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某个BBS的帖子上出现一篇关于2004年中国各地混凝土价格的调查情况,有一篇跟贴的内容如下:165元/C10、175元/C20、185元/C25、195元/C30、205元/C30P8、250元/C45、280元/C60(价格不足1996年的一半)。此帖一经发表立刻引来大家的七嘴八舌,有人就立刻反驳了存在这种价格的可能性,因为各地协会每月公布的指导价远远高于这个,而且用于制作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价格加人工费及其他费用而成的综合价格并不便宜,那是何故导致在商品混凝土行业出现如此大差距的价格?混凝土价格的上升和下降的空间究意有多少?
发贴的作者后来指出:我所公布的价格均是真实的,而且还存在欠帐问题,包括原材料、运输费、拖泵费和利税,汽车泵加10-20元。个体公司比这还低5-10元。本地原材料价格:中砂45元/方,1-3碎石39元/方,均指进场;P.O32.5 175元/吨、42.5 190元/吨;P.S32.5 165元/吨、42.5 200元/吨;三电场集尘一级Fa 110元/吨、筛选二级Fa 80元/吨;一级磨细矿渣粉700元/吨、UNF液体泵送剂2700元/吨。均指进场。我市17家混凝土公司,而2001年前只有有6家,现在年实际供应能力为700万立方,去年总完成生产量270万立方。在狼多肉少的情况下,价格战非常惨烈!
恶意竞争问题成为阻挠商品混凝土有序发展的绊脚石
1.恶意压价此起彼伏
价格主要是由不良企业和贪心甲方造成的,它们采用低价方式中标,然后偷工减料,克扣方量,以少供应多验收的方法提供大额回扣。这些企业的利润非常可观,这种企业虽然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但却是屡禁不止。而正是由于它们的滥竽充数导致业内业外人心惶惶。
2.行业工作监管力度存在问题
虽然全国绝大部分的城市有自己的混凝土协会,但由于地区经济、文化的差异,导致各地混凝土企业依然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上海、北京、天津等一些大城市恶性竞争的情况虽然较少存在,但还是不能断根。以上海为例,2004年就有近200家的搅拌站,虽然上海的基础设备和重大工程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上海的混凝土产量的设计能力和实际产能依然无法很紧凑的同步上升,因此还是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现象,无奈之中势必会出现恶意压价来取得定单,而低于规定成本的混凝土价格的出路只有偷工减料。这样一来对于将技术和质量放在首位的混凝土企业就相当的不利,如此的恶性循环只会将混凝土行业推向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价格风波何时休?
3.呼吁混凝土企业联盟,规范市场
记者了解到,去年上半年由于遭受混凝土价格恶意压价问题的乌鲁木齐市为了进一步规范价格市场,七家商品混凝土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制定出混凝土的最低限价。同时,新疆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预拌混凝土分公司等7家商品混凝土企业在乌鲁木齐建材行业协会的牵头下正式结成盟友,并肩应对市场上的竞相压价,无序竞争。这七家企业联合发布公告称,“自2004年5月18日零时起,商品混凝土不赊销”,同时将从当日起以最低售价向乌鲁木齐地区供应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行业正因为缺少了这样的团结才会导致各自的利润被不良商贩肆意瓜分,各地协会应该肩负起市场安定的责任,对于该罚该批的企业绝不能手软,价格战、三角债但愿能够逐渐平息。请还我们一个安定的市场!