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罕见的暖冬里,水泥价格正以“限电减产”的名义将自己牢牢的凝固在每吨400元的历史最高位上。在山东市场上,7月中旬水泥价格还徘徊在200多元,等到11月初便摸高到了400元。在许多老建材人眼里,今年冬天,水泥正像此前的“豆你玩”、“蒜你狠”一样,再次上演了一场涨价大戏。
3个多月
翻了一番
一袋水泥的涨价路
从一块石头,到变成粉末,再加上烘干的粘土,在高炉中再经过电与火的炙烤,一袋水泥得以问世。2010年的岁末。水泥这种现代文明的“聚合剂”成为了涨价大戏的主角。
“今年7月中旬,临沂地区,矿渣325型号的水泥价格还停留在240元一吨,但到了11月2日,价格已经升到400元。”昨日,山东沂州水泥公司销售部的周寺中当起了水泥的“新闻发言人”,一百天时间里,水泥价格翻了一倍。
而在济南,山水集团济南销售公司一个月内向部分用户发出了五份涨价通知单。记者日前在一处建筑工地看到了这五份通知,以建筑商最常用的一吨矿渣325水泥为例,10月28日为303元、10月30日为330元、11月1日为350元、11月2日为370元、11月29日为410元。其中涨价最密集的时间为11月初,不到5天的时间里,水泥价格每吨涨了60元,可谓一天一个价。据了解,这还是水泥公司面向集团用户的“优惠价”,零售价格更高。
而在山水集团济南水泥厂,水泥出厂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上调了7次,从340元/吨调高到420元/吨,上涨幅度近25%。
如此高速度,与“豆你玩”、“蒜你狠”相比毫不逊色。但在周寺中眼里,这个涨幅,他并不意外,甚至还感觉欠了点。
“要知道,7月中旬,我们卖200多元一吨的时候,云南那边已经涨到了400元。”他说,当前的水泥价格跟周边省份比依然算低的,在江苏淮安,12月1日的水泥出厂价已经达到525元;在安徽蚌埠,同一天的水泥出厂价也达到500元。
此番水泥涨价发源地并非出自山东,而是另出别处。记者采访得知,水泥最先涨价的是江浙一带,时间为今年年初,随后向西蔓延,云南、四川等水泥大省纷纷告急,七八月份才传递到山东、河北等北方水泥大省。
限电影响?
或被人为夸大
涨价的导火索,从水泥生产商到销售商,无一例外都指向各地临时性的“拉闸限电”政策。在山水集团销售中心济南分公司发给客户的涨价告知函中,将涨价原因归结为:“在国家拉闸限电、节能减排政策影响下,近期济南市场供应严重不足且价格大幅上涨,又加之燃料、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致使我公司混凝土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刘作毅也曾表示,“各地集中实施的‘关停限电’措施,正使水泥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改变。”四季度是水泥行业供应旺季,但今年情况却截然不同,出现了所谓的“水泥荒”。
然而,这一判断也存在争议。作为工作在水泥销售一线的沂州水泥公司周寺中看来,各地限电幅度很大,限电范围很广,确实对水泥生产造成影响,但只能是原因之一。据了解,在不少大型水泥企业,虽然供电部门实施了限电措施,但企业建有自有电厂,完全可以保证生产。记者也电话采访了省内多家水泥生产企业,得到的答复都是“生产一切正常”。
“限电措施称作‘火上浇油’更为恰当,不排除其影响有人为夸大的成分。”周寺中告诉记者。
原材料涨价?理由太牵强
还有部分水泥企业将涨价归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此,周寺中更认为是“涨价托辞”。在水泥生产中,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石头和粘土,生产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煤炭和电力。今年,在山东地区,多数水泥厂都拥有配套石料厂,每吨石料的采购价格仅仅上涨了0.5元左右,粘土价格未变;对一直喊涨的煤炭价格,他表示,“煤炭价格并非一成不变,一直处于上下波动之中,就半年内来看变化并不大。”另据秦皇岛煤炭网12月1日统计,当前抢运高峰已过,煤价本周已有所回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原材料价格虽有波动,但并不足以解释百日内翻番的水泥价格,理由太过牵强。
产能不足?难站得住脚
在济南、临沂等省内主要水泥生产地,大型罐车排队买水泥已经成为近期常态。日前,在济南水泥厂装车区域,几十辆罐车排队等待装货。其中,多数车辆都挂有外地牌照。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货源紧缺”。
山水集团济南水泥厂销售部负责人韩杰民11月2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还没有接到限电通知,但是济南周边地区‘关停限电’使得水泥市场供不应求。”
照此说法,似乎省内水泥供应紧缺、价格高涨,都是“周边地区减产惹的祸”。而海南、浙江、河南等地同时出现的水泥荒也佐证了这一观点。
但按照工信部给出的说法,现在产能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日前表示,“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的总量预计可达到所有落后产能的50%,但部分产业例如钢铁和水泥的产能仍然过剩。
来自山东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至今年一季度,山东已淘汰落后水泥产能4000多万吨,生产企业数量下降26.3%。在全国总产量增长35.3%的情况下,山东产量下降12.9%。但目前全国仍有水泥生产企业约5000家,水泥既有生产能力21亿吨,已经进入产能过剩、无序竞争阶段。与此同时,尚有各种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4亿多吨。
在周寺中看来,近几年,在节能减排的推动下,国内水泥行业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存在产能地区分配不均的诸多问题,同时房地产业突飞猛进,需求旺盛。尤其是今年出现暖冬,水泥需求增加,加剧了市场波动。另外,记者从采访中发现,个别混凝土生产企业趁机加快串通,加剧了水泥价格的飞涨。
山水中联
两强格局浮现
巨头趁节能减排加速扩张
“日照一天爆破八条水泥线”、“临沂水泥立窑生产线下月全关闭”……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山东节能减排”,大量类似的地方新闻出现在搜索结果中。据了解,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同是节能减排任务最重的一年,各地也纷纷以“壮士断臂”的决心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其中水泥行业首当其冲。
但当越来越多落后的中小水泥企业在“关停限电”中倒下时,那些产业结构布局合理的龙头水泥企业却在这场战役中获利。
山东本土水泥巨头山水集团无疑是调控大赢家。据山水集团网站资料显示,山水集团下属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和辽宁,生产规模位居两省首位、全国第二位,按照集团发展规划,到2011年熟料产能将达到5000万吨,水泥产能将达到8000万吨。山水集团2008年7月4日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水泥行业第一只红筹股,资金实力雄厚。
除山水外,中联水泥、冀东水泥、海螺集团等外来水泥巨头也已纷纷进入山东,尤其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中联水泥,扩张步伐飞快。据中联水泥副总经理、山东运营管理区总裁冯耀银介绍,目前中国联合水泥集团在山东的水泥企业已达22家,产能超过2800万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的山东水泥市场已经形成“南中联、北山水”的格局:中联水泥以枣庄市为核心,在山东南部具有优势;山水水泥在山东北部、山东中部具有优势。目前,两大企业的新型干法熟料产量已超过全省的55%。在山东水泥市场,两家平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