。 

  “是他们自己抗不住了” 

  “欧洲各国以渣油或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尿素,其尿素成本本来就比中国以煤为原料的尿素成本高好几百元,加之其三聚氰胺装置大多采用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的高压法技术,所以他们的三聚氰胺成本比中国采用低压尿素联产法技术高出上千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向中国企业举起反倾销大旗,想通过高关税遏制中国产品进入欧洲市场,从而巩固自己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和地位,是他们自己抗不住了。”代表中国企业赴欧盟总部参与反倾销抗辩的四川玉象蜜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端阳这样对CCIN记者说。 

  据了解,此次发起对中国出口三聚氰胺反倾销申请的欧洲企业主要有3家:奥地利奥格林茨化学品工业有限公司、荷兰帝斯曼公司和波兰ZAP公司。这3家企业合计拥有三聚氰胺产能近47万吨/年,占全球三聚氰胺总产能的26%。2008年以前,这3家企业再加上德国巴斯夫公司和北欧化学品工业有限公司的三聚氰胺产能,累计超过60万吨,占全球三聚氰胺总产能的半壁江山,产量更占到全球三聚氰胺总产量的60%以上。5家企业一度掌控着欧洲甚至全球三聚氰胺市场的方向和格局。 

  近几年,石油及天然气价格的持续上涨,增加了欧洲尿素企业的运营成本,抬高了尿素价格,加重了三聚氰胺企业的成本负担。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企业更是被迫关闭部分三聚氰胺装置,有的则因企业发展战略重心转移,出售或关停了旗下三聚氰胺工厂。仅去年至今,帝斯曼就关闭了一套6万吨/年三聚氰胺装置,并将其余16万吨三聚氰胺资产剥离后交由埃及OCI公司经营;波兰ZAP公司则因上游合成氨工厂成本压力太大,于今年9月关闭了一条小型三聚氰胺生产线,使其三聚氰胺产能压缩至8万吨/年;9月13日至10月14日,由于入不敷出,北欧化学品工业有限公司先后关闭了其位于奥地利的一套3万吨/年和德国的4万吨/年高压法三聚氰胺装置。这使五大三聚氰胺运营商的产能与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萎缩,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话语权大受影响。 

  四川川化新天府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骏、四川锦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欧阳毅,以及河南中原大化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郭全普等企业老总分析,2009年以来,中国国内、东南亚以及美洲等地区对三聚氰胺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加之欧盟各国对进口化学品的各项要求十分严格,中国实际上已经减少了对欧盟的出口。

  2008年,中国出口欧盟的三聚氰胺近4万吨,2009年降至3万多吨,今年将萎缩至不足2万吨。与此同时,在成本等诸多因素共同推动下,中国出口欧盟的三聚氰胺价格持续走高,出口离岸价由2009年初的8000元/吨一路上涨至今年10月时的12600元/吨,涨幅达57.5%。因此,说中国产品倾销显然与事实不符。说白了,欧盟还是想通过反倾销遏制中国产品出口,在保全欧盟企业的同时,增加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

  “对我们的影响微乎其微” 

  但无论如何,欧盟最终还是决定向中国企业加征44%~65.2%的惩罚性关税。这一初裁结果会对中国三聚氰胺产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对我们的影响微乎其微。”周骏对CCIN记者说。据他介绍,2008年以来,中国国内和东南亚、美洲等地区对三聚氰胺的需求量持续大幅增长,且美洲、东南亚地区尿素产不足需,三聚氰胺产品供不应求,这吸引了众多中国三聚氰胺企业向上述地区出口产品,导致中国对欧盟三聚氰胺出口连年减少,今年可能不足2万吨,仅占中国三聚氰胺出口总量的10%。而中国对美洲和东南亚的三聚氰胺出口量今年将占中国三聚氰胺出口总量的80%。 

  据郭全普介绍,几年前,欧洲曾是中原大化的主要出口市场。但随着中国与东盟、南美部分国家自贸区优惠关税协议的签订与实施,中原大化迅速作出调整,将出口目的地由欧洲转移到距离更近、运销成本更低、需求更强劲的东南亚市场。2009年以来,中原大化出口东南亚的三聚氰胺数量不断增加,市场份额还在扩大,企业三聚氰胺产品供不应求。 

  “根据近几年尤其是今年的统计,欧盟加征反倾销关税后,中国每月将减少出口1000吨,这对于一个月出口量达1.3万吨的国家来说,难言会产生多大影响。”陈端阳表示。 

  据了解,欧盟三聚氰胺下游用户甚至一些三聚氰胺企业,一直反对对中国三聚氰胺产品实施反倾销制裁。欧盟家具产业联合会以及涂料企业协会等不少组织,已经上书欧盟委员会,呼吁撤销对中国的反倾销初裁,认为反倾销会增加欧盟三聚氰胺下游企业的采购成本,可能导致刚刚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众多三聚氰胺下游企业再度陷入困境。欧阳毅、周骏、陈端阳预测,由于倾销证据不足,下游用户强烈反对,6个月的观察期过后,欧盟很可能撤销对中国的反倾销制裁。 

  “光国内市场就供不上呢” 

  CCIN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企业之所以对欧盟此次反倾销制裁不当回事,除了因为对欧盟的出口正在减少外,还源于中国三聚氰胺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实力提升。 

  一方面是技术的进步。2008年,中国三聚氰胺产能仅为75万吨,短短2年时间,中国的三聚氰胺产能就增加至110万吨,占全球三聚氰胺总产能的61%。

  更为可贵的是,在新增大型三聚氰胺装置的同时,中国还加紧淘汰了1万吨/年以下的能耗高、污染重、竞争力差的三聚氰胺装置累计产能达30余万吨。这使得中国三聚氰胺的产能与技术水平同步提升。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后新增的三聚氰胺产能,不仅单套规模全部在1.5万吨/年以上,而且大多数企业采用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常压—低压法工艺技术,实现了与尿素联产,生产运营成本大幅降低,环保与排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北京烨晶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第三代气相淬冷技术,吨产品综合能耗仅为目前世界先进水平的38%,万吨产能装置投资额仅为其他技术的15%~20%,单套装置日产三聚氰胺最高可达168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单套设计能力最大的气相淬冷法装置,且无“三废”产生,对所有副产物均实现了资源化回收利用。“随着第三代气相淬冷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国三聚氰胺装置的综合能耗整体将继续下降,比欧洲等地采用高压法技术生产三聚氰胺具有越来越明显的成本优势。”欧阳毅说。 

  另一方面是下游市场变宽。在山西丰荷三聚氰胺有限公司销售处处长翟立功看来,面对欧盟反倾销制裁,中国企业之所以腰杆很硬,还源于我们对三聚氰胺下游应用市场的开发十分成功。 

  “除了传统的木材加工、装饰板、涂料、模塑料、纸张、皮革等行业外,中国在三聚氰胺泡沫塑料、三聚氰胺纤维、三聚氰胺水泥减水剂等三聚氰胺新兴应用市场的开发也走在了世界前列。”翟立功对CCIN记者说。据他介绍,目前,三聚氰胺水泥助剂已经在青藏铁路、高铁、民航机场等特殊领域得到应用。这一领域每年消费的三聚氰胺将达10万~20万吨。 

  河南中原大化集团绿寰宇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勋则十分看好三聚氰胺泡沫的前景。“三聚氰胺分子中氮元素含量达60%,本身是一种阻燃性能卓越的有机体。目前,三聚氰胺泡沫已经在欧美等地的公共场所担纲阻燃保温材料的主角,而在我国仅用于动车组、飞机、高级轿车,以及类似上海世博会国家中心馆等少数高端领域。一旦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其消费量必然井喷,每年因此消费的三聚氰胺至少为20万吨。” 

  欧阳毅也向CCIN记者透露,四川锦华的控股公司正在建设年产10万立方米三聚氰胺泡沫生产线,目前已经进入设备调试与试运行阶段,投产后将成为继巴斯夫、绿寰宇化工公司后全球第三家三聚氰胺泡沫生产企业。“之所以投资这个项目,就是看好三聚氰胺泡沫的前景,以此延长三聚氰胺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欧阳毅说。 

  陈端阳认为三聚氰胺纤维“前途无量”。他说:“以前三聚氰胺纤维技术只有巴斯夫一家掌握,并将技术转让给美国一家公司,其核心技术一直对外保密。玉象公司经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攻克了相关技术难题,已经建成500吨/年实验室装置,并生产出性能优于美国那家公司的三聚氰胺纤维产品。目前,工程技术人员正对有关参数进行优化和调整,随后将进行1000吨/年工业化放大试验。一旦试验成功,每年仅用于国防、军工、公安及消防官兵服饰和重点公共场所帘布的三聚氰胺纤维,所需三聚氰胺就将超过10万吨。若经大规模生产并推广应用于日用服装,则每年消费的三聚氰胺高达80万~100万吨。到时候,三聚氰胺产能光国内市场就供不上呢!”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